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作者:布拉達

1944年10月,冀熱邊區特委召開一次空前規模的會議,聚集了800餘名黨政軍上司幹部。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日軍得到了會議的準确情報,悄然集結3000餘人的兵力,給八路軍機關設下了可怕的伏擊。

随後爆發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慘烈戰鬥,結果八路軍慘遭重創,戰鬥給冀東地區造成了千萬年難以彌補的人員損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年那場峥嵘歲月的慘烈一役,又發生了什麼令人唏噓的往事?讓我們一同走進那段灰暗卻熠熠生輝的曆史長河,去感受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前因:冀熱邊區特委空前會議

抗戰漸入尾聲,中共中央判斷形勢将産生重大轉折。為更好地部署戰後工作,1944年10月上旬,冀熱邊區特委在豐潤縣皈依寨召開一次特、地、縣三級幹部大會。這是一次空前規模的會議,出席人數高達800餘人,包括特委上司人員周文彬、朱其文、丁振軍等,以及下屬地區縣級上司幹部。

值得一提的是,周文彬作為特委組織部長,是次會議的重要主持人之一。這位出身北韓的老共産黨員,為人正直淳樸,作風嚴謹,在冀東黨内外贊譽極高,被親切稱為"大老周"。他在組織召開此次會議過程中,不遺餘力地做了大量工作。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前期,周文彬與其他同志反複研究确定會議日程,統籌安排會務,同時兼顧地方工作,配置設定好各項任務。會議召開後,他全程參與主持,研究"減租減息"等重大問題的部署。此外,還聽取下級彙報情況,及時協調處理各類問題。正是憑借周文彬等人的精心組織,這次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與會的還有丁振軍等多名資深革命戰士。丁振軍原名丁凱,曾在灤縣上司著名的"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給日僞軍以沉重打擊。在這次會議上,他雖然身體虛弱,卻仍舊參加并作出重要發言。

在皈依寨召開的這次會議意義非凡,标志着中共上司的抗日武裝力量進一步整頓壯大,為最後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年10月的豐潤縣,聚集了衆多抗日英雄,他們正以無畏的英姿書寫着革命篇章的最新華章。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慘烈戰鬥,卻讓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日軍埋伏襲擊

十四年抗戰,滅絕人性的暴行無處不在。日軍為了捕捉中共上司機關,竟暗中派出探子偵查會議行蹤。探子混入冀東群衆中,暗地窺探軍情。終于,他們掌握了會議具體地點和與會人員的詳細情況。

獲知這一寶貴情報後,日軍立即着手部署伏擊。他們秘密集結了獨立混成第八旅團為主力,加上配屬部隊,共計3000餘人馬力量。整個作戰計劃是在日軍将領金木精心籌謀下,拟定而成。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到了10月16日深夜,八路軍警衛員已經獲悉日軍在豐灤一帶增兵的情況。為確定安全,冀熱邊特委上司人周文彬、丁振軍等人決定第二天一早,率領會議人員轉移陣地。

然而,命運給了他們個殘酷的打擊。10月17日拂曉,霧氣氤氲,天色陰沉。正當八路軍會議人員倉促撤離時,槍聲驟然在豐潤縣黑夜中炸響。日軍借助濃霧掩護,已逼近楊家鋪村,對八路軍展開突然襲擊。

這是一場毫無預兆的偷襲。原本做好充分準備的八路軍竟然節節敗退,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然而,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一位交通員任遠的沉着冷靜,為大家争取了寶貴的反擊時間。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作為冀東軍區聯絡部部長,任遠原本隻是來楊家鋪村開個會議。沒想到他在槍聲驟起時,仍能沉着應對。第一時間任遠便組織手下警衛員同日軍交火,為其他同志争取突圍時間。随後,他又冒死深入包圍圈,營救被困同志。最終,在任遠的指揮下,朱其文等人一度突出重圍。

可惜命運多舛,任遠雖然親自沖入包圍圈救人,但最終還是不敵日軍圍困,被俘虜。日軍将他嚴加看管,企圖從他口中得知更多軍情。任遠臨危不亂,對日軍絕口不提軍事機密,始終用沉默捍衛着革命者的尊嚴。

血戰楊家鋪

日軍的突然襲擊猶如一記重錘,狠狠砸在八路軍的身上。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八路軍幹部戰士迅速反應,奮起還擊。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首當其沖的是負責警衛的部隊。他們正在楊家鋪村街道巡邏時,突然遭到日軍瘋狂的掃射。來不及多做準備,戰士們就地一躲,随即運用街巷掩蔽物展開激烈還擊。槍林彈雨中,雙方近距離火力猛烈對射,硝煙四起。

淩晨的槍炮聲驚醒了休息中的冀熱邊特委上司,周文彬、丁振軍立即組織指揮力量。為确定敵情,周文彬先派出偵察員前去偵查。很快,偵查員獲知東南面尚無敵人,隻有西部地區遭到日軍主攻,形勢危急。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鑒于部隊實力懸殊,周文彬、丁振軍果斷下令向北部山區轉移。為掩護部隊撤離,主力連長劉景餘主動請緩留下隔離日軍進攻,他親率一個排火力猛烈炮擊,遏阻日軍推進。

