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了年紀要“養骨”,别隻會喝牛奶

作者:濰城釋出

鈣對人體骨骼和牙齒的構成、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老年人随着年齡增長,骨質形成減少,容易造成維生素D生成不足,進而影響鈣的吸收,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甚至骨折。

一直以來,牛奶是補鈣食物榜單的第一名,但大陸部分居民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後會有不适反應。因而很多人又将目光轉到了骨頭湯上,殊不知,這又陷入了另一個誤區。

喝骨頭湯真的不補鈣

不少人認為喝骨頭湯可以起到補鈣作用,但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務委員于康教授表示,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鈣,于是很多人就覺得骨頭中的鈣含量很豐富,用骨頭來煲湯可以幫助補鈣,但骨頭内的鈣很難溶解到湯裡,補鈣的作用不大,倒是可以解饞。

有研究發現,使用純淨水熬制的骨頭湯内鈣濃度<4mg/100ml,還不如100ml自來水内的含量,跟牛奶比更是小巫見大巫。想要通過喝骨頭湯喝到推薦攝入量,每日至少需要20L,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有兩種湯,很多人以為是大補,小心傷肝又緻癌。

一種是長時間熬制的高湯,這類湯内的嘌呤含量很高,大量攝入會導緻尿酸上升。而尿酸在體内需要通過腎髒排出體外,過量腎髒蓄積在體内難以分解會生成結晶,堆積在腎髒内會導緻腎小管阻塞,誘發尿酸性腎結石發生。

另一種是溫度過高的湯,人的食管所能耐受的最高溫度為50℃ ~ 60℃,超過65℃的食物會導緻食管黏膜燙傷,食管黏膜在反複燙傷修複的過程中,異性細胞出現的機率會越來越高,最終會演變成食管癌。

中老年人常吃這些

腿腳更有勁

根據中國骨質疏松症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顯示,大陸50歲以上的人群,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約有19.2%,65歲以後的患病率更是高達32%,尤其是女性,患有骨質疏松的機率會更高。

北京軍區骨傷骨病防治中心主任醫師王振虎表示,如果中年時期忽視解決骨骼問題,就會出現腰背部疼痛、周身骨骼疼痛的問題,一些嚴重的患者會連翻身、行走等日常活動都變得困難。晚年時期,會出現彎腰駝背、全身疼痛以及容易骨折等問題,給正常的生活品質帶來極大的影響。

是以,人到中年一定要學會補鈣。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均是補鈣佳品,牛奶内的鈣含量在100mg/100g左右,且其中的鈣磷比适中、維生素D含量很高,身體吸收率可達到31%左右。

但由于部分中老年朋友患有乳糖不耐受,喝了牛奶後容易出現腹瀉、腹脹等情況。這部分人群也可以多吃以下4類食物,同樣是補鈣的佳品。

1.綠葉蔬菜

幾乎所有的綠葉蔬菜,比如菠菜、韭菜、油麥菜、西蘭花等,含鈣量都不低。苜蓿的含鈣量高達713mg/100g,荠菜的鈣含量為294mg/100g。除此之外,綠葉蔬菜中還含有促進血鈣變成骨鈣的維生素K和促進成骨細胞生成的礦物質鎂,它們都是補鈣的好幫手。

注意:新鮮蔬菜中含有草酸,它會使鈣的吸收率大打折扣。建議烹調前先焯水,可減少60%左右的草酸,而旺火急油熱炒可去除20%左右的草酸。

2.魚蝦貝類

肉類中真正能補鈣的當屬各種水産品了,個頭小小的丁香魚含鈣量590mg/100g,做熟的多春魚的含鈣量也能達到380mg/100g。其中帶殼的蝦貝類鈣含量尤其高,田螺含鈣量高達1030mg/100g,蝦米含鈣量高達555mg/100g。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水産品40~50g,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g。

注意:衆所周知蝦皮鈣含量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含鹽量也高且不好消化,作為補鈣食物弊大于利,并不推薦日常食用。

3.豆制品

在豆制品生産加工工藝中加入的鹵水或石膏大大增加了鈣含量,是以豆腐、豆腐皮、豆腐幹等豆制品中的鈣含量不容小觑。

豆腐幹(臭幹)含鈣量為720mg/100g,論補鈣效率是所有豆制品中最高的;以大豆蛋白為主料做成的素大腸,含鈣量為445mg/100g;常見的豆腐含鈣量為350mg/100g。除此之外,由黃豆發酵制成的納豆,雖然含鈣量不高,但它是維生素K2的最佳食物來源,能激活骨鈣素,促進鈣更好地進入骨骼和牙齒。

注意: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反酸等不适症狀,建議一般豆制品每天食用量在100~150g即可。

4.堅果和種子

不少人家中常備堅果、種子類作為健康零食,其實它們也是補鈣的優秀食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脂溶性維生素的同時,還含有大量參與骨代謝的關鍵因素——鎂。堅果中鈣含量最高的是炒榛子,能達到815mg/100g,杏仁和巴旦木的鈣含量也能到260mg/100g以上。種子中,新晉網紅零食奇亞籽的鈣含量為630mg/100g,白芝麻的含鈣量為620mg/100g。

注意:堅果和種子中的脂肪含量較高,不宜食用過多。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每人每周吃50 ~ 70g堅果為宜,也就是每天一小把即可。

5.芝麻醬

芝麻醬作為常見調味品,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補鈣隐藏款。芝麻經過研磨不僅提高了消化吸收率,且芝麻醬的含鈣量在1170mg/100g,相當于吃一大勺芝麻醬(約25g),就能攝取夠一天的需鈣量。

注意:考慮到芝麻醬的熱量較高,并不建議天天吃。在日常烹調中加入調味,或在卷餅、烙餅等面點中使用即可。

天天補鈣卻還是缺鈣

這4點一定要注意

現階段大家都對健康重視度很高,經常把補鈣挂在嘴邊,但缺鈣的人還是不少,這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呢?

1.補鈣也有吸收率

人體對于鈣片的吸收率在30%左右,劑量越大的鈣片反而越不好吸收,日常盲目攝入過多鈣,身體吸收不了也無濟于事。

2.飲食因素的影響

吸煙、喝酒、濃茶、咖啡以及高鹽飲食等都會影響身體對于鈣質的吸收,如鹽分攝入過量,身體需要多排尿來排出鈉元素,但鈣會和尿相伴,排出的鈉越多流失的鈣元素也越多。

3.運動量太少

運動可促進骨組織生長,讓骨骼更加強壯,也可以更好利用鈣。如果長期不運動的話,骨骼對于鈣的需求以及利用都會減少,骨鈣流失增加後會導緻骨密度下降,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

4.缺乏維生素D

不少人日常特别怕太陽,常年白天不外出。但長期不曬太陽的話,身體難以補充充足的維生素D,會導緻鈣的吸收受到影響。建議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可以曬曬太陽幫助補鈣,每次5~30分鐘,每周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