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作者:毒舌電影

最近的劇集都仿佛組團商量好了似的,主打一個詞:

爛尾。

甭管開篇有多麼兇猛。

最後,總是以墜崖式的滑落讓人目瞪口呆。

可你知道嗎?

這幾天,有一部播了10年的劇,終于迎來了它的“大結局”。

第九季,亦是最後一季。

一開播,便讓人精神振奮,豆瓣9.4分。

神劇,依舊封神

9号秘事 第九季

Inside No. 9 Season 9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關于這部劇,Sir相信已經無需怎麼介紹。

九季下來。

在每一集都完全獨立的情況下,依然能取得7季都是9分往上的好成績,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甚至有時候。

這樣的高評分,還是在删減的情況下發生的。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 最新一季的第一集B站便删減了6分鐘

為什麼别人一個故事拍着拍着就爛尾,而《9号秘事》目前51個故事下來,還能保持這麼高的水準?

這當然與主創胖胖和二冊(史蒂夫·佩姆伯頓和裡斯·謝爾史密斯)的能力有關。

而同時。

也與我們對待一部作品的态度有關

作品。

并不等于商品。

01

“胖胖”在談到《9号秘事》的時候曾這麼“交待”過他們的創作思路:

“我們在一集内容裡總是在寫兩個故事”。

一個是觀衆以為的故事。

一個則是暗藏在劇情中的故事,到最後才揭開面紗。

套在這一季的第1集中。

那個“觀衆以為的故事”,就是四個字:

釣魚執法。

和S2E01一樣,它的場景也發生在9号車廂内,隻不過前者是卧鋪列車,後者是地鐵。

狹窄密閉的空間,9個深夜搭車的乘客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突然,地鐵急刹,燈滅。

廣播傳來列車員的聲音:列車因故障斷電,請大家耐心等待恢複運作。

然而就在等待的過程中,一聲尖叫劃破黑暗。

一位趕着去醫院值夜班的護士,說她被人抓了一下。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等下一秒地鐵恢複燈光時,她檢查掉落在地上的背包,發現裡面的錢包不見了。

好一出“狼人殺”。

那麼車廂裡9個人,到底誰是偷錢包的“狼”?

有位一直闆着臉的白發男,擺出一副自認權威的樣子,先人一步站出來當了 “法官”。

他第一個懷疑對象,是一名流浪漢。

理由很簡單,在場所有人中他看上去最缺錢,有犯罪動機。

敢不敢搜身?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指控,流浪漢覺得很冤,因為那位護士剛剛才施舍了他兩塊錢,他又怎會恩将仇報呢?

也有乘客也意見相左。

一個看上去比較憤青的黑妞認為,這個白發男,一,他不是執法人員,二,他推理的手法隻是以貌取人,随意搜身屬于侵犯人權。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就此,沖突激化,車上的9個人開始站隊。

有的選擇息事甯人,無條件站在白發男“權威”的一方。

比如,一位一直在念念叨叨的古怪老頭,和二冊飾演的一對夫妻檔中的丈夫。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有的選擇反叛,站在所謂“權威”的對立面。

比如二冊那位道德感比較重的太太,和叛逆青年黑妞,以及被侵犯了人權的流浪漢。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就在此時,列車靠站的站台上,突然出現了三個熟悉的身影。

黑妞、流浪漢和金發太太都驚呆了,這不就是他們仨嘛!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緊接着,地鐵門開,這三個站在“權威”對立面的人被迷暈帶走,與之替換的,是站台上的那三個面無表情的他們。

這時,車上一直沒怎麼發言的爆炸頭男拿出了護士的錢包,說出了真相。

原來,這是一個清除“反叛者”的行動,他偷錢包其實是為了“釣魚執法”,揪出那些敢于挑戰“權威”的人。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而車上的乘客,其實分為三撥人。

一類是白發男的權威組,一類是黑妞組的反叛者。

還有一類,是此前反叛,後來經曆過一次“清除”,被替換過的古怪老頭和二冊。

劇裡雖沒明說,但從幾句他倆的一些台詞中仍可以看出。

比如,在最後地鐵門開之前,二冊曾以“過來人”的口吻,哄太太放心。

沒事,深呼吸

不痛的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為受到過教訓,是以在站隊的一開始,他們就選擇了無條件服從。

B站把這一集的标題翻譯為《膽小如鼠》,意在諷刺不敢反抗,盲從強權的人。

但Sir看到有的字幕組翻譯成《沉默的大多數》,好像更是絕妙。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為什麼沉默?

