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作者:天府融媒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今日《眉山日報》整版報道眉山天府新區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具體内容如下↓↓↓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特色産業讓鄉村經濟“紅”起來,城鎮能級提升讓環境美起來,各類配套設施不斷完善讓鄉村生活“熱”起來……翻開眉山天府新區的鄉村振興答卷,一幅幅精彩的畫卷讓人振奮。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鄉二進制結構、拓展高品質發展空間、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環境優美的眉山天府新區。

眉山天府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實體化運作以來的探索實踐,城鄉發展格局不斷優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構新型城鄉關系進入提質加速的關鍵期。立足城鄉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區域性特點,眉山天府新區(正文簡稱新區)堅持以城帶鄉,全域一體,關聯共進,着力“優城更優、強産争先、美鄉崛起”,以“城産融合、園産融合、三産融合”為路徑,着力建構“城鄉大融合、全面大融入、全域大融合”的國家級新區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做強特色産業促進強産争先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産業路到田間,助力經濟發展。

“櫻桃采摘完畢,馬上脆李又到了采摘季,我們象耳村的山地算是盤活了,開心。”5月16日,新區錦江鎮象耳村黨總支書記彭良全像往常一樣,在村裡轉轉。看到公共汽車直接開到村黨群服務中心,已經建好的太白廬鄉村度假民宿,絡繹不絕的周邊遊客,象耳山上成片成規模的特色産業,他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象耳村位于新區西翼,錦江沿岸,地處丘陵,因隐于群山幽林間的千年古刹象耳寺而得名。這裡曾被村民自嘲為“山區”,因為收成不好,經濟發展難,集體收入幾乎為零,很多村民被迫選擇外出務工。為了改變閉塞落後的現狀,象耳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地理優勢,盤活各種資源,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繼而帶動全村産業發展。2018年,象耳村抓住集體股份制改革的契機,成立“象耳村集體資産股份制合作社”,依靠土地流轉服務、經營集體果園、集體資産出租等方式增強“造血功能”,多方籌措資金,發展集體果園種植柑橘。2021年,柑橘園裡迎來了首次大豐收,淨賺30多萬元,通過按比例分紅的形式,回報給了村民,拿到錢,村民們十分開心。踏出集體經濟的第一步,象耳村走上“開挂”的特色産業路。打造以櫻桃、李子、冬桃為主的四季水果采摘園,盤活原太白國小閑置房屋及土地,建立太白廬鄉村度假民宿……短短幾年,象耳村集體經濟呈現出紅紅火火的勢頭,不僅特色水果産業風生水起,農旅融合也蹚出了經驗。現如今420畝四季采摘園成效已呈現,村裡1至3月賞花,4月采摘櫻桃,5月采摘脆李子,7月采摘蜂糖李,8月采摘黃桃,9月采摘蜜脆李,10月采摘冬桃,11月和12月陸續采摘柑橘……一幅美麗的鄉村發展圖越繪越精彩。

特色産業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象耳村發展特色産業是新區立足發展特征、地域特色,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宜業則業,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城鄉融合示範點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為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産業,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準,聚攏鄉村人氣、帶動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緻富,新區聚焦“人、地、錢”,提升城鄉要素配置效率,加大以工代赈項目實施力度,推進三級勞務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鼓勵引導城市居民、工商資本通過租賃、入股等方式,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一系列助民增收舉措讓農民的腰包逐漸鼓起來。

改善人居環境 讓群衆生活更舒适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通過牆繪、體育設施等,改善人居環境。

寬闊的街道幹淨有序,熱鬧的商鋪上演着人間“煙火氣”;老人們拎着剛買的新鮮蔬菜水果,在小區長椅上歇氣聊天;廣場、綠地上,蹒跚學步的孩童在大人看護下打鬧嬉戲;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上,喜歡運動的人們在此健身……這是新區青龍街道所展示的人和景美畫卷。場鎮道路整齊劃一,車輛擺放有序,充電設施依次排列,功能設施齊全,小區裡,寬闊的綠地廣場邊,長椅、運動健身器材、兒童遊樂設施等一應俱全,居民們或三兩圍坐聊天,或鍛煉身體,或沿着綠地遛娃……這是新區錦江鎮毛家渡社群所展現出的惬意生活畫卷。便捷的四好農村路穿村而過,山丘上果園芬芳,富有特色的彩繪農舍,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農家樂……新區高家鎮金河村因毗鄰成都三岔湖,打造了攝影、觀光、休閑、采摘一體的周末旅遊小環線,譜寫了“李橘花香 幸福金河”。黑化美化的景觀大道,田成方、路成網的高标準農田,現代化的農業服務中心,便捷溫馨的黨群服務中心,春賞桃花夏品桃,景觀亭裡看美景,這是新區龍馬鎮萬古村展現出的現代化農村生活畫卷。……

