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南方都市報

2024-05-18 15:44釋出于廣東南方都市報官方賬号

近日,日本頭部面闆企業紛紛發聲稱對旗下面闆工廠作出停産決定——南都灣财社此前報道,夏普公司5月14日公布了今後的經營戰略方針,其中的一項重大調整是設于大阪府堺市的子公司“堺 Display Products”将在9月底之前停産用于電視的大型液晶面闆,目的是通過出售資産來確定營運資金。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同期,另一日本頭部廠商JDI也表示決定在 2025 年 3 月之前結束鳥取工廠的生産,該工廠使用非晶矽技術,但應對更高性能的産品生産能力有限。對于2023年3月結束生産的原東浦工廠,廠房将于2024年4月1日移交已經完成。

至此,本就已經“勢弱”的日本面闆企業基本上已經宣布放棄LCD顯示面闆市場,而此前南韓企業三星、LG也先後關閉多條液晶面闆産線,這也意味着大陸大陸液晶面闆市占率将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液晶屏市場風起雲湧,頭部産能國家幾經易手

此前夏普“官宣”堺工廠将停産用于電視的大型液晶面闆業務,引起業界震動。

據悉,夏普披露的 2023 财年合并财報顯示,淨虧損為 1499 億日元 ( 約合人民币 69 億元 ) 。繼上财年的虧損 2608 億日元之後,連續兩年虧損。根據夏普最新财報顯示,液晶顯示器業務低迷是造成夏普連續兩年虧損的最大因素。因為電視液晶面闆業務低迷不振,再加上原材料和人工費不斷上漲,夏普擔心虧損會不斷增加,是以做出了停産決定。

目前,夏普是日本國内唯一生産電視液晶面闆的企業,随着夏普的産業線停産,日本國内的電視機面闆生産将結束,曾被稱為“液晶的夏普”的該公司的經營将迎來重大轉折點。

根據奧維睿沃最新釋出的《全球TV品牌出貨月度資料報告》顯示,2024年一季度全球電視出貨4320萬台,同比下降0.8%;其中,三星、海信、TCL位居全球出貨量TOP3強,出貨量分别為840萬台、620萬台、580萬台,夏普出貨量則居第9位,僅有90萬台,隻有三星的十分之一左右。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據南都灣财社記者了解到,日本的電機生産廠商曾是開辟電視液晶面闆市場的先鋒。1990年,全球90%的液晶顯示屏在日本生産;1991年,夏普率先開動了第一條大尺寸液晶屏的生産線。1990年代中期,全球95%的液晶産能都在日本,幾乎壟斷了全部産業鍊。

上世紀90年代金融風波後,日企面闆滞銷虧損減少投入,南韓企業趁機加大液晶面闆投資,打破日企壟斷局面。1995年,三星、LG兩家企業分别建成了自己的液晶生産線。2001年,三星、LG兩家公司投資5代生産線後,韓企就徹底趕超了夏普等日本企業。

此後,随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經濟實力的崛起,大陸在液晶面闆的大力投入與自主創新逐漸打破南韓壟斷。随着中國大陸的面闆廠商持續發力,陸續投建産線并加大投資,京東方、惠科股份、彩虹股份等廠商快速追趕。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大陸大陸便一舉成為LCD顯示面闆最大的産能來源地,無論從“量”還是“質”來看,中國大陸面闆廠商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根據IHS Markit的資料,2018年中國大陸面闆制造商9英寸以上LCD面闆的出貨量從17.7萬台增加到224.2萬台,增長了11.7倍。2019年全球液晶電視面闆的出貨數量為2.83億片,同比小幅下降0.2%,出貨面積為1.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3%,其中,京東方的出貨面積首次超過南韓廠商LGD,實作了出貨數量和面積均名列第一。

據南都灣财社記者檢索發現,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面闆産能全球市占率近七成。而2021年,大陸頭部液晶面闆企業京東方營收達到2193億,淨利潤258.31億,同比暴漲412.96%;另一家面闆廠華星光電營業收入1635億元,淨利潤149.6億元,同比增長195.3%。就連二線的維信諾也業績爆表,營收增長高達32.32%。

2021 年下半年開始,随着顯示面闆消費增速的放緩以及供給端新産能的集中釋放,LCD顯示面闆需求降溫,價格也随之震蕩下降。WitsView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大尺寸LCD面闆出貨量8.88億片,同比下降9.71%;全球大尺寸LCD面闆出貨面積2.19億平米,同比下降5.70%。

