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源。人在出生後多是依靠食物以後天養先天之本!而脾胃也時有因受到外邪侵襲而出現罷工的現象,比如說貪食寒涼之物而導緻脾胃寒濕(脾的特性的喜燥惡濕,胃則相反)。
脾胃罷工,一般來說,通常會表現為納運水谷失常,飲食無味,或不思飲食,或導緻腸道功能失司而出現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溏、所便之物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症等等!
可見,人們要是招待不好脾胃,讓其罷工,後果不堪設想!古人說,脾胃強,則百病不生!要安脾胃,不出點五花八門的方法給脾胃虛弱之人,很多人是不會買賬的。
比如說建議吃藥吧,又說“是藥三分毒”!建議飲食清淡慢慢養吧,大家又嫌慢!特别是小孩子,那是最難招待的,是以給藥吃治病,一定要用哄的!
想要患者服服帖帖吃藥治病隻有一個辦法,讓病人心服口服拿藥當飯吃最好!于是,對于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期洩瀉的病人,醫者給出的法子是吃餅子,沒有人會對吃感冒吧?
治洩瀉之方——益脾餅
組方由白術(生)、幹姜、雞内金(生,親自檢點)、熟棗肉。
操作方法:将白術和雞内金碾碎烘焙熟透,再将幹姜撚細,共入棗肉當中,搗碎如泥,做成小餅子,将其炙幹。需要時,當做點心服用,細嚼慢咽之。
該方為醫者張錫純制與友人治療洩瀉之方,後屢試此方,無不效驗。若遇婦女洩瀉數月,且其脈不涼,無便時完谷不化者,且用一切治瀉諸藥無效者,可改用白術、棗肉同上操作方法制餅,亦可收獲良效。切記。
方中白術味甘苦而性溫,歸于脾胃經,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具體應用于脾氣虛症、氣虛自汗症、脾虛胎動不安等等。
方中幹姜味辛而性熱,歸于脾胃腎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主要應用于腹痛、嘔吐、洩瀉、忘陽症、寒飲喘咳等等。
方中生雞内金味甘而性平,歸于脾胃小腸膀胱經,具有消食健胃、澀精止遺的功效,主要應用于飲食積滞、小兒疳積、腎虛遺精、遺尿、砂石淋症、膽結石等等。
方中熟棗肉味甘而性溫,歸于脾胃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多應用于脾虛證、髒燥證、失眠症等等。
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凡是生病了就一定要吃苦藥,“良藥苦口利于病”這句話早已深入人心,其實,很多人是不知道,為了能夠治病醫者在吃上面為患者治療疾病也花了不少心思,而其葉收獲了顯著的療效。
既利于治病,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何樂而不為呢?是以大家現在是想吃藥呢還是想吃餅子呢?
#胃##脾胃##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