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作者:曦言說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

家族這一概念源于中國古代的商周時期,彼時,家族的組織架構、權利與義務的規約,以及家族成員間的互動模式均已形成并趨于完善。

而在中國社會的家族觀念中,最為重視的莫過于子嗣傳承。然而,如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個世家大族若欲傳承不衰、興旺發達,個人的家庭教育實乃家庭傳承的基石。

你一定想不到,中國曆史上就有一個家族,竟然出了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究竟是怎樣的家庭教育,方能造就如此人才濟濟的家族?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河東裴氏宗族

這一支在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中久負盛名的世家大族便是河東裴氏,僅唐朝時期,就有多達 17 人官至宰相。

但是關于河東裴氏的族源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争議。其中,歐陽修提出了一種觀點,他認為裴陵在周僖王時期曾被冊封為解邑君,并去掉了"邑"字改姓為裴。然而,對于裴針是否與之有關,歐陽修持有疑慮态度。

不過,從一些墓志資料來看,唐代河東裴氏的傳人們普遍将秦公子針視為他們的直系祖先。

秦公子針,字伯車,又有一别名為後子。其身份顯赫非常——是秦穆公之玄孫、秦桓公之子以及秦景公之弟。這位貴胄子弟的生平事迹被載入了《史記·秦本紀》之中,并常以“後子針”之名傳世。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後子針生得儀表堂堂,風度翩翩,自幼便展現出過人之處。他聰慧機敏,勤奮好學,對諸子百家之言皆有所涉獵;且精通武藝兵法,能文能武,堪稱人中龍鳳。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裡,這樣的才華與家世無疑讓他成為衆人矚目的焦點。

不過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便來到了秦景公三十六年。就在這一年,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不胫而走——後子針竟然出逃到了晉國。

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人們措手不及,一時間衆說紛纭,各種猜測和傳聞甚嚣塵上。然而,在那浩如煙海的曆史典籍之中,有一部名為《春秋經》的著作卻對這一事件做出了确鑿無疑的記錄。

書中寫道:“夏日炎炎,驕陽似火,秦伯之弟針毅然決然地離開秦國,奔赴晉國。”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就這樣,後子針在晉國已度過悠悠六載春秋。這六千多個日夜,晉平公待他不薄,先是将其安置于同川之畔的裴中安居樂業,又慷慨賞賜百頃良田供其耕耘勞作。不僅如此,晉平公格外開恩,準許他以封地之名為自家姓氏,自那時起,衆人皆尊稱他一聲“裴公”。

奈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秦景公猝然薨逝的噩耗傳來,如晴空霹靂般打破了後子針内心的平靜。思量再三,他毅然決然踏上歸秦之路。而他的子嗣則紮根于裴邑,世代承襲裴姓,繁衍生息,成為中華民族衆多姓氏中的一員。

人才輩出的後代

裴氏家族自東漢興起以來,公侯将相層出不窮,世代為官且官爵顯赫,可謂是名門望族,聲震華夏。這個家族不僅人丁興旺,而且人才輩出,道德功業和文學才華都極為興盛繁榮,即使縱觀整個中國曆史也是相當罕見。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其中有姿容俊朗、風神高邁而被時人稱為"玉人"的西晉名士裴楷;以清談著稱于世,有"言談之林薮"之稱的西晉哲學家裴頠;唐朝初年有直言敢谏的大臣裴矩;唐高宗時有威震邊陲的大将裴行儉等等......

這些傑出人物宛如繁星般閃耀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他們的事迹和英名都被載入了史冊,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憑借着自己深厚的學識和卓越的智慧,深入研究了古代地圖繪制的方法和技巧,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改革。他精心制定出的“制圖六體”原則,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地圖繪制領域的前程。

這六項原則涵蓋了比例尺、方位、距離、地勢起伏、傾斜角度以及河流道路曲直等關鍵要素,不僅為編制地圖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更為整個地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而裴秀所撰寫的《禹貢地域圖》18 篇更是一部經典之作,它作為大陸第一部地圖學說專著,展現了裴秀在該領域的卓越成就。這部著作詳細闡述了地圖制作的理論與實踐,成為後世學者們學習和借鑒的寶貴資料。于是裴秀被後世尊稱為“中國制圖學之父”,得以名垂青史。

