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作者:小琪愛聊聊

東北軍的"家底":從資料看東北軍的實力

提到抗日戰争,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往往是: 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手握長矛大刀,面對日本軍隊的坦克飛機。然而,這一印象放在"九一八事變"時的東北軍身上,卻有些名不副實。是的,你沒聽錯,号稱"當時亞洲最強"的關東軍,在武器裝備上其實并不占優勢。

張作霖治下的東北軍,俨然一支現代化軍隊。1922年投産的東三省兵工廠,僅用6年時間就躍升為東亞第一。他們自主研制軍用裝甲車,年産步槍上千支、機槍數百挺、火炮上百門、炮彈上萬發。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按照這個資料估算,東北軍的武器裝備足以抵禦二十個日軍旅團、五個炮兵團的進攻。更令人咋舌的是,東北軍竟還有自己的海軍和空軍,21艘軍艦、300餘架戰機,數量之大、品質之精良,怕是日本人做夢都不敢想。

可惜,這樣的實力最終卻成了對手的"囊中之物"。張學良下令"不抵抗",數萬東北軍将士被迫眼睜睜看着自己的裝備武器,成為日軍的戰利品。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從資料上看,若東北軍在"九一八"時全力抗擊,絕對有機會将日軍擊潰于白山黑水間。那東北淪陷、日本侵略的曆史,是不是也将改寫?張學良又是出于什麼考量,做出"不抵抗"的決定?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張學良"不抵抗"的背後:錯誤判斷or别有用心?

要說張學良為何下達"不抵抗"的指令,那可真是九曲回腸、耐人尋味。表面上看,他似乎對日軍的實力有些"誤判"。要知道,東北軍的現代化程度可不是蓋的,這些裝備,日本人可都是垂涎三尺。可張學良偏偏覺得自己打不過,怕是腦子進水了吧?

但仔細一琢磨,這位少帥的心思可沒那麼簡單。東北軍是他的根本,手握重兵才能在軍閥割據的亂世中立于不敗之地。一旦與日軍硬碰硬,萬一實力被削弱,他還怎麼跟其他軍閥鬥?怎麼跟蔣介石談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再說了,張學良在東北的地盤,可不是鐵闆一塊。日本人的觸角早就伸進來了,工廠、鐵路、礦産,哪個沒有他們的份兒?真要打起來,誰知道日本佬會不會搞些小動作?說不定還能跟他做個交易,保住自己的勢力範圍呢。

至于說國民政府那邊會怎麼看,張學良心裡也是打着小算盤。蔣介石雖然是他的結拜兄弟,可這個"大佬"的立場向來喜怒無常。抗日?團結?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大詞兒,說到底不還是利益至上麼?與其把自己搭進去,不如先觀望觀望風向,選個合适的時機,再談何以從容應對。

就這樣,東北軍在張學良的一紙"不抵抗"令下,成了待宰的羔羊。數十萬将士的性命、數不清的先進武器,甚至整個東北的國土,都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武器裝備的最終歸宿:日軍的"意外之财"

張學良一聲令下,東北軍的先進武器就這麼白白便宜了日本人。數萬支步槍、手槍,數千挺機槍,八百多門大炮,甚至連二十多輛寶貴的德制坦克都讓鬼子給撿了去。這些裝備的數量之大、種類之多,簡直是日軍做夢都不敢想的"意外之财"。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更要命的是,這批裝備在日後的侵華戰争中,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本來吧,這些玩意兒是給東北軍将士們準備的,打起仗來能為保家衛國出份力。結果到了日本人手裡,倒成了殺我同胞的兇器。真是怕什麼來什麼,糟糕透頂。

東北的工業基礎也沒能幸免。兵工廠、軍工設施,那可都是張作霖一手建立起來的。本想着能為鞏固東北政權、抵禦外敵提供點保障,到頭來卻便宜了日僞政權。最讓人氣憤的是,這幫家夥還把東北的資源、勞動力一起盤剝走,為侵略者做嫁衣裳。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害慘了東北軍,也害慘了無辜百姓。那些先進的武器裝備,滿腔的抗日熱血,說沒就沒了。這筆"意外之财",不僅填滿了日本人的家底,更給他們吃下了定心丸,讓這幫壞蛋更有恃無恐地在中國橫行霸道。這種種惡果,無不令國人扼腕歎息、憤恨交加。

東北抗日救亡運動的燎原之勢

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在東北軍将士和人民中可謂衆怒難平。什麼叫做"挺着死,為國犧牲"?這簡直是将國土、主權拱手相讓!可即便如此,東北軍将士們的抗日決心卻絲毫未減。不少人甯願脫下軍裝,也要繼續和日寇鬥争到底。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消息傳到關内,震驚全國上下。保國安民,人人有責!冀東的學生們發起請願,要求國民政府對日強硬;山東的商會們紛紛捐款,支援東北義勇軍;就連戲班子裡,都傳唱起了抗日救亡的歌謠。"還我河山,血債血償",這誓言铿锵有力,直擊人心。

更令人動容的是,全國各地的抗日志士們,聞訊後紛紛奔赴東北,參與遊擊隊伍。什麼名利地位,在民族大義面前都不值一提。這群可敬的人兒,甯願抛家舍業,也要和侵略者血戰到底。他們或化裝商販,或僞裝學生,冒着生命危險,四處散發傳單,聯絡群眾,打擊敵人。

以東北軍的實力,張學良若抵抗能打赢日軍嗎?答案在一組資料裡

東北抗日救亡運動,就在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中,形成了燎原之勢。這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争精神,是中國人民争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必然選擇。面對着内憂外患,究竟是躺平任嘲,還是奮起反抗?曆史已經給出了答案。東北軍雖敗猶榮,中華兒女同仇敵忾、共赴國難的壯舉,必将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