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雅詩蘭黛再度漲價,業績不好就漲價是誰慣的?

一直以來,在奢侈品的化妝品品牌之中,雅詩蘭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市場的頭部品牌,雅詩蘭黛被不少白領群體認為是最受歡迎的化妝品,然而就在最近雅詩蘭黛再度漲價的消息襲來,業績不好就漲價?雅詩蘭黛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雅詩蘭黛再度漲價,業績不好就漲價是誰慣的?

一、雅詩蘭黛再度漲價?

據第一财經的報道,雅詩蘭黛再次傳出漲價消息。

記者從雅詩蘭黛集團得到确認,作為全球調價計劃的一部分, 從2024年7月1日起,雅詩蘭黛集團在中國上調旗下部分品牌部分産品的建議零售價。

雅詩蘭黛方面表示,産品定價調整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包括原材料價格、生産營運成本和運輸倉儲費用等。集團會定期評估産品的建議零售價,并适時對一些産品的建議零售價進行必要的調整。

這已是雅詩蘭黛集團今年年内的第二次漲價。2024年年初,雅詩蘭黛旗下的部分産品價格就漲過一波。彼時,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幾個品牌專櫃的銷售了解,比如雅詩蘭黛主打的小棕瓶眼霜,價格為565元,調整前為550元;另外一款75ML的膠原霜,調整前的價格為1080元,調整之後是1130元,但白金面霜就沒有漲價。

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雅詩蘭黛旗下的一些高端品牌漲幅“驚人”,比如他此前用的一款Tom Ford的香水去年買時為1350元,今年再看已經漲到了1950元。

記者從行業人士處了解到,國際品牌調價在過去幾年裡成了正常操作,品牌在1月、2月時都會将價格進行一波調整。除了雅詩蘭黛,歐萊雅集團旗下的科顔氏、YSL聖羅蘭、阿瑪尼等品牌在今年年初時也上調了部分産品的價格。

雅詩蘭黛再度漲價,業績不好就漲價是誰慣的?

二、業績不好就漲價是誰慣的?

雅詩蘭黛再度漲價的決策,如同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化妝品行業内部的複雜動因與市場環境的深刻變遷。在這個過程中,“業績不好就漲價”的現象似乎成為一種令人費解的商業政策,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雅詩蘭黛們的這種奇怪的商業政策?

首先,從客觀層面來看,近年來原材料價格和人力成本的上漲成為了化妝品品牌漲價的底層邏輯。随着全球經濟的複蘇和通貨膨脹的壓力,各種原材料的價格普遍上漲,而化妝品行業作為高度依賴原材料的産業,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此外,人力成本的上漲也增加了化妝品品牌的營運成本。為了維持利潤水準,品牌方不得不通過提高産品價格來應對這些成本壓力。然而,盡管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漲為化妝品品牌漲價提供了客觀依據,但這并不是雅詩蘭黛此次漲價的核心邏輯。因為對于像雅詩蘭黛這樣的國際大牌來說,其品牌溢價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都相對較強,足以應對一定程度的成本壓力。

雅詩蘭黛再度漲價,業績不好就漲價是誰慣的?

其次,然而,成本上漲隻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品牌自身業績增長的乏力。在全球經濟不确定性增加、市場競争加劇的背景下,雅詩蘭黛這樣的國際大牌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傳統市場飽和、新客戶擷取難度加大的情況下,總銷售量的停滞不前使得品牌難以通過擴大市場佔有率來實作業績增長。在此背景下,通過漲價政策來直接提升銷售額,成為短期内提振業績的有效途徑。這種做法雖然簡單直接,卻也暴露了品牌在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存在的短闆。

第三,除了業績增長乏力的原因外,雅詩蘭黛此次漲價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拉開與國貨品牌的“價值距離”,進而在消費使用者層面保持國際品牌的價值形象。近年來,随着中國本土國貨品牌在産品結構上日趨高價位(高端)化,國際大牌面臨着越來越大的競争壓力。為了維護自身在高端市場的地位和價值形象,雅詩蘭黛等國際大牌需要通過提升價格來繼續拉開與國貨品牌的“價值距離”。具體來說,國際品牌需要通過提升價格來維持其高端、奢侈的品牌形象。這種政策不僅有助于鞏固現有消費者的忠誠度,還能吸引那些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潛在消費者。

雅詩蘭黛再度漲價,業績不好就漲價是誰慣的?

第四,盡管短期内漲價政策能夠暫時提升利潤,但它是一把雙刃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價格敏感度是一個關鍵變量。在資訊高度透明的今天,消費者對于品牌漲價的反應更加敏銳,對于價格變動的接受程度有限。一旦漲價幅度過大或頻率過高,超出消費者的預期和承受能力,便可能觸發消費者的逆反心理,導緻忠誠度下降,甚至轉向成本效益更高的競品。尤其在社交媒體時代,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可以迅速傳播,形成負面輿論,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害。是以,如何在漲價與維持消費者滿意度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品牌需要謹慎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