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一條

2024-05-19 07:28釋出于安徽生活領域創作者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先生今年87歲了,依然堅持讀書創作,為了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他一直在世界各地奔走。

近幾年,他推動《紅樓夢》程乙本出版。今年,《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紅樓夢幻》也在大陸再版。

白先勇是名将白崇禧的兒子,抗日戰争爆發後,随家人逃離老家廣西,踏上動蕩之路,後定居中國台灣。

30多歲,他一鳴驚人,創作出小說集《台北人》,在二十世紀華文小說100強中位列第七,是在世作家中的最高位。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在台北家中

文學世界之外,因感動于昆曲之美,白先勇還自願當起了昆曲的“義工大隊長”,幾乎憑借一己之力,複興了昆曲文化。2024年,讓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中國台灣上演。

87歲的他,過着什麼樣的生活,還有哪些困擾?在經濟、技術發生全面變革的今天,我們可以從經典中收獲什麼?

今年4月底,我們前往了白先勇位于台北的家,進行了獨家專訪。

編輯:張雅蘭

責編:倪楚嬌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接受“一條”采訪

白先勇先生87歲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都要在書房裡,工作6、7個小時。

白天悠閑,他在電腦上讀些新聞或文獻,晚上清淨,天一黑,他便伏在案頭寫作,一直寫到天亮才睡覺。他一直用不慣電腦,“因為機械的東西,沒有靈感,寫的東西一不小心就不見了”,是以幾十年來,白先勇寫作一直用600格的稿紙,從來沒變過。他笑稱自己還欠着很多文債,每天忙忙碌碌的,不過也樂在其中。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在桌前工作

我們和白先勇先生的采訪,安排在了下午4點。他穿一件灰色的中式上衣,頭發已花白,脊背也稍有彎曲。站着說話時,他常将雙手疊放身前,風度自然儒雅,頗有大将遺風。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家中挂滿了不同年代、風格的字畫

這位經曆過戰亂、動蕩、親人離世的耄耋老人,聲音稍有些沙啞,但依然洪亮親切,很努力地将每一句話都表達清晰。采訪前,他笑着說,“實在對不起,我年紀大了,聽力不大好了,要拜托你們講話聲音大一些,講慢一些。”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向我們介紹徐悲鴻寫給父親白崇禧的書法

他也欣然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家。

家裡整個空間布置得簡單古樸。地闆和家具基本都是紅褐色,書桌旁擺着紅樓夢人物的瓷碟,家裡還有些花紋生動、着色幹淨的花瓶和器皿。除此以外,沒有多餘的擺件。

白先勇喜歡收藏,書房、餐廳的幾面牆上挂着不同風格和年代的字畫:台灣書法家董陽孜的書法,特意題了《紅樓夢》裡的字,還有于右任的草書、白先勇祖母的繡像,徐悲鴻贈與白先勇父親白崇禧的一幅字,那是白崇禧去往戰場前收到的,寫着“雷霆走精銳,行止關興衰”。置身其中,亦能感受到曆史厚重。

書房裡,牆上參差錯落地挂着幾幅字,都是他的代表作,有《孽子》、《一把青》......字迹風格不同卻相得益彰。書架上,有他自己翻譯成不同語言的文學著作,還有很多在美國教書時留下的書。上千本書将兩面書架塞得緊實,不留任何縫隙。

白先勇特意向我們介紹了書架最高處的雜志,那是他大學時代和同學一起創辦的《現代文學》雜志,“那個雜志窮得不能再窮,我們一直撐着,撐了20年。我把台北的舊宅也賣掉了,賠得精光,為這本雜志,最後傾家蕩産。”他愛書,也戀舊,一輩子買書、藏書,就算泛黃開頁了,也舍不得丢任何一本。

談起昆曲和《紅樓夢》,他的聲音會再提高一些,如數家珍,神采奕奕。回憶起自己和傳統文化之間的緣分,他常常使用“歡天喜地”這個詞,“大家歡天喜地地去看《牡丹亭》”,“年輕演員們演得歡天喜地”......這已是他為之奮鬥半生的事業,他為這樣的“熱鬧”感到高興,也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能一直這樣“歡天喜地”地傳承下去。

