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侃見财經

2024-05-21 09:15釋出于廣東财經領域創作者

當賈躍亭還想着做“中美汽車産業橋梁”的時候,國内的新能源車企都已經開始了加速淘汰賽階段。

5月20日,理想汽車釋出了2024年一季度财報,财報顯示,報告期内,理想汽車的收入總額為人民币256億元,同比增長36.4%,環比減少38.6%;淨利潤為人民币5.91億元,同比下滑36.7%,環比下滑89.7%。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實際上,理想汽車業績下滑,并不在意料之外,之前的種種動作已經有所表現。

此前,有媒體消息,理想内部正在進行新一輪全公司的人員優化,整體優化比例超過18%。按照理想汽車2023年末3.16 萬人計算,此次優化人員超過了5600 人。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領頭羊,理想2023年的成績有目共睹。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是首家年盈利轉正的造車新勢力。

年銷售37.6 萬輛的記錄以及超 1187億元的歸母淨利潤,給了理想擴張的底氣,因而在2023年9月之後,理想便開始了擴招計劃。與擴招計劃一起的還有一份2024年銷售80萬輛的年度目标。

在這個目标之下,人員配備都是按照80萬輛的銷售預期進行配備的。根據财報顯示,2023年理想的人員同比增長達到了63%,成為造車新勢力中擴張最快的車企。

進入2024年之後,理想汽車的銷量并未出現目标增長量,銷售的壓力再次席卷了理想汽車。4月22日,重壓之下的理想宣布全系大降價,而這一次全系降價也是理想汽車首次公開的全系大降價。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由此可見,理想2024年的壓力之大。當然,更為嚴重的除了銷量,更多則是産能過剩帶來的問題,因而理想汽車才有了裁員的動作。

而這個問題,此前一直是網際網路行業的通病,沒想到如今新能源汽車企業也開始了如此操作,這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并非好事。

實際上,早在4月下旬,侃見财經就在《特斯拉的“難題”,輪到理想了》一文中指出,理想汽車真正的壓力或許并非銷量下滑,而是銷量下滑後出現的産能過剩。當然,這種說法并不是空穴來風。

根據此前,中國企業家的報道,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理想汽車制造基地,平均每40秒就能造好一輛車,每小時90輛新車從生産流水線下線,日産量可以達到1800輛。若按照1800輛、全年無休來進行計算,一年下來,滿産情況下該制造基地的産能可達65.7萬輛。

而按照理想一季度的銷量80400輛計算,全年其整體突破40萬輛的都相對比較困難,因而表面上理想汽車的壓力來自于銷售端,實則壓力來自産能端,畢竟生産線都是要支出的,如果産能明顯過剩,每年僅折舊費用就會産生不小的損失,在産能過剩的壓力下,盡管理想汽車已經實作了盈利,但是穩定性仍然不敢保證。

當然困擾理想汽車的問題,不僅僅隻有這些。近日,有消息稱,全球投資者權益律師事務所羅森律師事務所日前宣布,代表理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購買者提起集體訴訟,同時公開征集投資者參與免費集體訴訟。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根據該訴訟稱,理想汽車的公開聲明在所有相關時間都存在重大虛假和誤導性,公司及部分高管在本案訴訟期間進行虛假陳述,違反證券法令投資者受損。包括理想在推出首款電動汽車車型MEGA時,誇大了市場對車輛的需求和營運政策的有效性,不太可能達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車輛傳遞量預期等。

理想汽車首席财務官李鐵表示:“雖然第一季度傳遞量環比有所波動,但理想汽車對未來幾個季度的傳遞量增長充滿信心,并在研發和銷服網絡保持投入。展望未來,我們會繼續嚴格評估和優化營運,保持以使用者和産品為核心,在激烈的市場競争環境中向長期願景邁進。”

侃見财經認為,盡管目前理想的風波不斷,但是真正困擾理想的核心問題還是在銷量與産能的平衡上,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盡管銷量很重要,但是在當下充分競争的大背景下,穩定的現金流才是第一位。

當下,國内的高端車市場已經開始趨于飽和,中低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仍然很大,是以能夠拿下這個市場,就能提前鎖定利潤,但是在中低端市場,比亞迪已經完全跑出了優勢,想要和比亞迪在銷量上進行競争,恐怕壓力會更大。是以,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理想、蔚來等車企,應該多注意企業自身的安全,切莫蒙眼狂奔,将公司置入危險的境地。

檢視原圖 300K

  •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 理想遭遇“反噬”,環比暴跌89.7%

取材網絡,謹慎甄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