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崛起的中國CXO行業:超10家企業五年收入翻倍,增長的動力何在

作者:第一财經

今年以來,美國《生物安全法》草案事件持續在演變,給中國CXO(醫藥研發生産外包)行業帶來一定的擾動。

曆經近二十年發展,受益于制藥公司的研發投入增加及醫藥外包滲透率持續提升,中國CXO企業在全球CXO産業競争中已享有一定的話語權。

在過去的五年裡,也是中國CXO企業迅速發展的階段,據第一财經記者統計,以2019年作為比較的話,有15家A股或者港股CXO企業2023年的營業收入以及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簡稱“淨利潤”)雙雙實作翻倍。

而海外收入的大幅增長,帶動了多家CXO企業收入規模擴大。在美國《生物安全法》草案風波下,中國CXO企業的海外之路如何走,這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收入翻倍

CXO産業鍊的出現,是在藥物“專利懸崖”以及藥物研發成本增加這兩大沖突誕生下的産物。面對兩大驅動,制藥公司更願意将其部分研發及生産業務外包給CXO公司,作為縮短上市時間、節省成本、確定合規性及重新配置設定内部資源的一種手段,自身可以更加專注于新藥開發和銷售。CXO包含醫藥研發外包(CRO)、醫藥生産外包(CDMO/CMO)等環節。

CXO企業最初于20世紀70年在美國出現。全球CXO産業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但因為人力成本、工程師紅利、制藥業成熟程度等原因,近年來逐漸向亞非地區轉移。這其中,基于藥品市場規模、人力資源、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更有優勢,中國也成為了主要承接地之一。

中國的CXO行業,是近20年來才發展起來的。伴随着2015年中國醫藥改革大幕的開啟,中國醫藥市場逐漸與國際接軌,這也給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圍環境。

過去的五年,即2019年至2023年,迎來了中國CXO行業規模迅速擴張時期,尤其在新冠疫情出現後,即2020年至2022年期間,行業發展更是高歌猛進。

疫情的出現,推動了相關疫苗、中和抗體、治療藥物等研發大幅投入。為應對全球公共衛生事件而開發上市的新冠疫苗、新冠藥物,不少就借助研發生産外包合作模式,這由此帶動了CXO企業收入快速增長。

第一财經記者統計了在A股以及港股上市的CXO企業收入情況。以2019年作為比較的話,有15家企業2023年的營業收入以及淨利潤雙雙實作翻倍,其中也包括了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康龍化成、凱萊英、泰格醫藥、九洲藥業這些企業,這些企業2023年營收居于行業前六位置。

具體看,藥明康德2023年的營收、淨利潤分别為403.41億元、96.07億元,分别較2019年的128.72億元、18.55億元增長了2.13倍以及4.18倍。

藥明生物2023年的營收、淨利潤分别為170.34億元、33.4億元,分别較2019年的39.84億元、10.14億元增長了3.28倍、2.29倍。

康龍化成(300759.SZ、03759.HK)2023年的營收、淨利潤分别為115.38億元、16.01億元,分别較2019年的37.57億元、5.47億元,增長了2.07倍、1.93倍。

凱萊英(002821.SZ、06821.HK)2023的營收、淨利潤分别為78.25億元、22.69億元,分别較2019年的24.6億元、5.54億元,增長了2.18倍、3.1倍。

泰格醫藥(300347.SZ、03347.HK)2023年的營收以及淨利潤分别為73.84億元、20.25億元,分别較2019年的28.03億元、8.42億元增長了1.63倍、1.41倍。

九洲藥業(603456.SH)2023年的營收、淨利潤分别為55.23億元、10.33億元,分别較2019年的20.17億元、2.38億元增長了1.74倍、3.35倍。

中國CXO企業收入規模迅速增長背後,海外市場收入的增加是“扛把子”。

如藥明生物年報顯示,其海外收入從2019年的25.76億元增長至139.12億元,期間增長了4.4倍。

又如藥明康德的年報也顯示,其境外收入從2019年的99.07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329.7億元,期間增長了兩倍以上。

再如凱萊英的海外收入也從2019年的22.41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63.44億元,期間也增長了1.83倍。

