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檢察公益訴訟制度
全面推開7周年
跟随“公益守護人”的腳步
打卡這張古風地圖
沉浸式體驗“江南韻味”
City Walk~出發!
視訊加載中...
來!走進古風地圖裡的公益守護
“檢察公益訴訟共有‘4+10’個法定領域,跟着這張地圖一起來尋找檢察履職故事!”5月15日一早,一張漫畫風格的“公益訴訟古風地圖”,在江蘇省蘇州市軌交二号線桐泾路站4号出口亮相。行人紛紛駐足,拿出手機掃碼,想看看地圖背後的故事。
“公益訴訟古風地圖”是蘇州檢察機關推出的第6季地鐵海報。為向社會公衆全面介紹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海報上每個故事畫面都配有相關新聞報道的二維碼。
“公益訴訟,不斷向外生長向下紮根,向柴米油鹽的生活貼近。”在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微信公衆号上,小編用美麗的詩行對海報進行了解讀。詩裡的“起承轉合”,正是蘇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的履職旋律。
起:線索從群衆中來
線索,是檢察公益訴訟的“源頭活水”。早在2008年,檢察公益訴訟制度還未發芽時,蘇州檢察機關就曾接待過一起市民對公益損害行為的來訪。當時,貝聿銘為蘇州博物館設計的片石假山形象被某企業用于雜志廣告,該市民看到後主動向蘇州市原平江區檢察院反映監督線索。就此,檢察機關支援蘇州博物館提起民事訴訟,這是蘇州檢察機關根據群衆舉報開展公益訴訟的初次探索。
2011年春節,市民老陶位于蘇州市姑蘇區的一處房屋被阊門城牆嚴重擠壓,甚至出現巨響。他向檢察官反映的這條線索,拉開了姑蘇區檢察院“檢察護城牆”公益保護專項行動的序幕。曆經4年檢察調查、兩年立法論證,2018年3月,《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蘇州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2018年8月,姑蘇區檢察院和《蘇州日報》合作開設“公益守護聯盟”專欄,成為檢察機關向社會收集公益訴訟線索的媒體紐帶。
蘇州市檢察院于2021年出台《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舉報獎勵辦法》。常熟理工學院大四學生小羅反映常熟“兩義士”墓碑有裂縫的線索,促成文物修複,是以得到500元獎勵。
像小羅這樣的熱心公益人士,近年來陸續加入了“益心為公”志願者隊伍。2022年2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開發建設的“益心為公”檢察雲平台在江蘇試點。如今,蘇州檢察機關共有1580名“益心為公”志願者。
承:聚焦新問題新業态精準履職
線索有了,檢察機關能不能接得住、辦得好?公益訴訟檢察精準履職很重要。
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耿廣航對該院2022年以來辦理的276件電信詐騙、幫助資訊網絡犯罪活動罪案件進行分析發現,大部分涉案人員為低齡、低學曆、低收入人員,其中四分之一因接觸非法網絡招聘資訊而受騙卷入犯罪。随後,“就業吧S州”微信公衆号因釋出含“聽課”“充場”等話術且機關不明、薪資畸高的職位資訊,被挖了出來。該院向人社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牽頭組織人社、公安、網信等機關磋商,并赴行業協會開展合規輔導,推動排查機構機關102家、關閉非法中介20家、作出行政處罰5件。
2023年2月,昆山市檢察院在辦理案件中發現,轄區外賣騎手普遍未簽訂勞動合同、不願繳納社保,一旦發生工傷等糾紛将處于弱勢。相關問題線索經由最高檢指定辦理後,江蘇省檢察院牽頭蘇州、昆山兩級檢察院成立專案組,最終促使相關企業整改,為外賣騎手登出了個體工商戶登記。
随後,昆山市檢察院将案件暴露出來的深層次問題和一系列建議回報至有關部門。2023年5月,人社部門以外賣騎手群體為重點,開始探索新業态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推動相關企業為騎手繳納職業傷害保險。職業傷害保險在蘇州全面落地,至今共确認職業傷害3368件,惠及新業态從業人員近2000人。
轉:大資料為公益訴訟創造更多可能
曾經,公益訴訟檢察官帶着登山杖到現場,往地裡一插,涉案土壤深度立現。曾經,運動鞋是公益訴訟檢察官的标配,“沒有一種監督不需要踏過現場的路。”
科技革新轉變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機制。如今,在蘇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巡回工作站、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都成了公益訴訟檢察官的“科技之眼”。
在辦理大運河、太浦河公益訴訟系列案中,蘇州檢察機關發現工程渣土審批、運輸、消納等環節存在突出問題,後通過部署專項監督、開展調研、大資料分析等方式,确認工程渣土違規傾倒處置給生态環境、行航安全、行洪安全、城市風貌等帶來重大負面影響,于是主動向城管、交通、海事、公安等多個部門争取資料支援,共同研發船舶跨區劃傾倒工程渣土大資料法律監督模型。截至目前,該模型已發現違規傾倒安全生産線索200餘條,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線索立案2件13人。
合:彙聚合力,讓守護“手拉手”
“無論是拔除‘資料煙囪’還是解決實際問題,事實都在印證一個道理——公益訴訟不是孤勇者的單行線,唯有雙赢多赢共赢的良性監督,才能為社會治理持續賦能。”江蘇省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嚴中良說,“公益訴訟的路,應該越走越寬。”
從護航陽澄湖大閘蟹、洞庭山碧螺春等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到合力解決蘇繡、老字号等非遺侵權問題,再到推動蘇州市無障礙地圖建設……近年來,蘇州檢察機關積極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協作,擴大共治協同的“朋友圈”,不僅與水務、文物等部門創新協作機制,聚合了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産、無障礙環境建設、農産品品質安全、生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保護力,還與網信部門共建網絡綜合治理協作配合機制,加強資訊共享、研判、調查、處置等方面合作,凝聚起個人資訊綜合保護、網絡綜合治理的合力。
有府檢關聯,更有檢察協同。蘇州市相城區檢察院與無錫市新吳區檢察院關于太湖流域生态環境資源保護的協作機制,推動了望亭月城遺址保護案的辦理。蘇州市吳江區、上海市青浦區、浙江省嘉善縣等六地檢察院通過長三角一體化公益訴訟檢察協同,實作了太浦河、大運河“雲端共治”——六地發出14份檢察建議,有力推動了涉飲用水水源保護、偷排污水、岸線堆放垃圾等問題整改。
公益訴訟檢察實踐,因“手拉手”而獲得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指導機關:檢察日報社 聯合出品:最高人民檢察院新媒體 正義網絡傳媒 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 策劃:肖榮 曹烨瓊 張蘇茜 文字:張安娜)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