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飛的童年,是在一個特殊的家庭中度過的。他的父母都是聾啞人,父親因小時候的眼疾打針而失聰,母親則是因腦膜炎吃錯藥導緻的。
這樣的家庭背景,為年幼的王志飛帶來了不少挑戰和歧視。在小區裡,常有孩子們追在他父母身後喊"啞巴",甚至往他們身上扔石子。
每當這時,小小的王志飛就會沖上去與那些孩子們打架,即便自己總是被打得鼻青臉腫,他也從未退縮。有一次,小區裡丢了一輛自行車,竟有人誣陷是王志飛的父親偷的。
面對鄰居們的指責,他的父母隻能無聲地流淚,而王志飛也跟着哭泣,直到警察還了他父親的清白。為了幫補家用,王志飛從小就幫父母粘火柴盒、洗啤酒瓶,常常忙到深夜11點才能睡覺。
這些經曆,讓他早早地學會了堅強和擔當。長大後,王志飛懷揣着演藝夢想,卻屢屢受挫。1982年,他高中畢業後報考中央戲劇學院,卻因緊張導緻嗓子失聲而失敗。
次年,中戲表演系不招生,他隻好進廠當了電工。直到1984年,他才考入中國鐵路文工團,成為一名演員。然而,進入演藝圈後,由于缺乏背景和人脈,王志飛一度陷入低谷。
他變得頹廢,整日沉迷于電子遊戲。母親常來送飯,卻隻能将飯菜放在門外。直到有一天,他看到父母眼中的失望,才猛然驚醒。
他含淚摔碎了遊戲機,向父母忏悔:"爸爸媽媽,對不起,我讓你們失望了。"這段艱難的成長經曆,塑造了王志飛堅韌不拔的性格,也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盡管道路曲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演藝夢想,終于在2000年憑借《突出重圍》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事業開始走上正軌。
1996年,王也的降生給31歲的王志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悅。初為人父的王志飛對這個小生命疼愛有加,俨然成了一個樂天派老爸。
他為兒子取名的過程充滿了歡樂:先是"王上",覺得太大;又改"王子"、"王爺",嫌太俗;最後才定下"王也"這個名字。每當不用拍戲的時候,王志飛總是忙着給兒子洗澡、沖奶粉,哄他入睡。
他喜歡用臉蹭兒子的小屁股,像玩洋娃娃一樣抱着他。有時候,兒子流出涎水,他甚至會用嘴唇将涎水舔幹淨。在家裡的牆壁上,他貼滿了兒子的憨态可掬的照片,每一張都寄托着父親滿滿的愛意。
王志飛眼裡湧滿淚水,卻不得不強忍着轉身離去。母親李健将哭泣的王也牽到陽台上,王志飛不敢再看兒子,匆匆出了門。
那個背影,成為烙印在王也心底的傷痛。從那以後,原本開朗活潑的王也變得内向、沉默。小小年紀的眼睛裡就有了不屬于這個年齡的憂傷。
他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父母會突然離婚?明明他們在一起時還有說有笑,怎麼一夜之間就天翻地覆了?這個問題困擾着王也很多年,成為他心裡難以愈合的傷口。
随着年齡的增長,王也漸漸從母親口中得知父母離婚的真相。原來,父母經常背着他吵架,最主要的原因是外面在傳王志飛的绯聞。
不久後,王志飛就高調地與美女演員張歆藝戀愛了。這讓王也誤以為父親是因為另一個女人而抛棄了自己和媽媽,心裡開始對父親産生了排斥和抵觸情緒。
每次父親來看他時,王也都刻意躲着不見。即使父親走進他的房間,他也不願正眼看父親一眼。無論父親問什麼,他都低着頭冷冷地回答:"不知道。
"然而,在父親離去時,王也又會偷偷趴在窗邊,淚眼婆娑地目送父親遠去的背影,内心充滿了沖突。進入北京22中學讀高中後,王也迷上了唱歌,一心想當一名歌手。
然而,這個夢想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王志飛認為兒子的嗓子一般,在歌壇上不會有大的發展,堅持要兒子學表演。
為此,父子倆産生了劇烈沖突。一次争吵中,王也憤怒地質問父親:"小時候你不要我,憑什麼現在要對我指手畫腳?"這句話像一把利劍,深深刺痛了王志飛的心。
他一時氣急,揚手想打兒子,但王也毫不畏懼地将臉迎了上去。看着兒子倔強的樣子,王志飛突然意識到,兒子已經長大了,而自己卻錯過了陪伴他成長的歲月。
這個認知讓王志飛百感交集,眼淚不知不覺地湧了出來。2014年5月,聯考前夕,父子倆因填報志願再次發生争執。王志飛堅持要兒子報考藝術院校的表演系,而王也卻想考音樂學院。
争執過後,王也竟然離家出走了。這次叛逆行為,讓王志飛血壓驟升,他和前妻各自發動親友四處尋找。整整四天,王志飛度日如年,飽受煎熬。
這次經曆讓王志飛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做父親的艱難。他意識到,如果兒子叛逆不聽話,做一個父親會有多麼不容易。
而對王也來說,這次出走也是他邁向獨立的重要一步。離家出走的經曆,成為王也走向獨立的轉折點。雖然最終在聯考前四天平安歸來,但這次經曆讓他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聯考結束後,王也參加了浙江衛視的《我不是明星》節目。然而,父子倆在節目現場因意見不合再次發生争吵,甚至互相推搡,導緻節目錄制被迫中斷。