以下是白先勇的講述。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最近幾年,因為年紀也大了,我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多,很多以前沒看的書要看,之前我爺爺叫我寫的一些文章,我也沒寫完,現在在補。

我每天吃完飯,會在餐桌旁看兩三個小時電視,然後在書房坐6、7個小時,一天過去感覺任務也就完成了百分之三,私生活挺忙的。

現在我也不大旅行了,最多和文藝界的老朋友們聚一聚,平常最多到各個大學做做演講,講講《紅樓夢》、《牡丹亭》,不過我前兩天去台大演講,結果第二天就累倒了。

身體到底比不上20年前了,以前我推廣昆曲,跟着他們到處跑碼頭,現在有點吃不消了,不過我心裡還是很高興。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慶演(攝影:許培鴻)

今年就有一件大事,前陣子,青春版《牡丹亭》在時隔20年後,又重新在台灣上演了。

這次的演員都是原班人馬,我剛開始跟他們合作的時候,他們都是20出頭的小夥子小姑娘,現在功夫都到家了,都成角了。可以說,這是20年來,我看到的最精彩的一場。我當時在台下,覺得特别感動,真的太不容易了。

這20年,演了近500場,80萬觀衆,而且全世界,美國、歐洲、東南亞都去演過了,最主要是進到了40所高校,培養了大批的學生觀衆,這個要緊。

現在我慢慢覺得,這是“天命”,我們不是在演一出戲,而是在拯救正在衰落中的,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這些人就是在做義工,我就是“義工大隊長”。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遊園驚夢》,梅蘭芳飾杜麗娘,梅葆玖飾春香

第一次聽昆曲,是《遊園驚夢》。那時候我年紀小,隻知道大家都說去看梅蘭芳。沒想到,裡面的曲、詞就此唱進了我的心裡。

昆曲其實就是以最美的形式表現我們中國人最深的感情。昆曲本身的美學之高,可以說,在别的類型的表演藝術裡,我還沒有看到過。

後來我回到上海,在複旦做通路教授,期間在上海昆劇院看了《長生殿》。戲一結束,我就跳起來喝彩。那時候起,我就起心動念,不能再讓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衰微下去,我得做些什麼。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攝影:許培鴻)

1982年,我就把自己的小說《遊園驚夢》改變成舞台劇。我覺得要推廣昆曲,還是要有年輕人的基礎,我就推進昆曲進校園,在北京大學開昆曲課,這麼多年維持下來,是有一個外溢效應的。

我又不是昆曲界的人,投入這麼大的精力、人力、物力。等于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吧。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現在,世界發展變化得很快,很多人問讀經典還有什麼用。

沒錯,AI時代已經來了,很多事情上,AI已經比人類聰明太多。下圍棋,我們也下不過AI了,但是AI始終是人類發明的,我覺得我們不能被牽着鼻子走。你要去控制它,怎麼控制?我覺得我們要有自己的文化認同。

是以我覺得像《紅樓夢》、《牡丹亭》這一類的東西應該更加紮根。我相信人是有一種精神領域的、有心靈的,當你閱讀這些經典,有了文化的墊底,你就不會被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牽着鼻子走。是以我覺得AI時代,是人類的大危機,也是大轉機。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我一直說,《紅樓夢》是我的百科全書、文學聖經,更是我一輩子的床頭書。看過《紅樓夢》的人,和沒看過的是不一樣的。到現在,我也不敢說我完全看懂了這本書。

起初我看《紅樓夢》,那時候年紀小,以為就是在講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情,後來自己有了很多經曆,才慢慢知道,它講的是人生。是講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曆劫。升學、升官、情劫、死劫……我們都知道賈寶玉最初是一塊石頭,後來降臨到人世,走了這麼一圈,是以後來我也明白,我們都是這樣,要在紅塵裡走一圈的。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唯一一張所有家庭成員齊全的全家福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在聖芭芭拉創作《台北人》時的留影

