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關于活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

作者:環保水處理hbscl01

更多關注公衆号:環保水處理

1、活性污泥的培養

是指一定環境條件下在曝氣池中接種污水處理廠的多餘污泥形成處理廢水所需濃度和種類的微生物(污泥)。營區污水處理站的培菌一般采用悶曝法,在溫暖季節向曝氣池内充滿生活污水,為提高營養物濃度,可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或米泔水等,開啟曝氣系統,在不進水曝氣數小時後,停止曝氣病沉澱換水。經過數日曝氣、沉澱換水之後既可連續進水,約7-10天後在顯微鏡下可在曝氣池内的活性污泥中看到活動的微生物,此時可加大進水量,提高污泥負荷,使曝氣池污泥濃度和運作負荷達到設計值,即使污水經處理後達到排放所需的水質名額,但在培菌初期,由于活性污泥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較低,且活性較低,故系統運作負荷和曝氣量需低于正常運作期的參數。

通過循化過程能使可利用廢水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數量增加,不能利用的則逐漸死亡、淘汰,最終使污泥達到正常的濃度、負荷,并有較好的處理效果。有機污染物一般都能被微生物代謝吸收,簡單的有機物可被細菌吸收利用,而複雜的大分子有物或有毒性基因的有機物,必須首先被細菌分泌出的“誘導酶”分解轉換成簡單的有機物才能被吸收,凡能分泌出這種誘導酶的細菌,就是能适應該種廢水水質特征的優勢菌種,這種細菌的産生、富集、迅速繁殖的過程就是污泥的訓話。

2、活性污泥的評述

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微生物的活性。是以,運作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和檢測活性污泥的性狀和微生物的組成與活性等。如污泥的沉降性能,污泥的生物相等。

3、活性污泥性狀的觀測

活性污泥一般呈黃褐色,新鮮的活性污泥略帶混土味。當曝氣池内充氧不足時,污泥會發黑、發臭;當曝氣池充氧過度或負荷過低時,污泥色澤會較淡。

4、活性污泥生物相觀察

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生物相的觀察,是已經普遍采用運作狀态觀察方式。了解活性中微生物的狀況需觀察了解泥水混合物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優勢度等,及時掌握生物相變化和運作狀況及處理效果,及時發現異常現象或存在的問題,對運作管理予以指導。

活性污泥一般由細菌(菌膠團)、真菌、原生動物等組成,其中以細菌為主,且種類繁多。當水質條件和環境條件變化時,生物相上也會有所表現。活性污泥絮粒以菌膠團為骨架,穿插生長着一些絲狀菌,但其數量遠遠小于細菌數量。微型動物中以固着類纖毛蟲為主,如鐘蟲、蓋纖蟲、累枝蟲等,也會見到少量纖毛蟲,如草履蟲、腎形蟲,而後生動物如輪蟲很少出現。一般講,營區生活污水處理站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相當豐富,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會有。

5、從微生物的變化判斷污水水質

生物種類的變化,污泥中微生物種類會随水質變化、運作參數的變化而變化。培菌階段,随着活性污泥的逐漸生成,出水由濁變清,污泥中微生物的種類發生有規律的演替。運作中,污泥中微生物種類的正常變化,可以預測運作參數的調整變化。如污泥結構松散時,常可見遊動的纖毛蟲的大量增加,這時出水濁度較大,出水水質較差。出現這種情況應适當調整運作參數及曝氣量。實際運作中,應通過長期觀察,找出廢水水質變化與生物相變化之間的相應關系。

6、從微生物的活動狀态判斷污水水質

當水質發生變化時,微生物的活動狀态會發生一些變化,甚至微生物的形體也會随廢水水質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以鐘蟲為例,可觀察其纖毛擺動的快慢,體内是否積累了較多的食物,伸縮泡的大小與收縮、以及繁殖情況等。微型動物對溶解氧的變化比較敏感,當水中溶解氧過高或過低時,能見到鐘蟲“頭”端突出一空泡。進水中難代謝物質過多或溫度過低時,可見鐘蟲體内積累有不消化顆粒并呈不活躍狀,最後會導緻蟲體中毒死亡。pH值突變時,蟲體上的纖毛停止擺動。當遇到水質變化時,蟲體外圍可能包裹較厚的胞囊,以便渡過不利條件。

7、微生物的數量變化

污水處理站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種類很多,但某些微生物數量的變化會反映出水質的變化。如絲狀菌,在正常運作時也有少量存在,但大量絲狀菌出現時,見到的結果使細菌減少、污泥膨脹和出水水質變差。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觀察,一般通過光學顯微鏡來完成。用低倍數的觀察污泥絮粒的狀況,高倍數的觀察微型動物的狀态,油鏡觀察鏡觀察細菌情況。運作管理中對生物相的觀察,已日益受到重視,故對生物相的觀察需要長期,仔細的工作。

8、活性污泥的運作控制

運作過程中,環境條件和污水水質、水量均有一定的變化,為了保持最佳的處理效果,積累經驗,應經常對處理情況進行檢測,并不斷調整工藝運作條件,以充分發揮系統的能力和效益,在不影響出水水質的情況下降低能耗盡可能節約能源。

9、布水與布氣

對于各種生物處理設施,為了保證生物的均勻增長,保證處理效果的均勻,應對處理設施均勻布水和布氣。由于設計上不可能保證布水和布氣的絕對均勻,運作時應利用布水、布氣系統的調節裝置,調節各池内各部分的配水和供氣量,保證均勻布水布氣。

10、異常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當整個處理系統運作正常,且生物處理效果較好,僅是處理效率有所下降,一般不會是水質的劇烈變化或有毒污染物的進入。對于這種現象,隻要處理效率降低的程度可以承受,即可不采取措施,過一段時間,便會恢複正常,或采取一些局部調整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