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作者:大唐聊
提示:為了更好的講述文章内容,人物情節為虛構

王大爺今年86歲了,每天睡5個小時,早上5點就起床鍛煉身體。鄰居們都說他身體硬朗,比年輕人還有活力。

王大爺的兒子卻常常擔心,勸他多睡會兒。爸,您這歲數了,睡這麼少不行啊!對身體不好!

可王大爺每次都笑着擺擺手,哪有那麼多講究!一輩子都這麼過來了,不也好好的?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王大爺的睡少覺引起了社群醫生李華的注意。李華翻閱了大量醫學文獻後驚訝地發現,像王大爺這樣睡眠時間短、作息規律的老年人,壽命往往更長!

難道睡得少、起得早反而有利健康?

一、馬拉松式睡眠研究,早睡早起或是長壽秘訣

先來看看英國的這兩項大規模研究,它們的樣本量之大,時間跨度之長,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項研究跟蹤了50多萬人長達近40年,可謂是一場睡眠馬拉松。這麼大的資料量,足以讓人信服。研究發現,每晚睡6-8小時、比較早起的人,死亡風險最低。看來,早睡早起身體好,并不是毫無科學道理。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心内科醫生趙明深有感觸,他的病人李大爺今年78歲,每天睡足7小時,從不賴床,身體卻硬朗得很。李大爺說,他要是晚上熬夜,第二天準蔫了,還是規律作息好,自己少打點麻将,可以多活幾年!

事實上,很多長壽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97歲的張奶奶一輩子早6點起床,晚9點睡覺,天天吃好睡好,大家都說她身闆“硬”得能扛兩袋米。

反觀現代年輕人,不少人都是晝夜颠倒的“夜貓子”。35歲的程式員小王經常熬到淩晨2點才睡,第二天中午才爬起來。他自嘲是靠碼農拯救世界,卻不知自己的健康,正被這種作息慢慢“吞掉”。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長時間這樣的作息生活,小王的身體漸漸變形。他的體重直線上升,血壓血脂也進入了高危區。

醫生苦口婆心地勸他改掉熬夜的毛病,可他總找借口推脫,哪有那麼容易,項目永遠都是那麼趕,不熬夜哪行!直到前不久查出輕度脂肪肝,他才“如夢初醒”,下定決心要對自己好一點。

另一項針對9萬多名中老年女性長達10年的調查,也得出了類似結論,睡眠時長适中、作息規律的人更長壽。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很多人以為多睡就能彌補睡眠不足,但晝夜颠倒、不規律的作息,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長期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各種慢性病就會趁虛而入。反過來,一旦得了病,睡眠品質又會受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IT工程師小張自從當了職場打勞工,他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經常通宵加班。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又睡不着,陷入惡性循環。一次體檢查出脂肪肝,醫生告訴他再這樣下去,不到40歲就得進ICU。

小張才幡然醒悟,他開始控制工作時間,11點前上床睡覺,早上7點準時起。僅僅一個月,他的精神狀态就好了很多。還是要給生命留白,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管理好自己的作息,就是對健康最大的投資。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比如在固定時間上下床、營造安靜舒适的睡眠環境,千萬不要睡前喝咖啡。

二、中國老年人研究,早睡早起,多活3到7年

英美研究的發現,在中國老年人身上也得到了印證。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珏珏主任醫師對1000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長達15年的跟蹤調查。

結果顯示,晚上11點前入睡、早上7點左右起床的早睡早起派,比熬夜晚起的夜貓子平均壽命長3.7年。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86歲的王爺爺就是早睡早起派的典型代表。他年輕時在工廠上夜班,經常晝夜颠倒,身體每況愈下。

退休後,他開始學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到10點就上床,6點多自然醒。幾年下來,原本的高血壓、心髒病等毛病竟奇迹般好轉了。

老年人作息規律,新陳代謝和内分泌都能正常運作,有助于延年益壽。特别是早起,能充分利用日光,還能多出門活動筋骨。

反觀夜貓子們,熬夜對身心的危害是巨大的。75歲的李奶奶就經常半夜不睡,在麻将桌上“厮殺”到天亮。時間長了,她的血糖一路飙升,糖尿病并發症讓她寝食難安。醫生告誡她再不改掉惡習,可能撐不過下一個春節。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而一旦患病,又會影響睡眠品質,形成惡性循環。睡個好覺,是獲得“健康生活”重要的方式。

72歲的退休教師趙老伯,退休後不久就查出高血壓,整夜睡不踏實。醫生建議他睡前喝杯熱牛奶,11點之前上床,7點準時起。僅一個月,趙老伯的血壓就漸漸穩定了。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每個人的睡眠節律不盡相同,但對老年人而言,作息規律尤為關鍵。建議老年人要掌握自己的生物鐘,避免過度勞累,少熬夜、多運動,午睡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睡前2小時不要喝濃茶、咖啡等。