從2023年營收位居全球前十位的CXO企業看,藥明系(主要藥明康德以及藥明生物)收入合計573.75億元,位居第四位置。

伴随着收入規模擴大,中國CXO企業在全球産業鍊競争中的話語權也在提高。根據沙利文預測,2023年中國藥物研發及生産外包服務規模約占全球總規模的15.1%,預計到2028年,市場占有率有望提升到23.5%。

何去何從

自2023年年底,美國民主黨參議院議員Gary Peters送出了S.3558法案以來,美國生物安全法案事件不斷在演變,中國CXO企業股價多次是以出現波動。

最初卷入法案風波的中國CXO企業,隻有藥明康德一家,後來又增加了藥明生物。近期美國衆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通過了新版《生物安全法》草案(編号H.R.8333),後者前期已做出一些修訂,明确将美國生物醫藥行業與藥明康德(603259.SH)、藥明生物(02269.HK)等公司脫鈎的最後期限設定在2032年1月1日。

此次新法案的送出是基于BIO組織的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在124家生物醫藥公司中,有79%的企業與在中國的或中國擁有的CDMO/CMO企業簽訂了至少一份合同或産品協定,并且需要8年時間轉換生産供應商。這也從側面顯示,中國CDMO企業在全球CXO産業鍊中占據着重要地位。

但接下來H.R.8333法案将進入到衆議院全體投票環節,并且還需經過參議院全體投票表決通過,才能由美國總統将其簽署成為法律。最終,法案如何走向,仍然存在諸多不确定性。

《生物法案》草案擾動下,中國CXO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布局,何去何從,依舊受到關注。以歐美為主的市場,依舊是藥物研發創新高地。

藥明康德在5月16日釋出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将與咨詢顧問協力,繼續與參與進行中的H.R.8333草案以及經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于2024年3月6日投票通過的編号為S.3558的立法草案進行溝通和對話。H.R.8333草案及S.3558草案的内容需要達成一緻且仍有待進一步審議并可能變更。

一些非藥明系CXO企業在近期召開的業績交流會或者投資者說明會上,澄清了《生物法案》草案影響,但同時透露繼續加碼布局海外市場的決心。

如凱萊英表示,首先,法案本身不涉及公司,公司也沒有從事法案中所涉及的業務領域。其次,從和客戶合作層面,目前與客戶的商業合作和洽談均在正常進行,未受此事件影響。

“公司也将繼續有針對性地采取以下應對措施:第一,繼續堅持CDMO企業定位,為創新藥公司提供專業 服務和幫助,做海外生物醫藥産業朋友而不是對手; 第二,加快海外建設布局,一是加快歐洲小分子研發到商業化生産的産能落地,這個不僅是為了分散不确定性潛在風險,也是為了承接更多海外客戶API(原料藥)項目,這是行業發展深化合作的必然需求;二是加快波士頓研發中心業務推進,以此為支點承接更多海外Biotech客戶項目;三是考慮未來在海外低成本地區布局原料生産。”凱萊英說。

藥石科技(300725.SZ)表示,CXO在全球醫藥産業市場競争與專業化分工的背景下産生,其在提升新藥研發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提升藥品可及性,促進醫藥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公司堅信中國CXO在全球醫藥創新産業鍊中始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公司各項業務有序推進,未受到該法案的影響。公司将繼續加強中、美兩地團隊的服務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各自的地域優勢和技術優勢,同時繼續積極尋求自建或并購産能的機會,加快海外産能布局建設,提升供應鍊韌性。

博騰股份(300363.SZ)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受宏觀因素影響,近兩年來,出于對供應鍊安全的考量,供應鍊的本地化變得越來越受重視,已經成為影響醫藥外包服務行業發展趨勢的“重要變量”。由于醫藥外包服務産業是人才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強監管的行業, 新産能從建設到投用再到獲得客戶認可,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是以産業結構在短期内發生大規模 變化的可能性較小。對于中國醫藥外包服務企業,在充分利用中國科學家工程師紅利、供應鍊優勢的同時,加快全球化布局将變得更加重要。

有CXO企業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基于技術能力、規模以及成本優勢等,中國CXO行業在全球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企業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又如何做到平衡,避免“樹大招風”,也考驗每家企業的智慧。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