我生下來就是抗戰那一年,6歲的時候,我跟随家人從桂林逃難,逃日本人。在我6歲以前的記憶裡,我們桂林是山清水秀,我們家還有個很漂亮的花園。我的童年蠻快樂的。但是1944年,日本人攻打桂林,我的人生突然出現斷層了。

當時好多人往湖南、重慶逃。當時我們一家是搭上最後一班火車逃走的。因為當時我祖母都90多歲了,身體跟不上。我記得那個火車頂上到處都是難民,火車開都開不動。

火車裡面,也是混亂一片,擠滿了人,我們兩家親戚加起來80多口,我母親一個人指揮。火車開動了,我回頭一看,整個桂林已經火海一片,我們的房子也被燒光了,都付之一炬。

是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了那種感覺,哦,原來人世間是無常的。很多美好的事物,會一下子變成灰燼。當你明白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其實你反而會放心了。這是《紅樓夢》帶給我的最大啟發。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除此以外呢,最重要就是“情”這個字。無論是愛情、感情、人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孽海情天裡浮沉。

《紅樓夢》也受《牡丹亭》的影響,比如“情不知所起”,“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這個情有很多層次。

賈寶玉的信仰就是“情”,他就是“情”的化身。他說話、生氣的時候,眼角都是含情的。他來到人間,就是來補情天的。是以他到了太虛幻境,會看到一個匾,寫着“孽海情天”。

後來賈寶玉出家了,大家覺得是不是因為黛玉死了,他想避開紅塵,我想不是那麼淺。他走的時候穿了一個大紅鬥篷,他為什麼不穿黑色的、黃色的袈裟?因為紅色代表“情”。他在人世間經受了情殇。

他代表的,有點像佛陀前傳裡的悉達多,他盡享富貴榮華,享盡美色嬌妻,也看到了人世間的老死病苦,是以他最後也大徹悟,要尋求一種解脫。是以這也和人世間很像的。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白先勇在台灣大學教《紅樓夢》

2014年至2016年,我在台灣大學開課講《紅樓夢》,後來将講義出版成書,《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這兩年,如果說我還對《紅樓夢》做了些什麼的話,那就是促成了程乙本版本的《紅樓夢》重新出版。因為之前這個版本基本上已經絕版,或者被邊緣化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版本基本都是庚辰本。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紅樓夢》程乙本校注版,理想國出品(攝影:書鬼)

我在台北大學教書的時候,有機會将兩個版本仔細對照一遍,我當時還仔細做了一個表格,發現兩個版本有190多處不同,我發現庚辰本這個版本有很多不到位、錯誤的地方。

後來我就想辦法,重新将程乙本的《紅樓夢》印了出來。我覺得這是意義非凡的。這樣一本奇書,當然應該讓大家看到更準确、更好的版本。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Q:一條

A:白先勇

Q:曹雪芹用《紅樓夢》來隐喻人世間,一場繁華終有散。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意識到了無常,覺得一切都是鏡花水月,人也更容易走向虛無,您覺得要怎麼避免?

A:《紅樓夢》第一回,兩個道人出場就在唱《好了歌》,世人都說神仙好,惟有共鳴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我覺得這就是對人生的認識。

沒錯,很多繁榮繁華,你的成就,就像鏡花水月,其實總會過去的。大家或許覺得,“好”和“了”意味着,好的事情,都會了(了斷、結束),會消失。好就要了,不好就不了。

但有可能,“了”不是意味着了斷、了無。而意味着“了解”,就是我們對于無常要有理性的認知,要有了解,認識到什麼都在變,這樣的話,你的心思才能放下,才不會那麼執着和痛苦。

當然了,意識到無常,不是說就什麼都不做了。因為無常,很多東西都會走掉的,會不存在,但是你做過了,可能就會留下一定的影響,這個認知很要緊。

Q:中國人經常有一種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很多年輕人一方面想要做“淡人”,想躺平,一方面又沒法放下世俗層面的認可,您覺得這是為什麼?

