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構思新奇,令人感觸良多

作者:談詩論詞

自然界中很多景物看似平常,其實如果人們願意細細琢磨,就會發現平凡中卻蘊含豐富。比如每個月都會發生月圓月缺的現象,人們由此會想到人生沒有完美,也不應該與客觀規律進行對抗。

再如花開花落,也是常見現象,文人墨客可能就覺得非常傷感,可是禅者卻能做到任運随緣,心靜如水。古代一位詩人就很善于取材,他的詩作也經常并給人以極大的啟迪。下面分享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很少有人了解,構思新奇,令人感觸深刻。

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構思新奇,令人感觸良多

題扇上菊花

清 · 于華春

揮毫寫出碧雲叢,大葉粗枝點綴工。

不是阿侬偏愛菊,要他六月有秋風。

于華春,字天墀,遼甯蓋縣(今屬營口)人,清末同治年間的貢生,工于詩畫,享譽遼南。詩人雖然仕途不順,可是他的才藝卻深受世人欣賞,經常被人邀請寫詩作畫。這首題畫詩頗有理趣,令人感觸不盡。

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構思新奇,令人感觸良多

扇子是夏秋季節居家常備的物品,古代的雅士們也喜歡随身攜帶一把折扇,顯出一派潇灑風度。扇面上一般會畫上一些山水或花鳥,然後再題寫一首詩,俨然就成了一個精美的藝術品。

作者首先介紹扇面上的圖畫,詩人揮毫潑墨,描繪了一片“碧雲叢”,作為菊花的背景。然後又在綠葉之間采用工筆,再細心地畫出花瓣。讀者可以想象出“大葉粗枝”的葉片,與精細描摹的繁花,互相映襯,各顯其妙。

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構思新奇,令人感觸良多

後兩句非常精彩,詩人說不是我偏愛菊花,而是希望人們看見畫面上的菊花之後,就能在炎熱的六月裡,立刻感受到秋風帶來的清涼。農曆六月正是酷暑難耐,人們揮動扇面,仿佛可以聞到一股幽香,似乎也能感受到陣陣清爽。

“秋風”是一種想象,看似無理之極,可是仔細琢磨,卻又覺得很有道理。因為菊花一般在涼秋時綻放,人們看見菊花,就會産生聯想,與望梅止渴是一樣的道理。全文樸實無華,卻又耐人咀嚼,堪為清代詩壇的佳作。

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構思新奇,令人感觸良多

捕蟹

爬沙響處費工程,隔岸遙聞下簖聲。

畢竟世間無辣手,江湖多少尚橫行。

螃蟹是大家非常喜愛的美味,人們送它雅号無腸公子,還會親切地稱其為鐵甲将軍,就是因為螃蟹雖然營養豐富,但又很容易被它夾到手。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也會經常賦詩表達贊美之意,比如曹雪芹就曾吟誦“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黃庭堅則誇獎“也知觳觫元無罪,奈此尊前風味何。”于華春的這首詩刻畫出捕蟹的過程,同時又托物寓意,抒寫了作者的慨歎。

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構思新奇,令人感觸良多

螃蟹在沙地上爬行出沒,漁民們聽見它們發出的細微聲響,便知道應該在何處開展作業。下簖(duàn),是指在河流中插設竹栅,然後開始攔捕魚蟹。

“遙聞”二字,進一步強調“費工程”,人們離得很遠,就能聽到漁民在勞動過程中發出的聲響。

作者也借此委婉道地出自己對勞動者的同情和崇敬之意,正如範仲淹的詩句“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可見捕蟹過程中的辛苦。

清末才子的兩首佳作,構思新奇,令人感觸良多

後兩句抒發議論,“畢竟世間無辣手,江湖多少尚橫行。”詩人說螃蟹橫行,抓起來也不友善,而人世間也到處都是類似螃蟹的人物,他們四處盤踞,經常禍害人間,卻缺少限制他們的強力人物。其實螃蟹的橫行,是一種不自覺的習慣性動作,作者隻是借此表達個人的觀點,并發揮聯想,轉入議論。

詩人曾目睹很多百姓受苦受難,卻又無力改變現狀,隻能悲歎生不逢時、有志難伸。全文情景交融,承轉自然,展現出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襟懷,也委婉地揭示了清朝末年的紛亂狀态,更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