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深耕自己!

作者:明賦書院幻影哥

作者:幻影哥

笛卡爾說:“欲征服世界前,先征服自己。”

《易經》雲:“人行于世,如樹紮根,根深蒂固,大樹不倒。”

最近這段時間,在思考一些問題:

建立組織,靠什麼來激發動力,化解阻力?

隻要是人,不可能永遠是理性的,在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你永遠不能忽略對方的感受、情緒、本能……

為什麼在集體“焦慮”的狀态下,依然有一群人能夠心如止水,寵辱不驚?他們做對了什麼?

經濟下行,形勢嚴峻,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直面向一極,一定會有拐點,這個拐點應該是什麼?

理想,情懷,商業三者之間應該形成閉環,這個設計的邏輯應該是互相依存且生生不息的關系?

物質和精神的追求應該是人的兩隻手,當下的階段,我們的兩隻手是互相扶持還是在互相拆台?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深耕自己!

我們熟悉古聖先賢的偉大思想,在跟别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性的脫口而出,但當用這一切來衡量自身的時候,卻會心生恐懼,我們真的熟悉嗎?

在今天滿屏都是00後已經賺到了100萬了,每天被這種資訊刺激,鼓舞,這種發展真的健康嗎?

明知自勝者強,但為什麼還會用自己的标準去衡量别人,是年少輕狂還是志在四方?

一路成長,遺留在潛意識的記憶有哪些是錯誤的?這些錯誤的根源是什麼?如何糾正?

一味的追求知識,囫囵吞棗,當各種繁冗複雜的資訊輸入,我們真的有學會歸納總結嗎?這種學習的方式真的正确嗎?

北韓戰場上,志願軍能夠堵住三所裡,守住松骨峰,守住鐵原……人的這份力量是怎麼來的?

焦慮,惶恐,空虛,片面,武斷……幾乎是當下大部分人的狀态,我們是該沉淪消沉還是特立獨行?

賺錢很重要,但還有沒有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呢?要去賺錢,除了欲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追求?

……

這些問題,想了好久了,時而興奮,時而枯燥,時而甯靜,時而苦悶,時而打個盹,時而長舒一口氣……

有時候想想,難道這種狀态就是弗蘭克爾說的:“生命的意義在于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深耕自己!

持續思考,有時候想的腦袋發懵,有時候想的忘了時間……無論哪種,内心總有一種聲音在告訴我:“人生必須的知識就是引人向光明方向的那盞明燈。”既是在提醒自己這件事情有意義,也是在勉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張瑞敏先生說:“一個人圍着一件事轉,最後全世界都可能圍着你轉;一個人圍着全世界轉,最後全世界都可能抛棄你。”

有句話說得特别好:風可以輕易把蒲公英吹得四處飛散,卻不能将紮了根的小草拔起。

參天的大樹,不是因為樹枝争氣,而是因為根部生得紮實。

人亦是如此,一個人隻有不斷深耕,增加自己的分量,才不會被時代的洪流沖擊。

1,躬身深耕者,是任何時代的王者。

初夏的風景,萬物可愛,而我們也不要苛求和急躁。在自省自律中過好平常的日子,調整好自己的心态,有看花時的喜悅,也有聽雨時的安靜。

不敷衍别人,亦不虧欠自己,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内的事情,越簡單越好。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深耕自己!

曾一度以為,廣泛的涉獵才是最重要的,到後面發現,為學日益隻是前提,下一步為道日損更重要。

蘇轼有句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博觀,就是廣泛涉獵。約取,則是一個去蕪存菁、提煉精華的過程。

《人民日報》說:“想要找到水源,與其鑿許多井,不如集中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了解自己,确定方向,然後用勤奮和拼搏把握當下,不斷深耕,持續精進,就有機會成為高手。”

所謂到處挖十口淺井不如挖一口深井,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2.短期内毫無收獲的事到底有沒有意義。

身處如今的社會,我們總是下意識拒絕做一些無意義的事,因為大家都挺忙的,沒有意義就等于浪費時間。

但是有時候事實并不是這樣,每一件事情的現實情況不同,不能以偏概全,草率的做判斷。

拿我寫公衆号這個事來說,我寫公衆号已經有小半年了,有時候朋友會問我流量怎麼樣,我總說流量平平,這時候他們就會問一句:“你圖什麼呢?”

我圖什麼呢,剛開始可能陰差陽錯的開始了寫作,後來我發現想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已經不是我寫作的最終目的了。

我每天特地留給自己一部分的時間,剖析自己,以前我很少像現在這樣深入與自己對話,我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當然寫出來的東西,也渴望能給别人帶去點什麼。

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深耕自己!

至于流量平平這件事,我隻想說:三四月做的事,七八月份自會有答案。

深耕自己,不追求瞬間的璀璨,而是尋找持久的力量。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需要我們安定自己的内心,把握自己的節奏,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後拼盡全力與衆不同!

3,深耕自己,是最頂級的自律!

荀子的《勸學篇》說道:“積跬步以至千裡,積怠惰以緻深淵。”

普通人和成功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自律。

自律,不是一天兩天的心血來潮,而是長久以往的堅持不懈。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道:“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解決這些難題的首要方案,就是自律。”

《異類》更指出:“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錢鐘書寫《圍城》的時候,規定自己每天一定最少要寫500字,最後才造就出經典。

隻有足夠的自律,才能換來真正的成功和自由。

漫漫耕耘之路,需要的就是長期自律,而自律的精髓就是願意在過程中“熬”的毅力。

這種毅力是一種習慣,更能稱得上是一種優秀。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深耕自己!

人,在通往覺知的路上,必須經過一個蟄伏深耕的過程。

深耕,是在為自己的人生造勢。

最後,我還想說很多事情是你做了,不一定馬上有結果,深耕自己這件事情更是如此。

找對方向,堅持下去,總會有結果。别急着剛開始做,就馬上想要結果。盡管“急功近利”和“隻顧眼前”是人的“本能”。

可作為人的進階之處:除了本能的自動駕駛外,大腦中還有個“理性”的開關,需要你不定期的打開開關,把你從“本能”中拉回來。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深耕自己!

毛主席說過:“深耕是一種修行,它需要耐心和對自身的追求。”保持耐心,把深耕當作一種修行,持續精進。

是以說,深耕自己,不僅是一種謀略,更是一種遠見和生活态度。保持更新,保持精進。

一個時刻懂得給自己“添磚加瓦”的人,一定會在某一時刻迎來高光。

但我更希望每一刻的高光,都隻被用來證明走的方向是正确的。

畢竟,真正的熱愛值得被當成一生的事業去奮鬥!

有所期待,才能勇往直前;心懷熱忱,方能乘風破浪。

一個人努力鑿一口井的樣子很美,我深以為然。

幻影哥于2024年5月13日記錄于明賦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