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丘》為何評論這樣兩極化?

作者:藝綻

10月22日,好萊塢科幻大片《沙丘》于中國大陸上映,四天票房1.5億美元,對于一部耗資1.65億美元的大片來說,這是一部糟糕的表現。這部電影目前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僅為1.5億美元。

《沙丘》為何評論這樣兩極化?

改編自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小說《沙丘》(Dunes)系列中的第一部,赫伯特的傑作《沙丘》(Dunes)被認為是第一部創造"對世界如此細緻入微的想象力"的科幻小說。第一部沙丘小說于1965年出版,并獲得了星雲獎和雨果獎。赫伯特一生中寫了六部沙丘小說,分别是《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沙丘神》、《沙丘異教徒》、《神廟:沙丘》。赫伯特于1986年因病去世,享年65歲。

現年54歲的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夫(Dennis Villeneuve)憑借《邊境殺手》(Border Killer)、《降臨》(Arrival)和《銀翼殺手2049》(Silver Wing Killer 2049)等電影在科幻電影中享有盛譽。他的最後一部電影《銀翼殺手2049》(Silver Wing Killer 2049)在沙漠中上演了一段很長的劇情片,從風格上可以看出,這是《沙丘》的預演。維倫紐夫版的《沙丘》持續155分鐘,但我相信大多數觀衆會想:故事還沒有開始,結束了嗎?顯然,制片人對這個系列有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故事結構,三部曲是最小的。

《沙丘》為何評論這樣兩極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幻電影,包括《星球大戰》和《阿凡達》,都從《沙丘》系列中汲取了靈感,但由于基于《沙丘》的電影從未被普通觀衆看過,觀衆現在看到的是過去許多科幻經典的影子。《沙丘》中各行星與最高統治者"皇帝"之間的香料戰争,可以在《星球大戰》中的類似情節中找到,甚至在第6部的《星球大戰:絕地歸來》中,也出現了與"沙蟲"非常相似的沙漠生物。觀衆還可以看到莎士比亞小說《王子的複仇》、科幻電影《黑客帝國》和美劇《沙丘》中《權力的遊戲》的影子。《甜茶》中由蒂莫西·查拉姆(Timothy Charame)飾演的保羅·埃特裡迪(Paul Ertridi)是雷托·埃爾特裡迪公爵(Duke Reto Ertridi)和傑西卡夫人(Lady Jessica)的兒子,他們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當家族中的叛徒導緻家族滅亡時,他不得不帶着母親傑西卡走上"複仇之路"。保羅·埃爾特裡迪最初懷疑自己是"上帝選擇的兒子",甚至拒絕成為"上帝選擇的兒子",到影片結束時,他已經接受了命運,并決心承擔起拯救家人的任務。這與《黑客帝國》中基努·裡夫斯(Keanu Reeves)飾演的尼奧(Neo)相同,後者最初懷疑自己是否是"上帝的兒子"。而保羅·埃爾特裡迪在夢中看未來的能力,有點像《黑客帝國》中的"先知"。

《沙丘》為何評論這樣兩極化?

對于中國觀衆來說,《沙丘》的故事并不陌生,正如片中飾演家庭醫生的演員張震所說,《沙丘》在劇情上就像《陳瑜》這樣的非常中國宮廷打鬥電視劇,就像熟悉的劇情一樣,中國觀衆很難感受到新的想法。

從視覺上看,這部《沙丘》是典型的丹尼斯·維倫紐夫風格,在畫面風格上延續了《降臨》和《銀翼殺手2049》,這樣的形象風格充滿了文學電影的品味。對于普通觀衆來說,這樣的寫作風格顯然是了解情節和故事的障礙。

另外,《沙丘》劇情推進很慢,保羅·埃爾特裡迪在影片結尾終于遇到了曾達雅·科爾曼飾演的奇妮,但故事也戛然而止,讓人非常上瘾。

《沙丘》被認為是最難改編的科幻小說。此前,包括大衛·林奇(David Lynch)、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佐杜洛夫斯基(Zodulowski)在内的導演都嘗試過,但隻有大衛·林奇(David Lynch)制作了1984年的電影《沙丘》(Sand dunes),但評論卻一團糟。

丹尼斯·維倫紐夫(Dennis Villeneuve)的《沙丘》(Dunes)版本受到一些觀衆的青睐。在網際網路上,有一些觀衆甚至"五刷""六刷",尤其是那些看過原版的人,對影片的評價非常高。在Bean Petals,Dunes的得分為7.9,是《星球大戰》系列的一小部分。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夫和配樂漢斯·季默都是原著小說的忠實粉絲,漢斯·季默為電影做了一個非常實驗性的配樂,所有的靈感都來自風聲、沙漠之聲和節奏,這已經成為網友們讨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再加上故事中的"沙丘"才剛剛開始, 《沙丘》系列電影色彩最後,下一部電影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