鄉村要振興,生态宜居是關鍵。

近年來,新區緊緊扣住目前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制訂落實好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态宜居美麗鄉村的工作方案,着力提升人居環境風貌。全域推廣“拆、收、改、栽、畫”五字工作法和“一進制錢”垃圾處理模式,深入開展“三清兩改一提升”村莊清潔行動,深化河湖管護“解放模式”,全面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開展“廁所革命”,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打好鄉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真正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準,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同時,大力實施農村路燈照明工程,實作行政村主要節點場所全覆寫,統籌提升鄉村建築風貌,疊代優化農房設計通用圖集,努力建設具有眉山韻味、新區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示範點、示範帶,讓美麗鄉村從願景到現實,“畫裡鄉村”留住了鄉愁,更訴說着詩與遠方。

完善配套建設 讓群衆享優質服務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完善助老餐廳,老人們友善就餐。

“我們幾個老夥計在這裡下下棋,一會兒吃了晚飯,散着步回家。”在新區視高街道鋼鐵片區鄰裡中心,今年70歲的李華龍正享受着他的快樂老年時光。

這個占地900餘平方米的鄰裡中心,緊鄰新區景觀大道,交通便捷,裡面建設有助老餐廳、托管中心、閱讀空間、24小時暖心驿站、便民快剪、攝影、資訊釋出平台等10餘項功能分區,是一個綜合性、多功能、便利、溫馨的公共服務空間。5塊錢一葷一素一湯,6元兩葷一素一湯,在助老餐廳,60歲以上的老人們都可以享受這樣的實惠。為友善老人,助老餐廳還開通了智能人臉識别系統,直接“刷臉”就能就餐。不僅如此,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鋼鐵片區還創新成立了聯合黨委,主要承擔片區服務功能和治理功能。從友善居民辦事着手,轉換基層治理思路,打造了鋼鐵片區黨群服務中心,将三個社群的業務集中到一起辦公。在片區黨群服務中心,居民可一站式辦理15個大項90餘個小項業務,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便民、惠民出發,鋼鐵片區探索出一條城鄉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這路越走越寬敞,日益走進群衆的心裡。另一邊,新區高家鎮金河村,村上利用閑置的舊村委會辦公陣地,改造成了村民議事堂、農技服務中心、标準化村級衛生室、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等,不斷回應群衆需求,完善村裡配套設施。“這裡就是村民們跳壩壩舞的地方,每天黃昏後,這裡就熱鬧起來了。”村黨委書記何天舟介紹,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鄉風文明,村裡大力開展壩壩舞、壩壩電影、助老義演、安全巡查等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提升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此同時,金河村還在黨建引領下,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優化服務功能,讓群衆在基層治理的舞台上自發組織、自主管理、自我服務,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美庭院”評選、基礎設施維建、文明新風建立等。近年來,新區全面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準确把握“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高效配置”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公共服務提檔更新,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準,加快建設重點民生項目,加快公園綠地、綠道綠廊、停車場、充電樁、“口袋公園”、文體設施等建設,引導藝術館、體育中心及醫療次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布局,完善養老托幼、教育醫療、便民商業等配套,打造“15分鐘社群生活圈”,持續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漸縮小城鄉生活品質差距,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程序、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結語】

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重點在城市、難點在鄉村、支點在産業。眉山天府新區将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握和處理城鄉關系,堅定不移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着力優化城鄉空間格局,在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的同時,加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促進城鄉經濟循環更暢通,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基礎設施一體化水準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城鄉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實作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眉山貢獻新區力量。

觀察新區 | 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 眉山天府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

撰稿:趙會、熊莉

編輯:蔡古梅

值班編輯:徐佳

責任編輯:林佳豪

來源:眉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