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末人物 | 把匠心精神融入法治信仰

作者:長安威海

全國法院先進個人風采

2023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表彰2021—2022年度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山東省乳山市人民法院濱海新區人民法庭庭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法官孫文星被授予“全國法院先進個人”稱号。

“爸爸,你這周末怎麼又加班呀,前幾天摔傷不是說這周末要去醫院看一下嗎,怎麼又爽約了?”接到兒子的電話,正在埋頭核對案件資料的孫文星法官才想起來今天預約了醫院門診。

最近,孫文星法官受理了一起涉及海景房項目開發的委托合同糾紛案件,該案件标的額上億,因涉及數百套房屋交易以及雙方合作五年來的賬目,需要對每一年的賬目、違約方認定、每套房屋房款、每套房屋管理費等進行審查認定,整個案件送出的證據就高達上千頁。

為提升審判質效,孫文星法官不浪費正常工作日的開庭時間,利用早晚的時間間隙,工作日早晨把兒子送去學校後就趕來法庭提前到崗,下班後再繼續研究賬目,也數不清是多少個加班的周六,就連前段時間不小心崴腳摔傷也隻是貼了“萬通筋骨貼”來止痛,最終,五十多頁的判決書終于制作完成,賬目及查明事實的清晰程度獲得雙方當事人的認可點贊,困擾雙方多年的“困局”終于得到解決。

這便是孫文星法官, 2012年1月參加法院工作,現任山東省乳山市人民法院濱海新區人民法庭庭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法官。工作十二年來,他熱愛審判事業,為人正直、勤懇務實、敬業奉獻,不斷踐行“公生明、廉生威”的工作理念,2021年7月,曾受省法院選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挂職鍛煉一年。曾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法官”“山東援疆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山東優秀援疆幹部人才”“第十批省市優秀援疆幹部人才”“威海市2021年度政法人物”、“全國法院先進個人”等榮譽稱号,榮立個人二等功;負責的庭室曾獲評“全省法院訴訟服務示範先進集體”。

黨建引領,争做信念過硬的信仰者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孫文星同志始終把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做“兩個維護”的堅定捍衛者。在擔任乳山法院濱海新區法庭黨支部書記期間,他堅持将基層黨建品牌與訴源治理相結合,探索建立“庭區(所)互聯共建”機制。

通過與轄區司法所、社群(村莊)聯合開展黨建與業務工作,多次舉辦“法律會診進社群、法治服務入民心”等黨建活動,采用“現場問答”的方式,傾聽各村莊、社群最急難愁盼的法律知識問題,回應各村莊、社群最模糊欠缺的法律實務技巧;同時借助社群(村)書記與各居民及物業服務企業溝通便捷、以點帶面的工作優勢,與轄區内的司法所所長、社群(村)書記進行“每月一總結互聯會”,了解該月各村莊、社群最易涉訴涉訪的法律風險隐患,同時針對該月法庭受理的案件與涉訴社群、村莊進行溝通,通過一層層細緻摸清,一個個完善解決,延伸法庭服務基層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沖突糾紛多元化就地解決,實作“抓辦案從抓黨建入手,抓黨建從抓辦案出發”的工作理念。

同時,為更好的助力濱海新區管委及鄉鎮黨委政府關注的房地産及物業服務健康發展,他依托網際網路溝通便捷高效的機能,建立“物業服務企業訴源治理微信群”、“房屋中介訴源治理微信群”、“社群訴源治理微信群”。他兼具庭室負責人、黨支部書記、員額法官、“群主”的四重身份,以線上宣講法律、解答糾紛難點的方式指導遠端調解,規範物業服務企業、房屋中介組織經營管理活動,合力擦亮紅色物業、紅色社群的銀灘品牌,共同助力“訴源治理、鄉村振興”工作,為創新“無訟鄉村”、“無訟社群”精準發力。

通過不斷完善“當事人信得過、老百姓口碑好的網際網路+N”特色法庭,将黨建成果轉化運用到基層審判工作中,切實發揮了基層法庭黨建品牌的輻射帶動效應,任職的濱海新區法庭黨支部先後獲“威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