王志飛憤怒地對兒子說:"不要消費父親,不要提你是我的兒子!"随後離場,留下王也獨自落淚。聯考成績不理想的王也,堅持自己的選擇,開始拜師學唱歌。
盡管道路艱辛,充滿糾結、眼淚和辛酸,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開始參加一些小型演出,在歌壇中摸索前進。這段經曆,與他在《平凡之路》中飾演的範小天角色有着相似之處,都展現了年輕人在職場中的辛酸和堅持。
2016年,王也迎來了20歲生日。這一年,王志飛主動找到兒子,說:"你現在成年了,說不定以後要談戀愛,男孩子得有自己的一個空間。
"他将名下的一套小戶型複式樓給了王也。這套房子的每一處細節都凝聚着父親的心血——牆上的每塊瓷磚、每道窗簾,都是王志飛親自挑選買回的。
他還給兒子添置了一台鋼琴,希望能支援兒子的音樂夢想。當王志飛将新居鑰匙交到兒子手中,說"你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了"時,王也突然注意到父親兩鬓的白發。
這一刻,他的心裡湧上一絲疼痛,内心深處開始重新審視與父親的關系。不久後,通過叔叔的講述,王也了解到了父親那些鮮為人知的艱辛往事。
他得知父親在自己剛出生時,曾在寒冷的冬天将他裹在大衣裡,一直往北走了五六裡路,隻為祈求孩子能有個好運氣。
這些故事如同一本厚重的書,讓王也第一次真正讀懂了自己的父親。想起這些年與父親的對立,以及給他帶來的傷害,王也流下了愧疚的淚水。
那一刻,他在心裡與父親和解了。2016年11月,王也和父親王志飛一同受邀參加《魯豫有約》節目。這次公開亮相成為父子倆關系轉折的重要契機。
在鏡頭前,王志飛坦誠地講述了與兒子的點點滴滴,從小時候的溫馨往事到這些年的"戰争"。每一句話都飽含着深深的父愛,他說:"父親永遠是愛兒子的,不管與孩子有過多少摩擦,始終是源于一個'愛'字。
"這番真摯的話語觸動了王也的心弦。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父親的愛,也意識到自己過去的叛逆和誤解。王也在節目中真誠地向父親道歉:"爸爸,對不起,我以前不懂事!"雖然王志飛佯裝輕松地調侃,說世上有三種多餘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兒子傷害父親後說對不起",但父子倆緊緊相擁時,眼中湧出的淚水卻道出了内心的真實情感。
王也誠懇地說:"爸爸,我長大了,以後不會讓你操心了。"這句話既是一個承諾,也标志着他們關系的新篇章。在父親的建議和鼓勵下,2017年王也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深造。
這個決定既是對父親專業的尊重,也是王也對自己未來的重新規劃。兩年後,王也從中戲畢業,正式踏入影視圈。王志飛憑借自己在演藝圈的資源和經驗,努力為兒子創造拍戲的機會。
2022年,當王志飛接拍《平凡之路》時,他向劇組推薦了兒子。雖然他隻有推薦權,沒有決定權,但這份用心讓王也深深感受到父親的愛。
最終,王也憑借自己的實力,在試鏡中打動了導演,成功獲得男主角"範小天"的角色。這不僅是王也演藝事業的重要突破,更是父子關系進一步修複的見證。
從此,王也和王志飛不再是對立的父子,而成為了互相支援、共同進步的親密夥伴。2023年5月3日,36集當代都市劇《平凡之路》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及騰訊視訊同步熱播,引發了網友的追劇熱潮和熱烈讨論。
在這部劇中,27歲的王也飾演男主角"範小天",一位在律師事務所打雜的公共助理,夢想成為實習律師的年輕人。他的表演獲得了觀衆和媒體的一緻好評,演藝事業迎來了新的突破。
更令人矚目的是,王志飛在劇中飾演"左大建"一角,父子倆同台競技,成為該劇的一大亮點。這次合作不僅是他們在熒幕上的首次同框,更是他們關系和解後的一次珍貴共事經曆。
在現實生活中,王也的成長不僅展現在事業上,更展現在家庭關系的處理上。他學會了尊重父親的再婚對象張定涵,還善待同父異母的妹妹。
王也真心希望58歲的父親能在新的婚姻中收獲幸福。回首往事,王也感慨萬千。他說:"獲悉父親的過往,我哭了。那些年我們之間的誤會和沖突,都源于我的不了解和偏見。
現在我長大了,終于懂得了父親的不容易。"這番話流露出他對父親深深的了解和歉意。如今的王也,不僅在《平凡之路》中飾演積極向上的青年,在現實生活中也努力成為一個讓父親放心的兒子。
他相信,經過這些年的磨合和了解,父子倆的關系會越來越好。而王志飛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子能夠少走彎路,擁有幸福穩定的人生。
他希望王也的情感之路能夠順暢一些,将來擁有一份幸福穩定的婚姻。在這條看似平凡卻充滿挑戰的人生道路上,王志飛和王也這對父子,正攜手前行,共同書寫着屬于他們的精彩故事。
他們的經曆,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溫情實錄,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展現了中國家庭關系的變遷和代際和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