天天看點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妍

編輯|妍妍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前言

他曾是群眾眼中臭名昭著的漢奸,背叛國家,行徑令人發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人物卻曾揮筆寫下四個字,如今在大街小巷随處可見,成為流芳百世的名句。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他的名字或許讓人憤恨,但他那簡潔有力的書法卻令人贊歎不已。是什麼讓這樣一個沖突的存在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如此複雜的印記?

他所寫下的這四個字究竟是什麼,又為何能穿越時空,成為今天的經典?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才華橫溢:一個時代的文化精英

鄭孝胥,字蘇戡,别字太夷,号海藏,1860年出生于江蘇蘇州。他自幼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在文學和書法方面尤為出色。

年僅23歲,鄭孝胥就在福建省鄉試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舉人的功名,更是榮獲了福建省鄉試第一名的殊榮。

這位年輕的才俊很快就引起了當時重要人物的注意。李鴻章慧眼識珠,将鄭孝胥納入麾下,使他成為自己的幕僚。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在李鴻章的庇護下,鄭孝胥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他不僅在政務上展現出卓越的能力,更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鄭孝胥成為晚清詩壇"同光體"的倡導者之一,他的詩作既有傳統文人的婉約風格,又融入了時代的新鮮氣息。

他的文字猶如行雲流水,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不失靈動與創新。這種獨特的文風很快就在文壇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追捧。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筆墨傳神:書法藝術的巅峰之作

然而,真正讓鄭孝胥名聲大噪的,還是他在書法藝術上的卓越成就。鄭孝胥的書法取法蘇轼、歐陽詢,但又不拘泥于古法,而是形成了一種既清新又蒼勁的獨特風格。

他的字迹飛動雄健,氣勢磅礴,用筆揮灑自如,不拘泥于細節,展現出大将風範。鄭孝胥将碑學和帖學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書法境界。

他的字迹豐滿而爽利,墨色濃郁而渾厚,卻不顯得笨拙。在他的筆下,每一個字都仿佛有了生命,跳躍在宣紙上,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和力量。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曾這樣評價鄭孝胥的書法:"能夠糾正趙之謙的輕浮、陶浚宣的呆闆和李瑞清的顫筆之弊的,唯有鄭孝胥一人。他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宛如他的詩作,于平和之中,帶有激昂之氣。"鄭孝胥的書法作品很快成為了"一字千金"的代名詞。

據說,到了晚年,鄭孝胥的書法實力堪比秦漢時期的大師,在書壇備受推崇。他僅靠賣字一年就能賺取2萬金,康有為、吳昌碩等名人也經常向他求字。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一字千金:交通銀行的傳奇題字

1908年,一個重要的機遇來到了鄭孝胥面前。當時,交通銀行正式成立,創始人梁士诒為了給銀行打造一塊響當當的招牌,特地拜訪了已經聲名鵲起的鄭孝胥,請他為交通銀行題字。

面對這個重要的邀請,鄭孝胥并沒有立即答應。相傳,他開出了一個令人咋舌的高價:4000兩白銀。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要知道,以當時的匯率計算,這相當于現在的270萬元人民币。這個價格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一筆巨款,更何況是在當時。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面對鄭孝胥的高價要求,當時的交通銀行行長梁士诒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深知鄭孝胥書法的價值,也明白一個好的題字對于銀行形象的重要性。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就這樣,鄭孝胥揮毫潑墨,寫下了那個至今仍在使用的"交通銀行"四個大字。這四個字凝聚了鄭孝胥的才華和心血,也成為了交通銀行百年曆程的見證。

如今,我們走在大街上,随處可見這四個字,它們不僅是一個銀行的标志,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政壇浮沉:從朝廷重臣到革命風暴

鄭孝胥的才華不僅限于文學和書法,他在政治舞台上也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在李鴻章的提攜下,他逐漸步入了清朝的權力中心。

1891年,鄭孝胥被派往日本,擔任清政府駐日本公使館的書記官。這段經曆讓他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和了解日本,也為他日後的人生軌迹埋下了伏筆。

回國後,鄭孝胥的仕途更是一帆風順。宣統三年(1911年),他被任命為湖南布政使,成為地方重臣。然而,就在他的仕途似乎一片光明之際,辛亥革命爆發了。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這場革命如同一場巨大的風暴,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格局。鄭孝胥,這位曾經的朝廷重臣,突然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全新的世界。

他的反應是迷茫的,也是複雜的。一方面,他對清朝仍然懷有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對新的現實。

1923年,通過陳寶琛的引薦,鄭孝胥進入故宮擔任懋勤殿行走。1924年,他更是被任命為總理内務大臣。這些經曆讓他與溥儀建立了密切的關系,也為他日後的人生抉擇埋下了隐患。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背叛與淪落:從文化名人到千古罪人

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對中國東北的侵略。面對這一重大曆史轉折,鄭孝胥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選擇。

1932年,已經年過七旬的他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毅然決然地出任了僞滿洲國的國務院總理兼文教部總長,并在同年7月擔任了僞滿洲國協和會會長。

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鄭孝胥的人生軌迹。他從一位備受尊敬的文化名人,瞬間淪為了萬人唾棄的漢奸。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1932年9月15日,他代表僞滿洲國與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特命全權大使武藤信義簽訂了《日滿議定書》,确認了日本關東軍對東北的實際統治。

這一行為,不僅将東北三省的命運交給了侵略者,更将他自己的名聲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1934年3月,鄭孝胥又擔任了僞滿洲帝國國務總理大臣。在這個位置上,他積極配合日本人的統治,完全背棄了自己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和良知。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鄭孝胥的這一系列行為,在當時以及後來的曆史評價中,無疑将他定位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他的名字是以而永遠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1938年3月28日,鄭孝胥在長春逝世,留下的是一個複雜的遺産——一方面是他那永恒的書法藝術,另一方面則是他那不可饒恕的政治背叛。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曆史的駁論:罪人與藝術家的雙重身份

鄭孝胥的一生,無疑是充滿沖突和争議的。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同時又是一個背叛民族的漢奸。這種雙重身份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的曆史謎題。

盡管鄭孝胥在政治上的所作所為令人不齒,但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卻是不可否認的。時至今日,他為交通銀行所題的"交通銀行"四個大字仍在使用,成為了每個城市中随處可見的景觀。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這種沖突的現象引發了許多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像鄭孝胥這樣的曆史人物?是否應該将藝術成就與個人品德完全分開來看待?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是學術界和公衆讨論的熱點。

交通銀行繼續使用鄭孝胥題字的原因大緻有三:首先,這個題字見證了交通銀行百餘年的發展曆程,已經成為銀行曆史的一部分。

其次,相對于交通銀行這個龐大機構的影響力,鄭孝胥個人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最後,出于對書法藝術本身的尊重,人們選擇将藝術價值與創作者的個人行為分開看待。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鄭孝胥的故事,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它提醒我們,曆史人物往往是複雜的,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評判。

同時,它也警示我們,才華和道德并不總是并存的,一個人的藝術成就并不能掩蓋其道德缺陷。

他是臭名昭著的漢奸,揮筆寫下4字流芳百世,如今大街上随處可見

結語

鄭孝胥的一生,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曆史劇。他的才華與背叛,他的成就與罪過,在曆史的長河中激起了無數漣漪。

今天,當我們在街頭巷尾看到"交通銀行"這四個字時,也許能夠想起這個複雜的曆史人物,思考藝術、道德與曆史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