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慈禧的棺椁時,見她面目如生,好像在睡覺一樣。
因為她的口中含有一顆很大的夜明珠。
這珠分開是兩塊,合攏起來則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内可照見頭發。
盜匪用刺刀撬開慈禧的嘴,取走了夜明珠。
從此以後,慈禧太後與那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便再無緣分。
盜墓團夥兇首孫殿英,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宋美齡将夜明珠綴在了繡花鞋上。此後,本該受到法律制裁的他便逍遙法外。
……
奢靡無度的慈禧太後
慈禧太後的名諱就不用過多介紹了,應該還沒有人不知道這麼一個經典人物。
但提到他,卻更多地與貪婪和暴虐聯系在一起。
事實上,慈禧貴為一國之主,享受着萬人之上的追捧,還過着奢靡無度的生活。
就拿在她身邊當差的那些人來說,也是跟着撈油水。
伺候慈禧太後拉屎,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惡心?
但你知道嗎,這其實是宮裡的一大肥差!
慈禧擦屁股用的那布,都是上等的絲綢或者棉布,擦完一次就直接扔了。
那些機靈的太監、宮女們,就會悄悄地把這些布給洗幹淨,然後想辦法拿到外面去賣,這可是能賺不少錢的!
再說說慈禧和皇帝的吃喝,三大桌子滿滿當當的。
她們幾個人才能吃幾口?那些擺得遠的菜,有時候皇帝和太後連看都看不到,這就給了那些機靈的太監們機會。
這些人會提前跟外面的飯店打好招呼,讓飯店把每天客人預訂的菜單報給他們。
然後太監在上菜的時候,就故意把這些菜放得遠遠的,等慈禧和皇帝吃完了,馬上派人把剩下的菜送出去給飯店。
這樣一來,飯店也能賺個差價,太監們也能撈到點好處。
而且慈禧的一生,似乎都在追求着無盡的财富和權力,即使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也依然不忘為自己的後世留下無盡的财富。
據史書記載,慈禧太後在甲午戰争期間,竟然将本應用于海軍建設的經費挪作私用,這種對國家安危的漠視,令人發指。
而在她死後,更是将大量财富放入陵寝之中,企圖在地下繼續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
在這衆多的珍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那顆夜明珠。
這顆夜明珠,據說在夜間百步之内,足以照見每一根頭發。
它不僅是無價之寶,更是慈禧太後生前權力的象征。
而且根據當時的說法,這顆夜明珠能夠保佑她的屍體永不腐爛。
于是,在她死後,這顆夜明珠便被放入了她的口中,成為了她永久的陪葬品。
這顆夜明珠,不僅是權力和财富的象征,更是慈禧太後生前貪婪與死後妄想永享富貴的最好注腳。
就在慈禧太後死後不久,清朝的統治便如同風中殘燭,搖搖欲墜。
而那顆夜明珠,也随着清朝的覆滅而開始了它傳奇般的旅程。
一個震驚中外的盜墓事件
1928年,軍閥孫殿英,一個曾在亂世中摸爬滾打的将領,投靠了國民黨,并擔任了第六軍團第十二軍的軍長。
他的部隊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那裡與清東陵僅一山之隔。
對于孫殿英來說,這座陵墓不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他眼中無盡的财富。
在一個悶熱的七月上旬,孫殿英下令他的軍隊驅走了全部的守陵人員,封鎖了關隘,實行了嚴密的戒嚴。
随後,他親自帶領手下,對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進行了瘋狂的洗劫。
那些昔日裡莊嚴肅穆的陵墓,在孫殿英的軍隊面前變得毫無尊嚴,珍貴的文物和珠寶被一件件地搬出,成為了他們貪婪的戰利品。
資訊來源:2016-07-08 16:47 人民網 慈禧夜明珠丢失之謎 可保人屍體不腐
消息傳出後,舉國嘩然,人們憤怒不已。
這位曾經尊貴無比的慈禧太後,她的陵墓竟然被如此踐踏,她的珍寶被如此掠奪。
人們紛紛要求政府緝拿兇手,嚴懲不貸。
孫殿英也意識到了事态的嚴重性,他明白自己不能就這樣被全國人民唾罵。
于是,他開始了一場精心策劃的“公關行動”。
孫殿英從東陵的贓物中挑選了一批最珍貴的“寶物”,準備用來賄賂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物。
在這些寶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顆慈禧太後嘴中含着的夜明珠。
這顆夜明珠,據說在夜間百步之内,足以照見每一根頭發,它的價值無法估量。
孫殿英深知這顆夜明珠的珍貴,于是,他特意将它送給了當時國民黨内的風雲人物——宋美齡。
當宋美齡收到這顆夜明珠時,她的心中也充滿了震驚和感慨。