為什麼不反抗?

這裡不得不提到9人中的一位跨性别女性(能看出來“她”是胖胖嗎)。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作為一名變性人,她經曆過太多不公了,越是明白社會的運作規則,就越是了解反抗無效。

選擇“權威”,其實就是在選擇“安全”。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沉默的大多數,其實是看清了現實的本質之後,選擇妥協的大多數。

但有的人,也可能在沉默之後,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

比如那位被偷錢包的護士,她在最後得知真相後,并沒有跟随大家下車。

一開始,她願意施舍流浪漢,維護内心正義,不帶偏見看人。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但後來因為被偷的是自己,她選擇了維護自身利益,卻沒想到卻被現實打亂了内心秩序。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如果有下一次,她又會怎麼選呢?

然而,諷刺的是。

随着英國地鐵上,警民共建的六字口号響起:

See it, say it, sorted

(發現問題,反映問題,解決問題)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我們都知道,即使下一次她選擇反抗,結局大機率也會是走向被“清除”,被“替補”。

然後,成為下一個“更乖”的“沉默的大多數”。

真的令人毛骨悚然。

不得不說,相比起前八季對人性、親密關系、網絡暴力等角度的諷刺,這一季的《9号》所挑戰的面,變得更大、更敢了。

它不僅在質問強權,更是扒下了民主和公平的面具。

它也不單單是用選擇去揭露人性,更是探究了人性背後的“隐情”。

有那麼一瞬。

是不是也覺得B站的删減情有可原?

02

相信有的觀衆也看出來了。

前面Sir聊的這個S9E01的故事,似乎有點喬治·奧威爾《1984》的味道。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劇中所謂的“權威”,則對應了書中的“老大哥在看着你”。

兩者都是在講一種人對“絕對正确”的不得不服從。

或是在格式化的語言中迷失自我,亦或是思想都被現實馴化歸一。

雖然表達的形式、風格、語境不同。

但核心基本一緻。

錯覺嗎?

不。

說實話,大家能在劇中品出《1984》的文學精神,Sir一點也不奇怪。

衆所周知,作為貫穿九季《9号秘事》的靈魂人物,胖胖和二冊不僅在表演上千人千面,在劇本的創作中,更是文學底蘊深厚。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這樣的“掉書袋”,在他們的作品中也比比皆是。

比如,用S3E03《斯芬克斯之謎》中的“吃人肉”,拆解了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戲劇作品

《俄狄浦斯王》中的“弑父娶母”。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又比如,S8E06的《周末度假》中,他們用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在《論死亡與臨終》中提出的悲傷五步曲,諷刺失去夫妻的“痛苦”。

當然,最經典的還數莎士比亞的戲劇文學。

比如,S1E05的《替角》,台前幕後上演的都是莎翁的《麥克白》。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還有S4E01的《桑澤巴酒店》中陰差陽錯的謀殺案。

開頭的蓄意謀殺王子的獨白緻敬了《哈姆雷特》。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中間穿插着被催眠師施法之後,會愛上第一眼看到的人的《仲夏夜之夢》。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反轉時又用了《第十二夜》的雙生子大型相認現場。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結尾則是《皆大歡喜》中的皆大歡喜。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炫耀自己的文學修養?