紮根法庭,善做素質過硬的領頭雁

孫文星同志長期堅守審判一線,參加工作十二年的時間裡,他有十一年紮根在離群衆最近的基層法庭,十年内共審結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各類民商事案件3000餘件,多次獲評年度辦案能手稱号。作為一名基層法官,他始終秉持着“民事案件無小事”的觀念,用真心、誠心、熱心巧解沖突。他曾調解了一起因鄰裡關系激化而産生的财産損害賠償糾紛,劉某與王某系相鄰多年鄰居關系,但雙方積怨已深。

王某因想在劉某院内修建排水渠,遂私自砸開劉某院牆進入劉某家中,被劉某報警處理。劉某訴至法院要求王某賠償其院牆重建費用,同時要求被告賠禮道歉、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針對雙方積怨較深的特性,同時考慮到該村村委及鎮司法所更加了解雙方脾氣秉性和糾紛過往,為更好地了解雙方沖突根源、助力文明鄉村建設,孫文星法官特邀請鄉鎮司法所及該村村委會從業人員到庭,特别采取“背靠背”模式協同調解,經三方互聯共建為當事人搭建溝通橋梁,了解真實意願,劉某與王某順利達成了調解協定。雙方各退一步,劉某同意王某在自家院内修建排水渠以解潮濕之憂,王某同意在村委的督導下對劉某破損院牆進行修整。

此次“法庭+司法所+村委”三方協同調解不僅解決了本案糾紛,也成功化解了雙方的沖突根源,糾紛雙方當事人當場向法院申請了司法确認。“法官具有了法治信仰之初心,司法為民之情懷,則必然具備高度的責任和擔當”,孫文星同志将為民辦實事的初心貫徹在審判的每一個四季,其曾在夏季頂着烈日多次爬至七樓調解,隻為徹底化解老人與物業的“一進制錢”糾紛;曾于冬季冒着風雪繞着荒野水庫勘察半日,隻為确認風險警示标志的設定合理性;曾在一月内給某案被告撥打電話100多次,隻為通過高效調解讓原告在春節前獲得賠償款......因為這些用情的付出,一句句的謝謝、一封封的感謝信、一面面的錦旗,讓他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認可和贊譽,切實解決了老百姓的“法結”和“心結”,成為人民群衆心中的“暖男”法官。

建章立制,勇做責任過硬的擔當人

援疆期間,他全面領悟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積極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标,帶着使命、帶着責任、帶着感情投身援疆工作。援疆工作初期,按照山東省高院提出援疆工作要聚焦建章立制的要求,他通過調研、座談獨立制作完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裁判要旨》,現已在喀什地區兩級法院下發,受到喀什地區兩級法院員額法官的一緻認可,且該裁判要旨被作為喀什地區兩級法院的調研成果上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階人民法院。

援疆工作中後期,他堅持強基和目标導向,将工作重心向《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裁判要旨》在審判實踐中的了解應用上轉變,以末梢驗證的方式強化“售後服務”。開展專題業務教育訓練3次,參會人數達220次;完成對12家基層法院自2021年1月至今共計243件發改案件的雙向點評;指導疑難複雜案件270餘件,統一喀什地區兩級法院在民商事審判中的20餘條裁判尺度和實務技巧,極大的夯實了兩級地區法院的業務基礎,提升了員額法官的審判能力。

他從始至終貫徹法院援疆工作要“傳經送寶”的求真務實理念。通過導師帶徒的方式,他與喀什中院民一庭的3名法官“結對子”,同12家基層法院中的近20名法官建立了不定期的幫扶指導關系,對他們在審判實務中遇到的疑難複雜問題,以“事不過夜”的負責态度給予及時答複和回報。通過“輸血”方式為喀什地區兩級法院的員額法官傳授了“山東方法、山東經驗”和“威海辦法、威海規則”,促進山東審判經驗在喀什落地生根;通過“造血”方式着力培養了能适應新時期審判業務需求、融入當地法院工作大格局的“新疆法官”、“喀什法官”,促進山東審判經驗在喀什開枝散葉。

若将歲月開成花,人生何處不芳華。孫文星以“暖心”堅毅的工作态度堅守在距離群衆最近的工作崗位,勤耕不辍、精業笃行,用自己微茫的光亮點綴起法治璀璨星河,用溫情向當地及新疆地區當事人傳遞着司法溫度,用身體力行诠釋着一位民事審判法官的責任與擔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