她沒想到這顆曾經屬于慈禧太後的珍寶,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她的面前。
宋美齡特意将這顆夜明珠釘在了自己的鞋子上。
而孫殿英也通過這次“公關行動”,成功地平息了國内的憤怒和譴責。
他不僅沒有被追究責任,反而是以得到了更多的權力和地位。
資訊來源:紅色文化網 2024-04-07 王忠新:竊國大盜宋美齡
那顆曾經屬于慈禧太後的夜明珠,在曆史的洪流中繼續流傳着。
它見證了清朝的衰落和民國的動蕩不安,也見證了人性的貪婪和欲望。
2003年,宋美齡在美國病逝
随着宋美齡的逝世,這顆夜明珠也随之沒有了下落。
有人猜測宋美齡晚年可能是把這珠子賣給了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
畢竟那個時候的宋美齡那時候年紀大了,身邊也沒什麼人照顧,可能就需要點錢來生活。
洛克菲勒家族那麼有錢,買個夜明珠對他們來說應該不是問題。
但是歸根到底,這夜明珠現在在哪兒,它的真正價值是多少,這些我們都無從得知。
這枚珠子見證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現在它的身世還是個謎,就像被一層神秘的面紗遮住了。
大家也隻能猜猜,然後留給後人去揭曉答案了。
古往今來的中國文物
不僅僅是這顆夜明珠沒有了下落,倘若當初沒有這一夥膽大包天的盜墓賊,那麼這顆夜明珠說不定還含在慈禧太後的嘴裡。
但面對事實來看,雖然在這種陰差陽錯之下,讓這個價值連城的夜明珠重見天日,但最終還是難逃下落不明的下場,這不免讓人唏噓。
而說起那些下落不明的中國文物,首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當時清朝統治時期的侵略者們毫無人性的入侵和毀壞。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年無數國家級别的珍寶流失海外,甚至至今下場不明。
在2015年3月4日的那天,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展覽上展出了一尊肉身坐佛。
當這佛像的照片被傳到我們中國後,有些眼尖的網友就開始對比了。
他們覺得這佛像跟我們20年前丢失的一個很珍貴的文物——那個被稱為“章公六全祖師”的佛像特别像。
這事兒一出來,整個中國文化和宗教圈子都鬧得沸沸揚揚的,好多網友和學者都要求國家文物局去把這尊佛像找回來。
到了2015年5月初,中國國家文物局就通過各種辦法聯系到了這尊佛像的收藏者,一個荷蘭的建築師,叫奧斯卡·範奧維利姆。
跟他商量之後,他表示很願意歸還這尊佛像。
最後,這佛像就被成功地送回到了福建三明市大田縣的一個很大的佛教寺院裡。
資訊來源:東南快報 2015年12月04日 16:46 陽春村人的"尋佛"路:打跨國官司 追索"章公祖師"
大家看到這尊肉身坐佛被找回來,都松了一口氣,特别開心這麼個寶貝能重回故鄉。
但其實,除了這尊佛像,還有超過1000萬件的中國文物現在還流落在海外。
沒有一個中國人能夠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館
說到流落在外的中國文物,就不得不想到那一座大英博物館。
我遠渡重洋來,我殘破不堪狀,
蜷縮于琉璃之籠,故鄉難再訪。
走進大英博物館,你會被眼前琳琅滿目的展品震撼到。
這不僅僅是一個博物館,更像是一部厚重的曆史長卷,記錄着人類文明的點點滴滴。不過,每一位中國人來這兒,心裡都挺不是滋味的。
你看那些古埃及的法老雕像、古希臘的陶器,還有咱們中國的瓷器、書畫,它們都是各個文化的瑰寶,卻因為各種原因流落到了這裡。
尤其是一個個展示在玻璃櫥窗,甚至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任憑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們随意撫摸的中國文物。
這些都是來自我們國家,因為曆史的原因漂泊到了這裡,但中國才是他們真正的家鄉。
每次看到這些,都忍不住想,它們原本應該安安穩穩地躺在自己國家的博物館裡,向世人展示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蘊,而不是像這樣,漂泊在異國他鄉。
遊客們駐足在這些展品前,或是驚歎,或是沉思。
幾乎沒見過有人是笑着走出這個大英博物館的。
也許是被曆史的沉重所觸動,也許是被這些流離失所的文化遺産所感染,大家的臉上總是帶着一絲凝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文化遺産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珍視呢?
不過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今日更是不同往日,相信那些流落在外的國家瑰寶早日回到祖國懷抱。
文/編輯:小陽咩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