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2024已經過半。
今年的國産劇,大緻模樣沒變,除了一些古偶劇、言情劇之外,出圈的角色,還是以男演員為主。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楊幂。
她今年有兩部重要的電視劇上映,一部是《哈爾濱1944》,一部是《狐妖小紅娘月紅篇》。
前者中,楊幂飾演的關雪,與人們想象中的“瘋子美人”式女特務,差距有點大。
更有不少人,将之與《僞裝者》中王鷗飾演的汪曼春做比較。
至于後者中,她飾演的塗山紅紅,僅僅靠着一句“塗山,我罩的,懂?”,成為了各種二創的熱門題材。
與之相反的,則是男頻的持續火熱。
比如央視重磅推出的《慶餘年》第二季,盡管口碑方面,較之第一部略有下滑。但收視率一路飄紅,以及如今網播集均臨近破億的強勁态勢,都足以說明問題。
那麼我們不妨,為今年“進步最大”,或者說“最好的10位男演員”,做一個簡單的排名。
第十、陳建斌
一部《甄嬛傳》,讓不少人足足吃了十年。
身為男主的陳建斌,則喜獲“大橘”稱号。
話劇出身的他,演技一向不俗,卻因為在《新三國》中飾演曹操,因台詞斷句等問題,招緻了不少的批評。
今年的刑偵懸疑劇《黑土無言》,陳建斌強勢歸來。
他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刑警,是一位沉默的丈夫和父親,他就像黑土地之上,蓬勃生長的塊莖植物,堅韌、生命力頑強。
陳建斌飾演的關宇,患有糖尿病。
當他煮好了面,按時打了胰島素,卻接到了電話,無暇吃飯匆匆趕到了現場。
他頭暈,然後從兜裡掏出一塊糖吃下去。
足夠生活化的細節,僅僅就這一點,就足以讓陳建斌的名字,進入這份榜單。
第九、王一博
曾經的王一博,被嘲諷“面癱無演技”。
但到了今年的《追風者》中,确實讓人眼前一亮,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這部金融諜戰大劇中,他飾演的魏若來,是一個成長性十足的角色。
從一個貧寒子弟,到進入央行,與沈圖南結為師徒,兩人相愛相殺,魏若來逐漸覺醒,這一過程,就具有極強的戲劇張力。
是以,塑造魏若來這個角色的關鍵,就是要将角色内心轉變的過程,完整精準的展現出來。
前期眼神清澈、意氣風發,以為要和師父一起,幹一些利國利民的大事業。
可随着建設庫券等事件的一一發生,魏若來逐漸發現,他所追求的,與現在所做的,正在背道而馳。
痛苦、掙紮,再到堅定正确的信仰,王一博将這一轉變過程,演繹得精準且到位。
第八、張嘉益
盡管我不想承認,但屬于張嘉益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
他是一個好演員嗎?
那肯定是。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在影視劇,尤其是電視劇方面,張嘉益的代表作品有很多。
但到了如今,他表現得略顯掙紮。
今年一部《歡樂家長群》,一部《大唐狄公案》,從劉向上到魏無疾,張嘉益的演技功力猶在。
隻是,他身上的某種魔力,似乎漸漸消失了。
第七、王陽
白玉蘭最佳男主提名一事,鬧得是沸沸揚揚。
但僅就演技來看,王陽的表現,依然是十分出彩的。
近些年來,他演了不少讨喜的配角,比如《人世間》中的蔡曉光,《慶餘年》中的滕梓荊等等。
演反派,《叛逆者》中的陳默群,也同樣表現出色。
到了今年的《追風者》中,他飾演的沈圖南,與魏若來之間的“師徒局”,讓人看了大呼過瘾。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恪守本心”。
“您,恪守本心了嗎?”