A: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有三種主要的哲學思想貫穿在思想深處。一方面,我們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儒家鼓勵大家追求經世濟民的抱負理想,求功名利祿。至今都有很深的影響。

比如我們的學生都很會考試,會拼命地追求這個,追求那個,整個家庭都很看重學習。但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是以青少年一下子進入社會,就覺得人海茫茫,會非常恐懼。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也很正常。

很多人大概到了中年,就開始遇到各種挫折,也許有人丢官了,有些人犯法了。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還有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跟在後面。

是以人到中年受了挫折,他可以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到了晚年,佛家的思想來了,有些人就超越了。是以我們這個民族和别的民族不一樣,我們是比較有彈性的,就像一根竹子,你把它往下一直彎,好像不行了,但是手一放,它就彈回去了。這是我們特别的地方。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2018年,白先勇在杭州

Q:您曾提到人不可避免在孽海情天裡浮沉,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大家似乎已經不再将愛情奉為圭臬,開始鄙夷戀愛腦,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A:沒錯。我和很多年輕人接觸後發現,他們好像是不太相信愛情了,玩世不恭地對待感情,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受過挫折了。

我始終覺得,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最基本的人性是沒有改變的,我覺得人内心最深處,還是希望有自己終生不渝的伴侶和愛情。

西方老早就有理論,說浪漫愛情死掉了。但是我覺得未必,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時候,有大批的年輕人來看,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15歲男生,他看完後跟在我後面說,他特别感動,看完掉眼淚。

像《紅樓夢》、《牡丹亭》,都歌頌了愛情,它們講的是愛情神話,好像是遙不可及的。但是愛情這東西很複雜的,有些人一輩子沒得到過,有些人是得到了,又失去了。有些人看得輕,有些人看得重,我覺得,你要知道它的複雜性、它的善變性,然後将“情”存之于心。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Q:《紅樓夢》當中塑造了經典的金陵十二钗,也批判了當時的男權社會,贊頌了女性的魅力,這兩年在中國女性主義發展也很迅速,結合《紅樓夢》,您覺得如今的時代,應當如何重新看待女性的魅力?

A:《紅樓夢》很特别的一個地方,就是其中的女性地位都很高,能看得出來作者對女性的尊重,和當時很多其他著作是不一樣的。明清時代的時候,很多上層階級的女性已經開始接受教育,有了自主的想法,《紅樓夢》當中,很多女性也都是念書寫詩了。

其實在我看來,中國女性一直都是很強大的。雖然之前父系社會創造了很多陋習,要拘束女性,但是女性變得強大,是必然的。我覺得無論是男性還是社會,應該看到、也應該尊重女性的強大。

在《紅樓夢》裡,每個女孩子都很有個性,她們情感充沛,有自己的主見。

比如薛寶钗,她雖然遵守傳統的儒家價值體系,很守規矩,但是作者也沒有把她寫成教條的女孔子,她懂事、識大體,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人物是很豐滿的。

以前我給學生上課,問那些男生,發現大家都怕林黛玉,覺得她那麼多小性子,整天試探賈寶玉,很多兒女情長。但其實這就是女性的多愁善感,她的敏感。在現代,你肯定能在周圍找到對應她們的女性,是以女性是有自己豐富的個性的。

我們常常講男女平等,我覺得最重要的平等和尊重就是,我們要看到女孩子有她的主體個性,有她自己的主張,有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沒有什麼好和不好。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Q:您已近耄耋之年,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有智慧,很通透的年紀,您現在還有哪些沒有解開的困惑嗎?你最近在思考的問題是什麼?

A:我始終沒搞明白的是人。我覺得人就是個謎,太複雜了。比如這幾年,世界各地戰争依然是重複再重複,好像人類永遠不會從曆史中得到教訓,永遠沒有智慧去學這個東西。

到現在,我也不能說我對人有多了解,當然,現在年紀大了,閱曆多了,看很多事情比較通透,比較能接受了。就聽随你自己的心就好,跟着它走吧。

檢視原圖 234K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 他是中國最後的貴族:87歲,每天通宵工作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