對于别人來說,我們或許可以如此猜測,但對于這兩人,這樣想可能真就小瞧了他們。

這樣的“掉書袋”,其實有着不同的作用。

隻有你懂得越多。

才越能體會到它的妙處,而不至于隻是看個熱鬧。

舉例來說。

還是第1集,不知你留意到沒有,在故事說到“前不久在街上為護士遊行”的時候,那個古怪老頭念了一段沒頭沒尾的台詞:

我有一張小名單呀 一張小名單

社會敗類地下藏

惡人渣滓列其中

猜猜誰不會被落下呢

猜猜誰不會被漏掉呢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劇情說是《迷卡多》選段。

看起來隻是一段瘋言瘋語。

但實際上呢?

《迷卡多》(又名《天皇》)是一部表面上說日本,但實則諷刺英國官僚制度的歌劇。

而這段台詞。

說的正是官僚們掌握了那些不符合政府價值取向的“反動”者們的名單,随時找出來當替死鬼的操作。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是以你看。

如果你熟悉這部歌劇,可能到這裡就猜到了結局。

它已經悄悄地洩了密。

以至于當這個故事進行到最後,開始那個著名的反轉時,你能獲得的情感或許将不再是意外或者震驚。

而是解謎的快感。

而這,也是主創精心構造那些“掉書袋”細節的用意所在。

隻是可惜。

無論是英國本土還是海外,能了解劇集中所有“梗”的人數還是少之又少。

這導緻這個系列雖然品質很高。

但其實一直出不了圈。

曲高和寡。

尤其是和同期的《黑鏡》相比。

雖然肉眼可見,《黑鏡》一部比一部差,一次次讓人失望,尤其是被奈飛接手之後,它基本上失去了本該有的思考深度。

可環顧四周。

我們也能看到,繼續追《黑鏡》的人,仍要比追《9号秘事》的人要多很多。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似乎品質高不高不再重要。

巧不巧妙也不重要。

能不能“不帶腦子看懂”,成了一部作品“成功”的首要秘訣。

03

這也是Sir對大結局戀戀不舍的原因。

不隻是因為這樣的劇太少了。

更是因為。

這樣的人太少了。

胖胖和二冊出身都一般。

他們畢業于英國約克郡當時一個不太知名的布勒頓霍爾學院,因為學曆不夠出挑,他們早年的逐夢演藝圈之路,都不太順利。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尤其是二冊,畢業6年,他都斷斷續續地做着一些糟糕的兼職。

比如,在大街上擺攤請路過的顧客試吃,收集試吃回報,比如,做電話咨詢,每天被不願意配合的客戶噴得狗血淋頭,甚至,挨家挨戶敲門做問卷調研,去打聽消費者對市場的需求。

他每個月領的工資和失業金加在一起,也隻夠房租。

直到後來。

兩人聯手另兩位校友:傑瑞米和馬克,一起創作了BBC的《紳士聯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 上:二冊;下:馬克·加蒂斯;左:胖胖;右:傑瑞米·德桑

這才一舉成名。

按道理說,一朝登上枝頭,憑借着名氣,總該收割了是吧?

但他們沒有。

他們一直保持着對作品的熱忱。

以及不滿足。

熱忱很容易了解

看過胖冊二人的訪談,你就會發現,這對在聯想能力和詞彙量都“過剩”的完美CP,其實在性格和愛好上很不一樣。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在日常生活中,二冊更情緒化一些,且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相比于社交,他更喜歡從獨處時的“出神”中,獲得發散腦洞的樂趣。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而胖胖恰好相反。

他為人不僅儒雅寬厚,情緒穩定,時時宛如定海神針般存在。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更是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事之間的邏輯,充滿了探索欲。

總體而言。

二冊負責反轉和刺激,胖胖負責理性和邏輯。

兩人之是以合拍,是因為他們在互補之外,都有極其旺盛的表達欲。

他們熱愛創作。

就像一次訪談他們說的:

創作是他們的樂趣。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即使靈感會枯竭,但好奇心不會停止,熱忱也不會停止。

那麼,所謂“不滿足”呢?

