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人們正在湧向這家平價零售巨頭

作者:财富中文網
富人們正在湧向這家平價零售巨頭

沃爾瑪于2024年5月16日公布了強勁的第一季度業績。圖檔來源:JOE RAEDLE—GETTY IMAGES

沃爾瑪(Walmart)讓大型零售業務看起來輕而易舉。這家總部位于美國阿肯色州、長期以折扣店著稱的零售商不僅留住了追求經濟實惠的顧客,現在還開始争奪競争對手塔吉特(Target)和亞馬遜(Amazon)的客戶——富裕人群。

該公司在5月16日公布,第一季度收入增長6%,達到1,615億美元,可比銷售額增長3.8%。這家公司稱,這是由高收入購物者推動實作的。沃爾瑪對前景非常樂觀,把全年增長預期從3%上調至4%,預計調整後的每股收益将從2.23美元升至2.37美元。

沃爾瑪的首席财務官約翰·大衛·雷尼于5月16日對彭博社(Bloomberg)表示:“我們看到顧客轉而選擇在沃爾瑪購物。我們曆來被認為是成本效益高的零售商,但現在的标簽變成了成本效益高、品質上乘和便利性。”

沃爾瑪将其增長歸功于電子商務收入激增21%,這主要得益于路邊取貨和配送訂單,這一服務通常受到追求便利的富裕消費者的青睐。随着消費者放棄自由支配的購物,轉而購買必需品,沃爾瑪在食品雜貨領域的市場佔有率也有所增加。

GlobalData的分析師尼爾·桑德斯稱,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的顧客對沃爾瑪市場佔有率的擴大貢獻最大,而這家零售商近期的戰略也反映出它希望保持這一現狀。今年4月,沃爾瑪宣布推出高端自有品牌食品系列bettergoods,主打亮眼的包裝和植物性産品,以吸引Z世代和富有小資情調的購物者。今年早些時候,這家零售商對800家門店進行了改造和翻新,增加了擺放50美元的蠶絲睡眠面膜和230美元的鴨胸肉的貨架。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 McMillon)在财報裡指出,該公司計劃在2024年改造900家門店。

除了采取這些政策外,沃爾瑪還一直在進行打折活動。董明倫說,打折活動是沃爾瑪持續與消費者群體産生共鳴的關鍵所在,尤其是消費者信心降至六個月低點(盡管通脹降溫)的情況下,這也讓分析師看好該公司的發展前景。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分析師克裡斯蒂娜·卡泰寫道:“盡管消費支出不穩定,人們對低端消費者的健康狀況擔憂加劇,而且(沃爾瑪)的股價也相對堅挺,但我們仍然對其(第一季度)業績持樂觀态度。”

争當零售業的領軍者

沃爾瑪已經開始吸引高收入消費者,而曆來以高收入消費者為重點的塔吉特卻因為銷售額落後而反其道行之。這家總部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零售商以其定位高端卻經濟實惠的“Tar-jay”品牌而聞名,如今已經把目标群體轉向低收入消費者,于今年2月推出了低價品牌“dealworthy”,大多數商品的價格都在10美元以下。塔吉特還在其他方面發力:效仿亞馬遜Prime和沃爾瑪的Walmart+,推出了付費會員服務Target Circle 360,以吸引尋求便利的富裕客戶。

亞馬遜也采取了類似的舉措來與沃爾瑪的電子商務展開競争。上個月,亞馬遜推出了一項針對亞馬遜Prime會員的無限制食品雜貨配送服務,隻需每月支付不到10美元,而非Prime會員的EBT卡持卡人也可以享受同樣的服務,隻需每月支付4.99美元。2023年7月,沃爾瑪推出了Walmart+ Assist,并把接受政府救助的人的付費會員價格減半。自2019年以來,沃爾瑪的食品雜貨配送服務讓亞馬遜相關服務相形見绌。Insider Intelligence最近預測,到2024年年底,沃爾瑪的訂單将占線上食品雜貨銷售額的26.9%,亞馬遜占18.5%。雖然這家大型零售商在過去12個月裡的配送量已經擴大到44億件,而亞馬遜Prime上個月報告稱,2023年,它在美國的當日或次日達配送量達到了40億件。

其他因素也讓沃爾瑪保持領先地位:該公司的廣告業務增長了24%,這一業務的利潤率高于零售業務。上周早些時候,該公司解雇了數百名員工,将許多遠端工作員工遷往阿肯色州總部,這是繼關閉全部51家醫療保健診所之後的又一決定。作為一項額外的削減成本措施,沃爾瑪将美國庫存減少了4.2%。但投資銀行TD Cowen的分析師奧利弗·陳在今年3月告訴彭博社,沃爾瑪的真正優勢在于它有潛力開發不同納稅等級的客戶。

陳說:“這是在對品牌進行現代化改造,使其看起來更時髦、更酷。沃爾瑪擅長銷售基礎産品,也希望拓展知名度,進而銷售更多種類的産品。”(财富中文網)

譯者:中慧言-王芳

《财富》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業公司作為一份榜單,旨在發現中國目前那些“跨過初創期,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進入高成長期,有效解決社會熱點或難點問題的創業企業”。

在财富Plus,網友們對這篇文章發表了許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也歡迎你加入我們,談談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熱議話題:

檢視《中國美債持倉金額創15年新低》的精彩觀點

檢視《A股史上最便宜的股票誕生》的精彩觀點

富人們正在湧向這家平價零售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