這些研究無一例外地告訴大家,規律的睡眠,特别是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是保持健康的“答案”。它能幫助老年人調節生物鐘,改善心血管功能,預防慢性病,提升生活品質。即便上了年紀,也要盡量做個“早起鳥”。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相同。比如,貓頭鷹型的人習慣晚睡晚起,而雲雀型的人則偏好早睡早起。找到最适合自己節奏的作息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這兩項研究用翔實的資料告訴大家,睡眠時長過猶不及,找到适合自己的黃金時段才是關鍵。保持規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對健康大有裨益。畢竟,熬夜賴床,終究會透支生命。

三、專家解讀,為什麼睡得少、起得早的人更長壽?

規律的作息本身就是一劑長壽藥。人的生物鐘喜歡有規律的節奏,這樣内分泌、代謝等功能才能正常運轉。而早睡早起的人,往往自律性更強,生活方式也更健康。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78歲的老兵李爺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每天5點起床,6點吃早餐,然後出門鍛煉一小時。這一套作息保持了幾十年,風雨無阻。

李爺爺精神頭很足,血壓、血糖等名額十分正常。還是軍人的生物鐘好使。早起有助于同步生物鐘,讓身體進入最佳狀态。人體的荷爾蒙、體溫等都有晝夜節律,随着日出日落而變化。

早起可以更好地對表調時,獲得充足的陽光,有利于維生素D的合成,還能提高夜間褪黑素的分泌,進而保證晚上的優質睡眠。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心理學博士田蕾則發現,早起的鳥兒通常比夜貓子心态更積極樂觀。她舉例說,辦公室裡總有幾位開心果,他們往往都是早起一族,精力充沛,善于運動社交。

早起後有充裕的時間吃早餐、鍛煉身體、向陽而生,有助于培養積極情緒。

小周就曾是個夜貓子。大學畢業後,他夜夜笙歌,白天昏睡,體重一度飙升到200斤。直到去年體檢查出脂肪肝,他才痛定思痛,開始早睡早起,配合清淡飲食和适度運動,不到半年就瘦三圈。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睡眠不是越多越好,關鍵要把握度。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但都應保持規律,避免過度。平時可以觀察自己的狀态,找到最佳的睡眠區間。

規律而适度的睡眠,才是健康長壽的助推器。早睡早起,讓生物鐘精準調頻;适當運動,讓身心動起來;保持積極樂觀。

四、找到專屬的"睡眠舒适區",健康加分

有些人天生就是夜貓子,晚睡晚起;有些人則屬于百靈鳥,喜歡早睡早起。關鍵是要順應自己的生物鐘,找到最佳狀态。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IT行業的小李習慣半夜後才上床休息,第二天中午才醒,一度為此感到很困擾。在醫生的建議下,他不再勉強自己早起,而是調整作息,1點睡、9點起,反而每天都神清氣爽。

職業是空乘的雨田,則恰恰相反。飛行工作讓她經常颠簸晝夜,長期睡眠不足。後來她索性利用休息時間補覺,哪怕下午睡上幾小時,晚上照樣12點準時入眠。

漸漸地,她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輪休節奏,不僅精神狀态大為改觀,就連皮膚狀況都明顯好轉。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除了遵循生物鐘,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至關重要。給自己定個就寝鬧鐘,提醒自己按時上床;睡前泡個熱水澡,喝杯安神的花茶,有助于提高睡眠品質;卧室要安靜黑暗,手機、電腦等電子裝置應離床遠一點。

畢竟生活方式千差萬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個睡眠舒适區,才能真正做到夜夜好夢,以最佳狀态迎接嶄新的一天。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結語

睡眠時長與健康長壽息息相關。無論是對普通人還是老年人而言,睡眠品質的好壞,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生活品質和生命長度。

保證充足而規律的睡眠,特别是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才是真正的“長壽秘訣”。它能幫助大家調節生物鐘,改善心血管功能,預防慢性病,提升免疫力。

大家也要記得因人而異,切忌“一刀切”。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盡相同,有的人像“貓頭鷹”,有的人像“雲雀”,關鍵是要順應自己的節律,找到最舒适的狀态。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轉發、點贊支援我們哦!

參考連結: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2024-05-24 16,40·王護士在一線

睡眠決定壽命?醫生研究發現:睡的少,起的早的人或許會更長壽!

2024-05-23 15,32·積極的奶茶

壽命長不長,睡覺先知?老人得起越早,活得越久?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4-02-04 18,30·徐主任健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