有業内人士分析表示,近幾年液晶面闆整體市場可以說經曆了一次大震蕩,從2021年上百億盈利,到2022年上百億虧損。由于疫情大流行引發的居家需求導緻液晶屏市場短暫回溫,許多企業加大産能,但随着移動裝置需求逐漸降溫,國内大型家電等需求下降,許多液晶大屏面闆是以滞銷。

據悉,在亞洲貨币升值、原材料和燃料價格上漲以及制造成本上升的嚴峻局勢下,許多液晶産業公司決定大幅縮減生産線,甚至停産。是以,2022-2023年期間,許多日企與韓企逐漸退出液晶面闆市場,在三星、LG先後關閉多條液晶面闆産線之後,松下也宣布正式退出液晶面闆業務。直到近日夏普關停國内液晶面闆生産線,大陸大陸液晶面闆市占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已成全球液晶面闆産能中心

業内人士表示,經曆過2022年巨虧陣痛的廠商,急需合理安排産業投入,開始呈現追求穩定盈利的趨勢,采取按需生産的經營政策。是以,伴随韓日企業逐漸退出LCD領域,全球範圍内,近年來也再無新的LCD産線規劃,未來幾年LCD整體産能增速幾乎陷入停滞,是以,中國大陸面闆企業在該領域的競争優勢愈加明顯。

目前常用的顯示屏為LCD和OLED顯示屏兩種。據公開資料顯示,大陸在大屏液晶LCD市場出貨率已經占據相對優勢。市場調查公司Omdia統計,2023年LCD電視面闆出貨量2.5827億片,其中中國廠商占比60%以上,産品市占率不斷提高。中國最大面闆廠商京東方、華星光電、HKC出貨量分别為6018萬片、4840萬片、3900萬片,而韓企LG出貨量僅為1334萬片。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惠州TCL華星光電顯示屏産業帶工廠中的房間。

以廣視角技術類别來分,2023年,京東方的IPS/FFS(京東方名ADS)技術電視面闆出貨面積占比23%,獨占第一位。華星光電的VA技術電視面闆出貨面積占比21.5%,位列第二,惠科的VA技術電視面闆出貨面積占比13%,位列第三。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據悉,盡管OLED顯示技術具有LCD與LED無可比拟的優勢,但OLED有機材料壽命不長,加上制程複雜,導緻生産成本相當高,良率也不容易提升。據專業機構分析,去年全年LCD面闆産值大約為900億美元,OLED僅為240億美元、Micro LED為4億美元。

是以,盡管當下技術疊代和OLED話語權的争奪似乎變得激烈,業界的共識仍是,短期内OLED面闆仍會先以小尺寸的行動裝置市場為主力,導入電視、照明等應用,還需要時間發酵。在大屏時代,傳統的液晶顯示屏仍舊會占據市場主流。LCD仍是目前最主流的顯示面闆應用技術,尤其在非移動的中、大顯示應用場景中,地位更是無可撼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夏普宣布停産後,韓企LG Display近期也宣布将在今年6月份出售廣州LCD工廠,出售金額約為53.16億元。由于LG Display正從LCD轉換為以OLED為中心的事業結構,目前正在就廣州工廠與一些中國大陸面闆企業商談出售事宜。在全球液晶生産線逐漸停産的情況下,全球面闆産業中心将逐漸轉移至中國大陸。

業内人士表示,中國大陸面闆廠已經基本可以通過産線稼動率靈活調整實作對面闆市場供需的動态調控,産業新一輪上行周期來臨之際,大陸目前在LCD面闆産業鍊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穩步提升,并成功在2023年開啟了史無前例的“控産保價”方針,有效将大陸大屏液晶電視等穩定控制在較低價格,各大廠商能夠以低價支援《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方案》政策,有效提升家電經濟市場活躍度。

南都灣财社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報告都認為,2024年将是面闆行業全面複蘇、恢複盈利之年,全年行業增速預計有望達到11%。未來在面闆廠堅持控産保價的前提下,供應端的嚴格控産使得價格逐漸回溫,大預計顯示面闆價格波動幅度将有所減少,面闆廠的盈利水準将有所提高,目前部分面闆廠已經實作了液晶大屏業務線的扭虧為盈。