就在此時,特委宣傳部長助理呂光奉命帶領一個排支援劉景餘。呂光雖受重傷,仍"大口吸氣、堅持前進",和戰士們并肩作戰。不幸的是,劉景餘的英勇分出來遭遇了日軍的狂轟濫炸,慘遭全軍覆沒。劉景餘臨終前囑咐過呂光"一定要堅持下去"。

呂光含淚照做,指揮殘部向馬蹄山一帶轉移,意欲突圍。期間,他不斷召集潰散官兵組織遊擊隊伍,奮勇殺敵。最終,在一次激戰中,呂光負傷被俘。他堅持不低頭,拒絕向敵人投降。日軍虐待逼供無果,隻得将呂光帶回營房拷打。就在這時,一名愛國軍民挺身而出,向日軍開槍擊斃了呂光。這位年僅28歲的革命戰士,甯死不屈,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華北抗戰重大損失

楊家鋪一役, 給華北抗日武裝力量造成了慘重打擊。這無疑是中國抗戰以來,在華北根據地遭受的最大損失。

這次戰鬥的規模之大、傷亡之重,遠遠超出預料。據不完全統計,僅八路軍就有430餘名黨政軍幹部陣亡,另有300餘人受傷或失蹤。其中犧牲的上司幹部就包括冀熱邊特委宣傳部副部長呂光、行署主任朱其文、十二團二連連長劉景餘等人。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光這一支八路軍主力部隊,在短短一夜之間就折損過半。更為重要的是,大批資深上司人員的離世,對于指揮華北地區根據地的抗日鬥争造成了巨大沖擊。整個組織蒙受重創,骨幹力量幾乎遭到半數減員,給後續鬥争帶來了極大困難。

當年10月19日,獲救的部分同志終于抵達安全地帶。在河北省平山縣一處窯洞中,任遠見到了獲救的周文彬等人。隻見他們身着單薄,形容憔悴,馬不停蹄趕來的情景令人扼腕。面對戰友大批離世的噩耗,現場一片沉痛肅杷。

任遠目睹這一切,更加體會到了這場戰鬥給冀東抗日武裝帶來的巨大沖擊。他說:"這一役,我們元氣大傷,黨内同志損失甚大。"圍繞會議開到哪裡、為何遭到日軍襲擊等疑問,任遠如實向大家交代了經過。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消息很快傳到了位于陝北的中共中央首腦那裡。主持革命軍事的總前委書記聶榮臻第一個得知噩耗,他聞訊痛心疾首。在聶榮臻看來,楊家鋪事件的發生為中共華北根據地帶來了巨大的上司力量缺口,影響極為惡劣,幾乎是"千萬年難以彌補的損失"。

聶榮臻深知冀東乃是華北重鎮,對于全國解放事業意義重大。是以,他決定親自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果斷措施,第一時間派人支援,以減輕戰鬥造成的沖擊。由此,一批資深幹部奔赴華北,彌補了楊家鋪損失造成的空白。

英雄血印史冊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楊家鋪慘案給冀東抗日根據地帶來了沉重打擊,但同時也鑄就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不朽的革命篇章。

首當其沖的要數呂光。這位年輕的共産黨人,在戰火彌漫的楊家鋪村奮勇殺敵,臨危不亂指揮戰鬥。雖然不幸陣亡,但他的英勇事迹卻永載史冊。

日軍俘虜了呂光後,野蠻地将他囚禁起來。為了掌握軍事情報,敵人千方百計逼迫呂光開口。可是面對再殘酷的拷打,呂光仍然置之事外,絕不出賣革命同志。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和堅貞不渝的理想信念,使呂光赢得了戰友的無限景仰和欽佩。

八路軍430餘幹部犧牲,聶榮臻痛心: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繼呂光之後,又有一批傑出幹部用生命捍衛了革命事業。八路軍十二團二連連長劉景餘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敵人對楊家鋪發起進攻時,劉景餘親率官兵奮勇還擊,阻擊日軍推進。他英勇殺敵,全力掩護大部隊轉移,直至親率一個排全軍覆沒,英勇獻身。

與劉景餘并肩戰鬥的還有呂光手下的一名戰士。在槍林彈雨掃射下,他臨危不亂,奮勇殺敵。最後雖然陣亡,卻用熱血捍衛了革命事業。這名戰士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他的事迹令人動容。

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除了黨政幹部和軍人,還有一批愛國軍民也為保衛革命事業做出了犧牲。其中就包括那名在楊家鋪村開槍擊斃俘虜呂光的愛國軍民英雄。

面對敵人的野蠻行徑,這名軍民絲毫不畏懼,挺身而出主動開槍,為呂光報仇雪恨。雖然也随後被敵人打死,但他用熱血捍衛了革命的尊嚴,用生命證明了人民群衆對于革命事業的擁護和支援。

結尾

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八路軍損失雖然慘重,但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用鮮血書寫了中國革命不朽的篇章。在最後奪取抗戰勝利的道路上,楊家鋪一役成為了八路軍前進的重要注腳。

人民子弟兵永垂不朽。他們的英雄事迹必将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成為激勵後人前進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