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頭發白了,還能變黑嗎?醫生的答案出乎意料

作者:愛濟南新聞用戶端

相信喜歡自己長白頭發的人并不多。尤其是許多中年人,和一些過早白頭的青年人,總會抱怨白頭發對自己個人形象造成了影響,很受困擾,哪怕隻有幾根白頭發,在頭上也似乎顯得格外醒目。

不少人不禁會發問,頭發變白後,還能再黑回來嗎?

要簡單回答的話,答案是——能黑回來,比如染發。

但大家可能對這種“抖機靈”的答案不滿意,想了解更多的治療方法。那今天我們就來認真梳理一下頭發黑與白的那些事兒。

頭發顔色變化的原理

頭發的顔色由頭發裡面的色素而決定,這種色素主要就是黑色素,簡稱黑素。黑頭發的黑素多,白頭發的黑素少或者沒有,灰色頭發則介于二者之間。

頭發白了,還能變黑嗎?醫生的答案出乎意料

黑頭發(左側)和白頭發(右側)(來自參考資料)

黑素的生成過程就像一條複雜的生産線,受到各個環節的影響,比如種族、遺傳、個體差異、疾病、年齡等等。

那麼,頭發為什麼會由黑變白的呢?一句話總結根本原因,就是毛囊色素單元中,黑素原性黑素細胞的功能障礙和細胞死亡。

也就是特定的黑素細胞出現了故障,或者直接死掉了,這就好比雞病了或死了,是以就沒有雞蛋了。

很多其他細胞在這過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黑素細胞的幹細胞,它具備“無中生有”的能力,也就是分化、轉變為新的黑素細胞。由于年齡增長等因素,這類幹細胞變得“懶惰”,轉變能力下降,白頭發就會變得多起來。萬一幹細胞完全喪失,那就白頭發就永遠無法變黑了。

另外,毛囊裡面的上皮幹細胞也會橫插一腳,它的後代細胞為培育黑素細胞的幹細胞提供了溫床,如果後代細胞因為某些原因耗竭了,頭發也會變白。

除了幹細胞的影響外,分子層面也有相當複雜的機制。

什麼會讓頭發變白?

了解完頭發顔色變化的基本原理,那我們再來聊聊為什麼有的人年紀不大,頭發就變白了。其實從病因的次元來看,無非是兩大類原因:

生理性原因:比如年齡大了、家族遺傳;

病理性原因:比如皮膚和頭發疾病、藥物影響。

白發人群根據年齡可以分為“普通白發”和“過早白發”。亞洲人大概在30多歲開始出現白頭發,這種屬于“普通白發”,有不少人在50歲的時候就有半頭的白發。普通白發一般是衰老的正常表現。而“過早白發”指25歲或以前就有白頭發,比普通白發人群提前了10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大多數人來說(包括過早白發),頭發變白主要原因是生理原因。有學者曾經分析了467位有“過早白發”的人(354名女性,113名男性)的資料,年齡跨度為18歲到77歲。結果發現:

過早白發和家族史密切相關,不論是父親、母親、祖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這提示基因的力量很強大;

如果缺鐵,也更容易出現白頭發;

如果是男性,口服生物素補充劑更容易出現白頭發。

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頭發過早變白和是否肥胖、是否喝酒、是否喝咖啡、是否壓力大、是否情緒不好、是否有免疫疾病都沒有确切的關聯。

不得不說,這項研究有不少反直覺的結果。舉例來說,大家普遍認為情緒壓力會導緻頭發變白,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很确切的研究證明壓力和白頭發有因果關系。

此外,有人可能會迷信使用保健品、補充營養素會改善頭發狀态,但盲目、無依據地使用這類産品,可能适得其反,因為上面提示,男性如果口服生物素補充劑反而更容易出現白頭發。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病态的白發呢?

如果年齡到位了(30歲左右或更大),偶爾冒出幾絲白頭發,并且臉上的紋理、膚質、色斑也慢慢顯現出來,那基本不用擔心有别的問題。

如果短時間内頭發大片變白,或者伴随脫發、頭皮發白等症狀,又或者出現皮膚和皮膚之外的表現,則可能是因為疾病。這個時候,建議線下就醫,看看有沒有别的問題。上述表現可能是斑秃(俗稱鬼剃頭)、休止期脫發、白癜風、内科疾病、藥物反應等疾病的表現。

怎樣讓白頭發變黑呢?

那麼有沒有能讓白發變黑的方法呢?現實可行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染發

染發雖然不是醫學上的治療措施,但确實是變黑的一種辦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個建議不是抖機靈,而是一種無奈之舉——雖然科學家有發現一些有治療前景的藥物,但至今都沒有公認有效的變黑藥物獲得審批。

2

拔除或剪掉

拔白頭發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去掉白頭發,另外,也不用擔心拔一根長十根。不過這種措施有損傷毛囊和增加感染機會的風險。

比起粗暴地拔頭發,在根部剪掉白頭發,會更可取,因為不損傷毛囊。缺點就是白頭發隻是短期讓你眼不見心不煩,過段時間它又會長回來。

3

及時治療相關疾病

有的白頭發是疾病引起的,比如斑秃、白癜風,那麼治療重點就應該放在原始疾病上,等病治好後,白頭發也有希望跟着改善。

參考文獻

[1] Matamá T, Gomes AC, Cavaco-Paulo A. Hair coloration by gene regulation: Fact or fiction? Trends Biotechnol. 2015; 33(12): 707-711.

[2] The depigmentation of white hair. https://www.nccreation.ch/en/cure-of-melanin-in-an-other-solution-for-your-white-hair/

[3] Yale K, Juhasz M, Atanaskova Mesinkovska N. Medication-induced repigmentation of gray hair: a systematic review. Skin Appendage Disord. 2020; 6(1): 1-10.

[4] Feng Z, Qin Y, Jiang G. Reversing gray hair: Inspir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ies through research on hair pigmentation and repigmentation progress. Int J Biol Sci. 2023; 19(14): 4588.

[5] Thompson KG, Marchitto MC, Ly BCK, et al. Evaluation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hair graying. Int J Trichology. 2019; 11(4): 153.

[6] Webmd. Facts About Gray Hair. https://www.webmd.com/beauty/ss/slideshow-beauty-gray-hair-facts. Nov 15, 2021.

[7] Kumar AB, Shamim H, Nagaraju U. Premature graying of hair: Review with updates. Int J Trichology. 2018; 10(5): 198-203.

[8] Kaur K, Kaur R, Bala I. Therapeutics of premature hair graying: A long journey ahead. J Cosmet Dermatol. 2019. Epub ahead of print.

[9] Leerunyakul K, Suchonwanit P. Asian hair: A review of 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distinctive disorders.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20; 13: 309-318.

(來源:科普中國 作者:唐教清 皮膚科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