後來隋朝時期又有位名叫裴世清的官員,雖然在正史之中并沒有單獨為其立傳,也沒有裴秀那麼出名。但是這位看似平凡無奇的九品芝麻小官,卻是大陸曆史上第一個代表國家率領使團出訪日本的外交大臣。

當時日本派遣使者小野妹子來到隋朝通路。第二年的三月,裴世清接受了隋炀帝的诏令,帶領着由十三人組成的隋朝使團踏上了回訪日本之路。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裴世清一行人抵達了日本,并得以觐見日本天皇。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向日本天皇進獻了珍貴的文物以及表達友好之意的國書。而這份具有重大意義的國書,後來被完好地儲存于《日本書記》一書當中,成為了永恒的曆史見證。

到了唐代之後,小說家裴铏橫空出世。他以生花妙筆創作出了《傳奇》一書,這部作品開創了中國古代小說的新紀元。此外,還有東晉小說家裴啟、北魏文學家裴伯民、東魏詩人裴讓雲、唐代史學家裴光庭等。

諸如此類對家國做出貢獻的裴氏子弟可以說是不勝枚舉,他們不但有着遠勝常人的成就,人品也是人人誇贊。

這就不得不提他們從小與其他人家庭教育的不同之處,對于他們的個人發展也起到了決定性因素。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經世不衰的家訓

要說這個河東裴氏憑什麼能出這麼多傑出的人才,原因無外乎在兩個方面:獨特家教與世襲制。

首先是獨特的封建家教。從《裴氏世譜》中的《列傳》和《列女傳》裡,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例子:裴炎在弘文館求學期間,“每當休假的時候,其他學生或許會出去遊玩,但炎卻不停地讀書。”

裴休小時候與兄長裴俦、弟弟裴俅一同隐居在濟源的别墅裡,白天講解經書,晚上著書立說,整年都不出門。而裴植的母親夏侯氏教育子女十分嚴格,如果孩子們犯了小錯,她一定會讓他們穿戴整齊,跪在樓閣前,經過五、三天才準許見面,并嚴加訓導。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正因為裴氏子孫勤奮好學并且家人管教嚴厲,才使得裴氏家族“将相接連不斷,公侯世代相傳。”

不僅如此,裴氏家族還會向子孫後代灌輸“忠君報國,光宗耀祖”這樣的理念,讓他們在這種耳濡目染之下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

從《裴氏世譜》裡面所描繪的“裴氏祖廟”圖像可以看出,他們在祖廟門前豎立了“氣衆山河”和“忠孚華夏”兩座牌坊,而在牌坊之内則立下了世系碑、宰相碑以及狀元碑這三塊石碑。

同時,《裴氏世譜》也記載了許多裴家子弟中的傑出人物,比如那些功勳卓著、品德高尚之人的傳記,還有一些優秀的詩詞歌賦文章等等;甚至連皇帝下達給裴氏的诏令、曆代名人為裴氏寫下的贈答詩、墓志銘、碑文、表啟等珍貴文獻資料都被一一收錄其中。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如此一來,便可以更好地教導和勉勵裴氏的後人們,讓他們時刻銘記先輩們的榮耀與輝煌,并以此為榜樣不斷努力前行。

其次便是世襲制,這一制度自古以來就備受争議。正如《禮記·禮運篇》中所言:“大人世及以為禮。”這裡的“世及”指的就是子孫承襲王位或爵位,并且将其視為一種合乎禮儀的行為。

然而,盡管世襲制在封建社會中廣泛存在,但實際上,大多數朝代僅僅局限于世襲王位和爵位,很少有世襲官職的情況出現。

《裴氏世譜》中常見“未冠推蔭”“以蔭仕累遷”等字眼。如西晉裴秀,襲父爵清陽亭侯,後官至司空;五代裴羽,襲爵一品子,官至散騎常使;清朝裴宗錫,襲二品蔭生,後官至巡撫。

中國有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将軍、55位尚書,全因這12條家訓

由此可見,爵位與官位關系密切。裴茂及其子裴潛、孫裴秀、曾孫裴頠,先後為東漢、魏、西晉宰相;清朝裴率度與其子宗錫均任過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撫、都察院禦史、侍郎等職。祖孫數代同任一職,也算是裴氏家族獨特風景。

結語

除了綜上所述,河東裴氏之是以能人才輩出的核心原因也離不開“重孝守訓,崇文尚武,德業并舉,廉潔自律”這12個字。

可見,對于一個家族而言,好的傳承離不開世代堅守的家訓。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裴氏世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