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科倒不了了

作者:地産大爆炸
萬科倒不了了

過去2個月,是萬科成立40年以來最黑暗的時刻。

先是3月,幾十億的債務展期沒談妥,再是股債雙殺,市淨率僅為0.46,跌至十年最低點,評級下調為“垃圾級”,還被爆出被煙台合作方舉報、濟南公司負責人被帶走等傳聞。

一時間,這個地産标杆、行業底線被巨大恐慌情緒籠罩,大家對地産的未來也悲觀到底。

萬科能活下去嗎?中國房地産還能行嗎?

01

中國的樓市,永遠不缺大起大落。

5月的萬科出人意料的迎來了大反轉,隻需要一點利好,立馬回到舞台中央。

5月17日,随着一系列的利好消息下放,地産圈掀起漲停潮,萬科更是領銜其中,股債大漲,A股強勢漲停,成交額78.17億元,市值重返千億大關,境内債連日大漲超10%,頗有昔日王者歸來的氣勢。

仔細看最近萬科新聞,回暖迹象闆上釘釘!

首先是銀行開始給萬科解難。

5月10日,萬科向郵政銀行申請了13億貸款,13日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北京銀行為萬科提供了共計73.39億元抵押擔保貸款。

5月16日,據兩位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萬科已與銀行貸款人就其拟議的800億元人民币(約合111億美元)岸上銀團貸款的抵押品達成初步協定,而貸款的提取額預計将不超過500億元人民币。

要知道銀行給地産放水是非常嚴格的,要麼是央企,像華潤保利招商這種,要麼是有優質抵押物的民企,像龍湖那樣。

這次肯給萬科放水,在于萬科的融資戰略轉變。

從統借統還、主體信用為主的模式,逐漸轉向以項目、資産信用為主的融資模式,利用手上優質的資源、資産、押品,拿出來去對外擔保貸款。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萬科已新增融資提款168億元,境内新增融資平均成本3.33%。

銀行開始輸血,代表了更高層的授意,萬科不能倒!

02

為了活下去,萬科不僅撕破口子開始去搞擔保貸款,更是把最優質的地塊擺在貨架上賣了。

5月8日,萬科在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挂出了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公告,該宗地位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T208-0053),起始價為22.35億,競買保證金為4.5億元,競價階梯為1000萬元。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懂的都懂,是深圳舉全力打造的頂級CBD地段,算是當下最優質的商辦資産了。

這塊地是萬科在2017年12月拿到手的,花了31.37億元,現在以22億賣出,7折的骨折價,沒有升值反而淨虧10億,說明萬科極度地需要現金流,以應對即将到來的償債高峰期。

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

其實在3月危機初期,萬科的債主們就表達想要萬科增加資産抵押,通過變賣資産表現自救的誠意,彼時萬科還不肯向現實低頭。

如今,萬科通過變賣深圳灣優質地段,除了能拿到救命錢,更是交出了“投名狀”,給資本、市場注入了強心劑,用搏命的姿态換來了國家隊的信任。

強如萬科背靠大股東深鐵集團,其财務狀況也不是很理想,賣資産、賣股權是短期内快速收割現金流的辦法之一。

現階段,房企與其靠外部支援,不如自救。

03

衆所周知,萬科很早就喊出了“活下去”,很多戰略預判也都做對了,但卻并未堅決的執行。

2020年三道紅線橫空出世,标志着地産正式進入出清階段,而2021年,萬科仍在大舉拿地,規模高達1900萬平米,僅次于碧桂園。

要知道2018年,萬科是行業第一個說“活下去”的吹哨人,實際卻在擴張。

還有,當下的市場情況,比萬科預判的最差情形還要糟糕。

自2023年以來,萬科依然花了500多億在公開市場拿地。

敢拿地,說明當時萬科對樓市還有信心,但這500多億的土地款,再加上蓋樓所需的建安成本,而這些新開工項目目前的狀态要麼賣不出去,要麼還在建,讓萬科本就捉襟見肘的現金流更是雪上加霜。

在最近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萬科罕見地進行了自我反思,結論跟炸天團的觀點不謀而合——“在宏觀情況和行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依然維持擴張慣性,未能及時調整”、“意識到高速增長終将結束,但我們的行為未能堅決擺脫行業慣性”、“在不少城市出現投資冒進和失誤”等。

如今,經過了這一波債務危機和輿論風波後,以危機感驅動的萬科,找到了當年超越周期的節奏,明确了活下去的戰略。

先是加快商辦處置,計劃每年完成200億元交易,同時主動完成融資模式轉型,然後将聚焦主業,做精業務,成為行業産品标杆、服務标杆。

現在萬科融資通了,資産賣了,下一步就是盤活去化,保持經營性現金流為正。

這不,一攬子地産刺激政策已經釋放了,且看萬科未來如何出牌。

萬科倒不了了

關注大爆炸 運氣大爆發

萬科倒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