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
在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産北端點
西城什刹海
以“龍騰河端 海韻千年”為主題的
2024·北京西城·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産
“河之端”系列文化活動
圓滿落幕
蜿蜒近3200公裡的中國大運河
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文明
镌刻無數文化印記
大運河沿線省(直轄市)齊聚北京西城
在“華天杯”龍舟賽中
劈波斬浪、奮楫擊水
共享這場傳統民俗文化盛宴
在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主題沙龍上
共話文化發展,共賞運河之美
凝聚北京西城“河之端”
西城文化辨別的學術認定和社會共識
在河之端“海”上音樂會中
以樂聲為媒,以燈光為筆
攜國風雅韻
唱響盛世華章……
“河之端”的幸福“有内涵”
仲夏的什刹海
碧波蕩漾,綠柳如茵
當你手捧一杯咖啡
信步走過萬甯橋
聆聽鳥鳴啁啾靜觀菡萏盛開
“河之端”的幸福感
來自西城區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
幸福“有内涵”
西城區是全國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作為北京營城建都的肇始之地,西城區承載了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多年的建都史,也是蜿蜒近3200公裡的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産北端點,更是“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的文脈綿延。
西城區共有曆史文化街區(曆史文化保護區)18片,占北京舊城33片曆史文化街區總面積的50.3%,曆史文化街區面積1327.4公頃,有文物保護機關37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44處。
“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在此交織,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交相輝映。
在西城觸摸曆史,以文化之韻賦能文物和名人故居,文物故事不再束之高閣,而是走進百姓生活,重新煥發新風采。
“河之端”的幸福“有活力”
當你在什刹海畔
看一場激動人心的龍舟比賽
在加油助威中
感受競技體育的魅力
“河之端”的幸福感
來自越來越亮的西城健康底色
幸福“有活力”
西城區始終秉持健康是最大幸福理念,以“大體育觀”推動更高水準健康西城建設,榮獲國家首批“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區”稱号。
去年一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深挖體育活動空間,擴大體育場地開放共享,新增體育場地3.9萬平方米,組織各類賽事活動452場次、50餘萬人次參與,助力體育運動成為更多市民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不斷掀起新熱潮,為幸福西城增添靓麗色彩,注入熱情活力。
“河之端”的幸福“有質感”
當你深入胡同深處
聽鄰裡街坊講一講
老胡同翻天覆地的新變化
“河之端”的幸福感
來自不斷提升的城市品質
幸福“有質感”
什刹海、大栅欄等街區風貌恢複,地安門外大街、舊鼓樓大街精彩亮相,西單更新場、菜西片被評為首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法源寺文保區項目獲評中國城市更新優秀案例五大片區更新獎,爛缦胡同、蒙藏學校項目分獲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優秀項目”……
近年來,西城區嚴格按照新《總規》《核心區控規》要求,不斷加強規劃引領,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和街區保護更新,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走深走實、出彩出效,不斷“繡”出城市之美,擦亮幸福底色。
“河之端”的幸福“有魅力”
當你着一襲漢服
泛舟“海”上
在“平劇發祥地”欣賞一曲國粹
“河之端”的幸福感
來自西城區
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的繁榮發展
幸福“有魅力”
西城區持續打造演藝集聚區和特色演藝群落,加強“演藝之都”“書香西城”“博物館之城”建設,在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中綻放老城魅力。
持續擦亮“中國(北京)動畫周”“平劇發祥地”“相聲發源地”“運河北端點”“音樂劇盛典”“報國寺古舊書市”等六張全國文化金名片。
全力打造“白塔夜話”“宣南文化博物館”、法源寺“百年丁香詩會”三大國家文化會客廳,圍繞“東有巨人港、西有馬連道、南有泛動畫、北有科創巢、中有聯盟鍊”——西城文化産業發展五大資源貫通、生态服務、價值孵化群落,不斷推進文化産業融合創新發展,讓古韻的馥郁芬芳在西城大地曆久彌新。
“河之端”的幸福“有品味”
當你走進街邊的“首店”餐廳
歇一歇腳步
來一場舌尖上的美味之旅
“河之端”的幸福感
來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範區的建設
幸福“有品味”
以西單-金融街、大栅欄-北京坊“雙核消費新地标”為主體,打造集時尚交往、數字消費和金融商務于一體的國際化高端時尚商務圈和凝聚深厚文化底蘊、展現傳統與現代融合的中國式生活體驗圈。
護國寺街、楊梅竹斜街、煙袋斜街、白塔寺宮門口東西岔、馬連道、大栅欄西街獲批市級特色消費街區。
什刹海-地安門入選“夜京城”地标,全面激發夜間消費活力。數字消費場景拓展,時尚消費供給優化,文化消費活力更新,商務消費配套完善,服務消費品質提升,休閑消費特色重塑,便民消費網絡更新,消費環境質優引領,消費供給與服務品質全面提升。
文字:高雨蘇
圖檔:聞昭 王子雍 劉骜 于鶴章 姜灏 武輝 王瓊 新媒體科 資料圖檔 北京金融科技中心
校對:侯明月 李怡然
責編:王昭
稽核:姚苗苗
簽發: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