除此之外,近期釋出的“新國九條”也曾提到,此後将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升股息率。對此,在面闆行業逐漸回歸理性競争的行業新時期,面闆廠商過去用于周期性産能擴張的大額資本投入壓力将顯著減輕,這将大幅解放面闆廠商的現金分紅能力。對于投資者而言,液晶面闆企業來将擁有更高的現金分紅想象空間,其價值投資吸引力也将由此明顯提升。

高價值産品布局,中國企業也籌備許久

有業内人士表示,夏普液晶顯示業務的收縮,隻是全球液晶産業面臨轉型挑戰的一個縮影。據南都灣财社記者觀察到,随着消費更新以及對高端電視的需求日趨強烈,傳統液晶面闆也逐漸走入存量期,目前,LCD在顯示效果、功耗、厚度、可塑性等方面與OLED相比存在着明顯劣勢,不斷更新的OLED螢幕将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據了解,此前逐漸關停液晶面闆的國際大廠,大多選擇将重心轉向OLED面闆。近年來,随着OLED 顯示面闆工藝改進、性能不斷提升的同時,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把控,這也進一步提升了 OLED 産品的市場競争力,市場占比持續提升。目前,南韓廠商在高世代OLED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但韓企所采取的OLED工藝路線僅為折中方案,并未有效推動OLED在電視及IT市場的廣泛普及。

對此,大陸也在不斷跟進新業态發展的腳步,從産能看,頭部企業已經加快高價值産品的布局。近期,在大陸企業京東方及三星顯示受蘋果訂單推動的影響下,雙方計劃投建8.6代OLED産線,旨在搶占IT應用市場佔有率,總投資将達630億元,主要瞄準IT市場應用。TCL華星也宣布将于2024年下半年量産印刷OLED,将率先在IT和醫療領域應用。

從産業鍊來看,根據 Omdia 統計的産能資料顯示,韓企在OLED 市場的産能占比已經從 2018年的 84%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60%左右,OLED産能正在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随着夏普的關停部分産能,中國廠商占比将會再次提升。且随着國産廠商推進供應鍊降本,成本優勢将凸顯,加速追趕并超越韓系廠商。短期看,面闆廠受益于OLED價格上漲帶來的營收和業績彈性;中長期看,産業鍊向國内轉移與市場空間增長,國内面闆廠将迎來發展機遇。

在OLED整體産業方面來看,中資廠商在技術、規模等方面與韓廠同樣持續縮小差距,國内面闆企業正快速追趕南韓的上司地位。根據CINNO Research近日披露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機面闆出貨分地區來看,南韓地區份額縮窄至46.6%;國内廠商出貨份額占比53.4%,同比增加15.6個百分點,環比增加8.5個百分點,份額首次超越五成。可以預見,以京東方、TCL科技為代表的頭部中資廠商,未來在OLED領域也将複制LCD的成功路徑。

近期,大陸數位以及液晶面闆頭部企業的動向也印證了這一點。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在2024年目标出貨6000萬-7000萬部智能手機,相較于2022年出貨量增長了一倍;其中折疊屏手機的出貨目标在700萬-1000萬。目前,華為、榮耀進一步加強與京東方、維信諾等國内面闆廠商的合作,VIVO、OPPO也逐漸從SDC切換至國内面闆供應商,帶動國産OLED面闆滲透率持續提升,業内預計今年國産OLED面闆市場佔有率将首次超過南韓。

無論是在産線更新還是搶先投入到OLED的研發,國内企業都徹底改變了國内面闆産業完全依賴國外的局面,随着國内OLED相關産業鍊的完善,國内廠商在成本,地理,産業鍊一體化的優勢都将展現出來。有業界人士表示,随着國内OLED面闆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未來大陸OLED産業将會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佔有率。除了OLED領域外,值得注意的是,在Micro/Mini-LED領域,中國廠商與世界同步,近十餘年來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開發,已建設多條實驗線、中試線,大規模産線的建設也已經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傳統液晶面闆企業還是OLED面闆産業都朝着更為健康的經營狀态轉型,逐漸從注重出貨量轉向追求創新,進入以創新為驅動的增長階段,以實作更高溢價。中國面闆企業控産穩價、擴大高附加值産品占比是當下的明智選擇,在2023年登上全球液晶面闆産能占比高峰後,中國顯示面闆業2024年将努力探索價值增長的新路。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孔學劭  實習生 郭佳儀

檢視原圖 126K

  •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 日韓相繼退出液晶面闆業務,全球面闆市場将迎來轉型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