王陽演繹下的沈圖南,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回國之後,本抱着一顆救國之心。
可在見識到了國民黨的腐朽沒落之後,不管是為自己的前程計,還是忠于某種信仰計,他在掙紮一番後,都選擇了沉默。
但是到後來,在魏若來和妹妹的影響下,他内心的某塊堅石,還是被撬動了。
第六、蔣奇明
有人演了無數主角戲,卻依然不溫不火,演技得不到認可。
可有些人,僅僅幾個配角,就已經脫穎而出。
曾幾何時,蔣奇明還在社交媒體上,釋出求職資訊,而憑借着《漫長的季節》中啞巴小哥一角,他徹底火出了圈。
秦昊,是他的“貴人”。
在《親愛的小孩》中,他演秦昊的弟弟,《漫長的季節》中有他,到了《哈爾濱一九四四》中,他又拿到了角色。
無論哪一個,蔣奇明對于角色的塑造,都是可圈可點。
到了《我的阿勒泰》中,蔣奇明飾演的高曉亮,讓人是又愛又恨。
昂揚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肯定。
但事事都以自私為準繩,就讓人心生厭煩了。
第五、秦昊
這些年,秦昊的作品,就沒有斷過。
他的幾乎每一部作品,都令人印象深刻,引發不少的讨論。
例如去年的《漫長的季節》,秦昊自毀形象,發面饅頭一樣臃腫的龔彪,其悲怆的結局,讓我一度淚崩。
終于,秦昊進入了諜戰劇領域。
不吹不黑的說,《哈爾濱1944》在諜戰劇中,算不上一部上乘佳作。
最多,隻能算在及格線附近徘徊。
但秦昊一人分飾兄弟兩個角色,一文一武,性格習慣上的巨大反差,讓他的演技,有了很大發揮的空間。
就角色突破性而言,秦昊其實可以排的更靠前一些的。
第四、陳道明
有人說,在一衆老戲骨中,陳道明演什麼,都是在“演康熙”、“演自己”。
其實,這并不客觀。
比如電影《歸來》中,他飾演的陸焉識,克制隐忍,身上充滿了時代賦予的獨特氣質。
隻是,時代不同了。
從這部電影之後,陳道明再也沒有演過男一号。
但這不代表着,他演技已經過了時。
在《慶餘年2》中,無論是角色定位,還是演技方面,陳道明飾演的慶帝,都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
無論是吳剛、高曙光,還是于洋、俞飛鴻、崔志剛。
面對這些老戲骨,陳道明永遠是最穩的那一個。
有他在,就讓人很安心。
第三、張頌文
自打高啟強之後,張頌文有多火,大家都知道。
于是對于他後續的作品,大衆期待值自然要高了不少。
今年他也有兩部作品上線,一部是争議很大的《獵冰》,另一部則是前不久剛結束的《看不見影子的少年》。
一個演毒枭黃宗偉,一個演失去兒子的老刑警。
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兩種角色,張頌文在處理起這兩個角色時,也是截然不同的。
演黃宗偉時,即使他對自己的家庭,很是照顧,卻總在與外人接觸時,不時露出兇狠的目光。
到了王士塗身上,他在作為刑警的敏銳感,以及對兒子的無限思念的碰撞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尤其是認識小七之後,他眼中的光,似乎又重新燃燒了起來。
第二、張若昀
有人說,為什麼張若昀,能夠得到這麼多頂級的資源?
僅僅是因為他的導演父親嗎?
當然不是。
從《雪豹》開始,再到《無心法師》和《麻雀》,張若昀從配角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逐漸交出了自己的一部部代表作。
比如《慶餘年》、《警察榮譽》、《顯微鏡下的大明》等等。
他所倚仗的,是同齡男演員中,獨樹一幟的氣質,以及不俗的演技。
我們在《慶餘年》第二季中看到了,形象管理更好的張若昀。
同時,他在演技方面,又有了長足的進步。
與實力派演員餘皚磊(飾演鄧子越)的那場對手戲,讓人看得是酣暢淋漓:
——“世間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張若昀飾演範閑,與之演對手戲的,不是實力派,就是老戲骨,而他能夠不落下風,就足以證明了,為什麼是他,而不是别人。
第一、丁勇岱
一提丁勇岱,就不得不提他的“白寶山”。
要論對角色塑造的經典程度,在我看來,是一點也不輸孫紅雷的劉華強的。
近些年來,丁勇岱的作品很多,有正面人物,也有反派人物。
他對于角色的把握與演繹,可謂是精準之至。
在央視的開年大劇《南來北往》中,他飾演了鐵路警察馬魁。
與一般的警察角色不同,馬魁蒙冤入獄十年,歸來之後,他在心态方面,有了不小的變化。
一面是對妻子、女兒的愧疚之情,一面是對汪新父親當年不肯作證的憤懑之情。
同時,他對年輕的汪新,在能力和為人方面,又十分贊許。
就是這樣沖突又複雜的感情,丁勇岱将馬魁内心的糾結和掙紮,以及作為一個老警察的操守,演繹得淋漓盡緻。
他是“真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