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某知名大學劇毒化學品不翼而飛,難道又是校園投毒案的前奏?

作者:MTO社

氰化鉀和氰化鈉劇毒化學品,從大阪公立大學研究室消失了。令人毛骨悚然驚魂未定的大學投毒案,幾乎都是這樣的前奏。

日本某知名大學劇毒化學品不翼而飛,難道又是校園投毒案的前奏?

本周,大阪公立大學工學研究科的研究室報警表示,在大阪市内杉本校區保管的含有25克氰化鉀和25克氰化鈉的兩個瓶子不翼而飛。

日本某知名大學劇毒化學品不翼而飛,難道又是校園投毒案的前奏?

兩名教師和學生确認了研究室内的試劑架和冰箱等,但都沒有找到。

要知道日本大學是沒有監控的折合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差不多。筆者第一反應就是清華投毒案砣中毒案。這又是哪個心理失常的人要趁機作案嗎?

據大學方面和專家回應稱,氰化鉀、氰化鈉的成人緻死量約為0.2~0.3克,僅用少量就能緻死。此次丢失的共計50克粉末,相當于可以讓約160人~250人的緻死。

日本某知名大學劇毒化學品不翼而飛,難道又是校園投毒案的前奏?

考慮這要是落入不法之徒手中,那是相當危及社會啊。

一般的,大學會嚴格根據法令(毒物及劇物取締法施行規則等),每年進行一次藥品是否齊全的檢查,據報道,這次最後一次确認的是大約一年前的2023年6月28日。這次是在5月2日的定期檢查中發現丢失的。

日本某知名大學劇毒化學品不翼而飛,難道又是校園投毒案的前奏?

雖然大學校園内和研究室,第三者可以進入,不過,法令規定這樣的有毒物品,需要在有鑰匙的保管庫保管。

在這個研究室裡,有事先注冊的教員和學生共計18人,按照規定使用相關危險化學品的教師與學生還需提前登記,包括用途和數量,但兩種藥品在2010年以後沒有使用記錄。相關管理人員表示,因為大學有鑰匙管理系統,是以認為外來人員拿走的可能性極低。

那麼流入社會的可能性也降低。

另外,有過實驗室參與實驗和管理經驗的學生等相關人士都知道。每個實驗室都有相關的責任人。包括物品的保管儲藏,都是責任到人。而且東西帶出來的話,一般是要責任人知曉和同意的。長達14年都沒有借用記錄,會不會是管理不規範,導緻的沒有或者忘記登記呢?

大阪公立大學副校長低頭緻歉道:“讓相關人員以及附近居民社會的各位擔心了,我深表歉意。”。

日本某知名大學劇毒化學品不翼而飛,難道又是校園投毒案的前奏?

就算不是社會人士拿走的,學校裡的人拿走也令人擔憂。幾十年以來,中國都發生過不止一起校園投毒案,清華大學,複旦大學,還有近期發生的湘潭大學,畢竟人品和學曆無關。

◆什麼是氰化鉀?氰化鈉?

日本某知名大學劇毒化學品不翼而飛,難道又是校園投毒案的前奏?

氰化鉀化學式為KCN。 在一般環境下氰化鉀是一種呈無色或白色、有杏仁味、外觀與糖相似并且易溶于水的固體。 盡管有劇毒,但由于是能與元素金組成可溶化合物的極少數物質之一,因而常被用于珠寶的鍍金和抛光。

氰化鈉化學式為NaCN。易吸濕而帶有苦杏仁味,能否嗅出與個人基因有關。 氰化鈉容易水解生成氰化氫,水溶液呈強堿性。易吸收二氧化碳。常用于提取金、銀、銅、鋅等貴金屬,也用于電鍍、制造農藥、殺蟲劑及有機合成氨基酸、蛋氨酸等用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