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作者:谷物棒談古今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廣袤無垠的黃沙如同滔天巨浪般橫掃而來,不知何時才能停止蔓延,看不到盡頭。在這片内蒙古鄂爾多斯毛烏素沙漠深處的土地,仿佛已被茫茫大漠永遠無情地吞噬,失去了生機,世間萬物都顯得沉寂無力。

然而,有那麼一個人,她駕馭着車輛在這片無盡的黃沙中行駛,卻始終抱持着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境。她叫牛玉琴,一個出生在陝西定邊的普通農家女子,她的生命已經深深地與這片貧瘠而荒涼的土地緊密相連。

17歲那年,牛玉琴步入婚姻殿堂,嫁到了靖邊縣金雞沙村,親眼目睹了丈夫張加旺對綠化家園的熱忱和渴望。盡管生活條件艱苦,每日需徒步數公裡到綠洲取水,但她從未放棄過内心深處那個夢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這片土地注入綠色的希望。

面對沙塵暴肆虐的惡劣環境,牛玉琴的目光堅定不移。她心中燃燒着一團改變家園命運的火焰。在這個被世人視為無法再恢複生機的土地上,她立志要為子孫後代創造一片綠洲,讓這裡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牛玉琴深信,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黃沙終将被征服。她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播撒滿懷的希望,靜待希望之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直至繁花似錦,碩果累累。

1966年,17歲的牛玉琴懷揣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嫁給了靖邊縣金雞沙村的張加旺。看着丈夫每日在黃沙中辛勤耕耘,她的心中也漸漸萌發出綠化家園的堅定決心。

十餘年後的1986年,當國家開始推廣“聯戶治沙”政策之際,牛玉琴夫婦毫不猶豫地承包了首批11萬畝荒地。盡管周圍許多村民對此表示質疑,但他們對綠化家園的信念卻從未動搖分毫。

起初,他們猶如兩位孤獨的戰士,面臨着無數艱難險阻和挫折。為了掌握植樹技術,牛玉琴毅然決定前往園林場學習,虛心向園藝師請教關于樹木生長的種種知識。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而張加旺為了解決資金難題,不得不在家中出售家養的禽畜。

他們最初的努力卻面臨重重困境,精心培育的數千棵幼苗,竟在一場猝不及防的狂風與沙塵肆虐中遭受滅頂之災!面對慘痛的現實,兩人内心難免沮喪,但他們迅速振作精神,重新撿起倒伏的樹苗,堅固防護措施。

時間回溯至1988年,張加旺因病辭世,身為妻子的牛玉琴毅然扛起治沙的重任。盡管心中充滿悲傷,但她毫無猶豫地以實際行動展現出堅強不屈的人格魅力。

随着責任的疊加,她承受的壓力也日益沉重,猶如一座巨山壓迫在心頭。然而,她始終未曾忘記為子孫後代創造綠色家園的宏偉願望,堅定信念,決不言敗,努力尋找新的突破口。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面對親友的勸說以及社會各界的質疑,牛玉琴始終堅守初心,毫不動搖。她深信隻要堅持不懈,必定能夠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在牛玉琴三十餘年的辛勤耕耘下,一顆顆嫩芽在貧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

轉眼間,到了2022年,這位73歲高齡的治沙女英雄牛玉琴回顧過去,眼中閃爍着無比驕傲的光芒。在她和子孫後代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已經種植了超過2800萬棵樹木,治理面積達到驚人的11萬畝,使昔日荒涼貧瘠的毛烏素大沙漠80%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一矚目的輝煌成果,正是牛玉琴和丈夫張加旺多年來的夙願得以實作的最好見證。為了完成丈夫的遺志,牛玉琴于1998年創立了綠源治沙有限公司,将個人的治沙事業推向産業化,規模逐漸壯大。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如今,牛玉琴已經安享晚年,兒子張立強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妥善處理公司各項事務。而她的幾位孫女和孫子們,也都紛紛從林業大學畢業後投身于這項偉大事業,傳承着治沙的綠色夢想。

對牛玉琴來說,這不僅僅是她個人的事業,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與堅持,是她和整個家族為家園重獲新生而共同奮鬥的希望之源。

然而,所有這些輝煌成就的背後,卻是牛玉琴家族曆經三十餘載的艱苦探索和不懈追求。

1997年,當金雞沙村的防風固沙工作初露成效之際,牛玉琴便得知在内蒙古烏審旗河南鄉,同樣存在大片亟需整治的荒蕪之地。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作為一位始終将祖國的綠化事業視為己任的卓越的防風固沙英雄,她勇敢地決定背負起高達數十萬元的沉重債務,毅然踏上前往内蒙古的征程,以延續并深耕自身的事業。

牛玉琴深知,要真正貫徹丈夫的夙願,僅限于治理家鄉的荒漠是遠遠不足夠的。她堅定地立下誓言,要為中國的綠色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當她踏入這片陌生且廣袤無垠的内蒙古沙漠時,牛玉琴心中充滿了迷茫和掙紮。沉重的債務猶如一座大山般壓在她的肩頭,迫使她必須加快工程進度,日夜兼程。

然而,她從未有過絲毫的退縮,隻是默默地緊咬牙關,用堅韌的肩膀承擔起了綠化事業的重任。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2004年,為了讓金雞沙村的村民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牛玉琴不惜投入巨資修建了一條長達11公裡的柏油公路。然而,由于資金短缺,她不得不在各地奔波籌集款項。

正當外界紛紛猜測她可能會中途放棄之時,她卻憑借着堅忍不拔的毅力,成功籌集到了500萬元的資金,使得全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力設施。

在每一次前進的道路上,牛玉琴都精心策劃,精打細算;每一個決定,她都懷揣着對綠色家園的執着追求,永不言敗。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最終塑造了一位真正的防風固沙英雄。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如今的牛玉琴已經年逾古稀。經過多年的辛勤付出,她的防風固沙事業終于步入正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在此期間,牛玉琴逐漸卸下了肩頭的重擔,得以稍作休息,而綠色事業也将迎來新的活力。

2013年,牛玉琴的獨子張立強懷揣着父輩的遺志,從林業大學畢業後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故鄉,投身于母親的綠色事業之中。

自幼目睹了母親艱辛的奮鬥曆程,張立強對于防風固沙事業有着與生俱來的熱愛。

在牛玉琴大師的悉心指導與培養之下,張立強猶如一匹矯健的駿馬般迅速崛起,成為了一位璀璨奪目的技術精英!他孜孜以求,對嫁接這項複雜技藝投入了全部的精力,終于在2013年迎來了輝煌的成果——在樟子松樹上成功嫁接了紅松、白皮松等多種珍貴樹種,其存活率竟然高達驚人的97%以上!

治沙女傑:三十年負債累累,承包11萬畝皇帝,種兩千萬棵樹,為啥

這一項前無古人的創新技術,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治沙工作的品質與效率。有了張立強的鼎力相助,牛玉琴終于能夠放心地将治沙的重任托付給他,安然地與已故丈夫的遺像做最後的告别。

如今,張立強已經能夠獨立承擔起公司的各項重要事務,遊刃有餘地處理各種問題。而牛玉琴的幾位孫女孫子,也紛紛從林業大學畢業後投身于綠色軍團之中,與叔父并肩作戰,共同傳承着治沙的偉大夢想。

他們以實際行動生動诠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理念,在祖輩奠定的堅實基礎之上不斷探索創新,将家族事業發揚光大,讓它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