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望和遠方|第十八回 遊子踏上歸鄉路

希望和遠方|第十八回 遊子踏上歸鄉路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家鄉的路,遙遠。一頭是繁衍生息的黃土地,一頭卻連着遊子苦苦思鄉的心。

家鄉的路,崎岖。一段是曆盡坎坷的滄桑,一段卻承載着遠方無限的希望。

家鄉的路,情深。一邊是淚眼盼兒歸的老父母,一邊是保家衛國的好男兒。

春去秋來,四季輪回。木紮爾鎮的葡萄青了又熟了,棉花黃了又白了,棗樹綠了又紅了,不覺間奎尼已從軍六個年頭。

前一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奎尼收到阿依邀請其參加婚禮的來信時,時間已經錯過了半個多月,成為奎尼心中永遠的遺憾和傷痛,姑且不談。

木紮爾鎮南有蒼龍山盤踞,北有卧虎山對峙。南北群山間的村民,土地稀少,收入拮據,生活極度困難,再加之旱災、雨災、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甚至多次引發突發性群體傷亡事件。

為了生計,山區居民大量養殖放牧,經常偷伐林木,既破壞了自然生态環境,又毀壞了大片原始林木,給社會帶來重大的影響,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日夜巡邏的戰士和護林民兵對其屢禁不止,即便抓獲偷伐林木的違法人員,也無非是罰款、拘留。但是這些人沒有交罰款的經濟能力,還要養家糊口,拘留又導緻軍民、警民關系惡化,的确令人犯愁。

政府和兵團為這些居民集資、捐物,實施了許多幫扶政策,投入了不少幫扶資金,但隻是螳臂擋車,杯水車薪,治标而不治本。

根據山溝裡居民的實際生活狀況,政府部門數次派專人實地考察,開了幾次專題會議,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細緻研究,慎重考慮,最終做出移民搬遷,集中安置,轉型發展的科學決策。

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建設兵團把大量的軍人,投入到木紮爾鎮的建設中,其中奎尼連隊作為“鋼鐵連”,沖鋒在建設的最前線。

随着援疆建設的力度加大,木紮爾鎮南山的蒼龍山已經被軍民建設成旅遊勝地。

群山環抱,千年古松英姿勃發,郁郁蔥蔥,傲然挺立;孤峰突起,清真寺魏然聳立在山頂,色彩和情調古雅,建築和裝飾華麗;高山流水,山壑間瀑布疑似銀河,飛流直下,蒼龍山勝地,水簾洞洞天。

居高臨下,山路崎岖陡峭,鬥折蛇行,九曲回腸,宛如一條長龍蜿蜒盤旋。

山間道路,遊人交織,導遊奮勇當先,搖旗呐喊,年輕人精力旺盛緊随其後,老年人氣喘籲籲,手持拐杖,稍作休憩。

負重商販,汗流滿面,飾品、玉器、紀念物;烤馕、飲料、羊肉串,一應俱全,吆喝聲此起彼伏。

蒼龍山景區吸引着千千萬萬的中外遊客,不辭辛勞,遠道而來,到山上觀光避暑,去清真寺朝向沙特麥加禮拜。

景區承載了民族優良文化傳統,促進了可持續性經濟發展,激活了個體經濟異軍突起,創造了廣闊就業空間,使得當地财政收入翻了兩番。

轉觀念抓改革,調結構促發展,抓機遇搞建設。市政府和建設兵團還在不斷地規劃,進行二期、三期的擴建,争取給遊客創造更加豐富的旅遊環境。

政府的一系列科學舉措,打開了村民個體創業,發家緻富,積極就業,收入穩定的新局面。

木紮爾鎮北山的卧虎山,已經納入政府旅遊建設的項目,建設兵團和地方政府正在緊密籌備,穩步推進。

移民搬遷,撤村并鎮,緊鑼密鼓的進行着。軍民晝夜兼程,日夜奮戰,首批八百戶安置房僅用了三個月,提前完成任務,剩下的八百戶安置房,政府規劃審批結束,就能投入建設。

奎尼的連隊在當地政府的積極配合下,帶着戰士一頭紮進深山,一個村接着一個村,挨家逐戶,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動員村民做好移民搬遷的準備。

山中村民大多數繼祖輩産業,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在山間村落,家鄉情深,故土難離,又思想守舊,固守祖業,甘于貧窮,對于政府移民搬遷政策卻不認可,态度堅決。

奎尼連隊的戰士和政府派的工作組,把移民搬遷,撤村并鎮的經濟補償政策,對有勞動能力人員的工作安置,包括木紮爾鎮很快就會撤鎮立縣,以及未來人均經濟收入不斷增加的設施方案,全部列印成宣傳資料,深入農戶的每一個人,進行仔細耐心地講解。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年輕人讀懂了政府愛民的心,看到了光明的前途;老年人體會到軍民魚水深情,看到遠方美好的希望,得到的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衆深切的關懷。

于是一人帶頭,百人響應,山區村民陸陸續續開始變賣羊群,退耕還林,恢複草地,等待移民搬遷。

别認公侯禮上才,築金何啻舊燕台。地連東閣橫頭買,門對西園正面開。不隔紅塵趨棨戟,隻拖珠履赴尊罍。應逢明月清霜夜,閑領笙歌宴此來。——齊己

有多次回鄉探親的機會,奎尼卻忙于連隊的訓練,邊疆的建設,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那份血濃于水的思念,随時光匆匆而逝。

六年時光彈指而過,奎尼連隊的大部分戰士,服役期滿,個個鬥志昂揚,激情四溢,希望滿滿,淚灑軍營,轉役到遠方各地,積極奔赴工作崗位,揮灑滿腔報國之志。

夏去秋來,蟬鳴止,蛙聲起。秋風送爽,瓜果飄香,豐收在望。希望的田野上,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又是一個豐收年!