不是說對大場面大制作的追求。

而是說。

對于在有限的空間裡戰勝困難的“不滿足”。

衆所周知《9号秘事》來源于1959年的《陰陽魔界》(後來又稱:《迷離時空》)的創意

每集的故事皆沒有任何關聯性,但又有同一種主題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許多年來,大量的作品靈感皆是來自于此。

比如《黑鏡》,或者《X檔案》。

但為什麼這其中很多作品最後都失敗了,而《9号秘事》依然保持高水準?

歸根結底。

還是兩人對打造平庸作品的結果“不滿足”的決心。

第六季的開頭,有過一段他們的自嘲:

你得允許我們有一定程度的靈感枯竭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第五季播出的時候反響不佳,以至于在豆瓣上隻取得8.3的低分。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沒錯,8.3已經是這個系列的最低分了。

這個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天花闆的評價,對于他們來說,已經近乎恥辱了。

他們得再努力一把。

是以,他們與其是自嘲。

不如說是提醒自己要堅持初衷,以及提醒觀衆對他們進行監督

沒錢不怕。

隻要創作是自由的,就能克服沒錢帶來的困難。

“沒法外景拍攝,就努力在一個房間、一個地點将創作本領發揮到極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創造一個故事,并充分考慮外界的各種情況。”

沒靈感不怕。

隻要堅持自己的創作原則,總會磨出來好的作品。

我們不想在新一季裡急功近利

而是保持故事的趣味性、意外性

不貪圖最後一刻的驚天大反轉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于是你可以看到。

在形式上,他們不會拘泥于同一種拍攝手法。

比如S1E02《寂靜夜》的半部默片。

S2E04《冰冷的安慰》的監控攝像。

2018年萬聖節特輯《死期》的僞紀錄片直播……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在題材或表達上,他們也不希望重複。

曆史、舞台、恐怖、溫情、懸疑...

人性、人權、政府、社會、階級、親密關系...

千變萬化。

哪怕是在第九季最新更的一集《電車難題》中,故事的反轉并不算新鮮,依舊是一個父親的忏悔和複仇。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但你就是會把它當成一個全新的創意看進去,且直呼牛逼。

是以可以這麼說。

《9号秘事》的成功,完完全全是兩人對自己初衷堅持的結果。

初衷?

看到這裡的朋友或許要笑了,這是什麼雞湯嗎?

并不是。

因為我們的确見過很多一鳴驚人的創作者,他們往往亮相時都意氣風發,或者秉持一套獨特的審美,或者有着一些出人意料的小聰明。

但最終。

大多都會泯然衆人,拍着一些任何導演都能拍出來的行貨。

這倒不是他們堕落。

而是因為,在現實情況下,他們也不得不如此。

是的。

在電影都成為短視訊的當下,在可以嘲獎項而不能笑票房的今天,那些所謂的藝術堅持,總是會顯得那麼尴尬而不合時宜。

你無法獨善其身。

是以如果你想在商業上獲得成功,那麼必然就要投大衆所好,而如果你的出發點是迎合大衆,那必然就會失去棱角,降低觀看門檻。

而如果你想一直堅持自己的審美。

那大機率會曲高和寡,最終,沒有了後續。

就像車廂内的那個護士。

換做是你,下一次再碰到這種情況,究竟會是選擇堅持真相(創作),還是依附權力(大衆)?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但。

即便如此,我們也知道,總有一小部分人會不忘初衷。

這些創作者們。

也許你不認同他們的藝術理念,也許他們并不能得到更多的大衆關注,甚至于他們自己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但他們依然堅持着自己的原則,認清自己創作者的身份。

選擇去創作作品。

而不是制造商品。

或許僅憑這一點,他們,就值得尊重。

說到這裡,Sir想起來《9号秘事》的這兩位也曾說過的自己創作“秘訣”:

沒有方法。

因尺度太大被大量删減,卻仍獲9.4分,這部BBC神劇碾壓《新生》

現在看來,這樣拒絕套路,不讨好大衆的做法,說起來簡單。

但其實。

能做到的,又真的能有幾個呢?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明焉過春天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