又到一年征兵季,上級為了讓奎尼榮歸故裡,千裡探親,指令奎尼和營隊的政治部主任,帶汽車連的兩輛軍車,遠赴西雅圖區域迎接新兵。

軍人以服從指令為天職,指令就是任務,任務就必須嚴格執行,圓滿完成。

接到指令,奎尼安排好連隊的工作,讓指導員臨時擔負起連隊的訓練、巡邏、建設等所有工作,若有重大事情立即向上級請示、彙報。

營隊政治部主任,從各連隊精心抽調了四個排長,帶着奎尼,坐上軍車,向西雅圖區域疾馳而去。

秋季的山村,葡萄熟,瓜果香,棉花白,棗兒紅,養兒肥,馬兒壯。田野間,笑容挂滿臉頰,汗水浸透衣襟,歌聲婉轉山間,笑聲傳遍遠方。

希望和遠方|第十八回 遊子踏上歸鄉路

故鄉的人——親;故鄉的土——貧;故鄉的秋——香。一把把汗水,一粒粒收獲;一絲絲期盼,一份份希望。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寄書長不達,遊子喜歸家!

在兵團和地方政府的援建下,奎尼的山中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且看:

房屋,青舍瓦屋成排連片;道路,門口水泥路寬闊平坦,交錯縱橫;路燈,就像一顆顆思兒的璀璨繁星,照亮遊子歸家的門;自來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一根管道直通家中竈台前;電視塔,直立山頂,輻射千家萬戶,信号增強,黑白電視基本普及;通訊,兵團通訊兵開始建設無線電話基站,村委很快會裝上電話;交通,開通了鄉村客運,有兩趟車可以直達西雅圖;醫療,建立了村中醫療服務站,配備了兩名專業醫務人員……

改革開放路艱難,鑄就輝煌越史前。經濟騰飛國力盛,民生保障世人歡。巡天攬月知容易,下海捉鼈視等閑。更喜群心重鼓舞,嶄新時代繪鴻篇。——佚名

疆域的道路交通,三縱五橫,有的全線貫通,有的還在日夜修建。奎尼的軍車,晝行夜宿,僅用了兩天就到達了西雅圖軍分區。

第三天大清早,奎尼和營隊政治部主任分頭行動,隻帶了一個班長,坐上了去木紮爾鎮的客車,待新兵集合完畢,再派軍車來接。

中午時分,木紮爾鎮的武裝部,奎尼仔細地傳達了上級對征兵工作的要求,讓武裝部長配合征兵的班長,對參軍的新兵,政審必細,體檢必嚴,層層把關,堅守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

奎尼婉拒武裝部派車送其回家的意願,坐上了鄉村客車,匆匆忙忙向家趕去。

新農村,新面貌,新鮮的泥土氣息!奎尼一身戎裝,身姿矯健,威風凜凜,風塵仆仆,村人幾乎沒有認出。

奎尼來到了自己家嶄新的院落門前,激動的淚水潸然而落,擡起微微顫抖的手,輕輕地叩響了這扇期盼許久的大門。

開門的是阿媽,手上沾滿了葡萄汁,面容蒼老,白發絲絲垂兩鬓,滄桑中慈祥依舊,白發間笑容坦然。

阿媽細看奎尼,身強體壯,英俊魁梧,竟然淚眼無語。轉刹那,阿媽把雙手在衣服上左右一擦,一把拉過奎尼,頭杵在兒子那寬闊的懷抱中,哽咽抽泣,一時哭不出聲來。

阿爸聞訊,停下了葡萄園中手頭的活,急匆匆地趕到院子裡,看着母子相擁而泣,背過了白發蒼蒼的頭,偷偷地抹着眼淚。

奎尼家中一切都是新的,還有了一台十七寸黑白大電視。因為阿爸、阿媽年歲已大,将近六十,家中的活忙不過來,把葡萄園加入了合作社,隻負責栽種收獲,合作社會派車來拉運。

家裡的羊群減半,仍然由阿媽放牧,半上午出去,半下午回來,還要耕種田裡的莊稼,一年沒有半點偷閑,還是阿姐古麗娜和艾爾肯經常來幫忙。

小坐片刻,說不完相思苦,流不盡思兒淚。阿媽急着為奎尼做農家美食,阿爸讓奎尼休息片刻,自己又去了葡萄園,因為明天合作社将會拉走一批顆粒和色質最好的葡萄。

奎尼換上衣服,欲去葡萄園幹活,被阿媽死死拉住,滿肚子說不完的話,與兒一訴衷腸。

這個夜,夜靜月明,皎潔的月光洋洋灑灑,鋪滿了整個村莊,尤其是照亮了奎尼家的院子,透過玻璃,散落一地久别重逢的親情,一家人淚語到天明。

希望和遠方|第十八回 遊子踏上歸鄉路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杜甫(節選片段)

秋天的清晨,天亮的分外早,一夜未睡的阿媽早早起床,點燃了為奎尼做早飯的爐竈。奎尼苦苦說服了阿媽,在阿媽的地佯怒中,跟着阿爸早早去了葡萄園。

不多久,門外傳來摩托聲響,接着便是阿姐古麗娜的聲音。

原來阿姐知道合作社要來拉運葡萄,坐着艾爾肯的機車,早早地專程來幫忙,恰聞奎尼千裡歸家,真是喜從天降,福滿全家!

阿姐和艾爾肯拉住奎尼那堅實有力的手,看着路遇幾乎不敢相認的阿弟,又是一陣抽抽噎噎,泣不成聲。

奎尼為阿姐和艾爾肯的孝道,由衷地深表感恩,為自己千裡從軍,一走六年,忠孝不能兩全而黯然傷神,深感愧對父母,愧對阿姐一家子。

在阿姐和艾爾肯的幫助下,半上午,合作社開來一輛輕卡車,拉走了一批最好的葡萄,預計過兩天還要來拉運。

奎尼看着貨車遠走,急忙回家帶上阿媽做好的民族小吃,匆匆前往阿依和熱娜家探望。

阿依和熱娜都忙于工作,未在家中。兩家的阿爸、阿媽,看着英俊魁梧,血氣方剛的奎尼,喜出望外。眼前的奎尼,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真有點不敢相認,當然少不了一番熱情的招呼,刻意留奎尼吃午飯。

奎尼誠心敬意地說明原委,深情告别了阿依和熱娜家人的盛情,匆匆傳回家中,與家人共進久别重逢的午餐。

鄉裡鄉親聽說奎尼載譽而歸,放下了手頭繁忙的農活,帶着家鄉新鮮泥土氣息的土特産,紛紛前來探望。

奎尼一一打躬作揖,以禮相敬,辭謝了到家做客的邀請,濃濃鄉親情,深深養育恩,一股股暖流心中激蕩,把感恩的心放飛在千裡從軍的遠方!

眨眼間,晚霞升起,夕陽西下,阿姐早已做好了晚飯。奎尼、阿媽、阿爸和艾爾肯一身疲憊,走出了葡萄園,一家人歡聚一堂,共進晚餐。

這是奎尼回家的第二次晚餐,也是臨行前最後一次團聚的晚餐。

這次晚餐,全家人吃得分外香美,也分外惆怅,隻是誰也不願提起。

一家子的歡聲笑語,傳出窗外,卻在如鏡月光中,灑下一地離情别意。

奎尼時間緊,任務重,隻能小住兩日。晚上,奎尼依伴阿媽和阿姐,睡在家中舒适的土炕上。

阿媽緊緊握着奎尼的手,千叮咛萬囑咐,一會兒摸摸頭,一會兒拉拉被,少不了低聲哭泣。

阿姐一邊安慰阿媽,一邊告訴讓奎尼,讓其注意身體,不要挂念家中之事,早日歸隊,成就自己的希望,實作自己的理想,淚水伴着囑咐,悄然間,天明。

天剛蒙蒙亮,奎尼坐上了第一趟開往木紮爾鎮的客車。

微微秋風起,吹散迷茫霧氣,撒下滿地露珠。

車子啟動,阿媽和阿姐相擁而泣,艾爾肯不停地婉言勸說。

車子拐彎處,奎尼在迷霧中,看見阿爸抹着眼淚,點燃了那支老舊的旱煙鍋,吐出一口濃濃的煙霧,随風飄散而去。

沒想到,這一别離,阿爸卻成為奎尼最後的永别。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别間。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顔。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别何足歎。——《别離》•陸龜蒙

希望和遠方|第十八回 遊子踏上歸鄉路

/作品圖檔源于網絡

/作品原創,節選于長篇小說《希望和遠方》

第十八回 遊子踏上歸鄉路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發表,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長篇小說《希望和遠方》

第一回 頑童煩惱不好學

第二回 夜晚甯靜農婦忙

第三回 青春年少追女神

第四回 鳳求凰阿姐出嫁

第五回 揮淚别離古城堡

第六回 千裡從軍援邊疆

第七回 天涯來信淚無言

第八回 絕情孔雀東南飛

第九回 情迷校園愛愁腸

第十回 山火無情受重傷

第十一回 放飛希望奔遠方

第十二回 死神擦肩情更濃

第十三回 謠言紮心惹事端

第十四回 三尺講台展鲲鵬

第十五回 金風玉露淚相逢

第十六回 粉筆無言寫春秋

第十七回 勇擒歹徒顯神威

第十八回 遊子踏上歸鄉路

第十九回 佳偶天成心相印

第二十回 勢如破竹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