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作者:百年曆史老号

一八六六年,正值清朝末年,風雲變幻之際,善耆降生于北京城的肅親王府。那王府宏偉壯麗,紅牆金瓦,氣勢非凡。身為王爺之後,善耆自幼便生活在鐘鳴鼎食、錦衣狐裘的富貴之中。他的生活猶如一幅絢麗的畫卷,充滿了奢華與享受。

在善耆二十歲那年,正值光緒帝在位,朝廷内外一片繁華。光緒帝慧眼識珠,将善耆封為二等鎮國将軍。這二等鎮國将軍的頭銜,雖名為軍職,實則更似一種尊貴的爵位,專為鐵帽子王的後代所設。有了這個頭銜,善耆的前程便如同錦繡般展開,下一步便是順理成章地接替祖輩的王爺爵位。

時光荏苒,轉眼便是一八九八年。這一年,善耆的父親隆懃因病離世,王府上下籠罩在一片哀痛之中。善耆悲痛欲絕,為父親守孝一年,期間他足不出戶,日夜思念着父親的音容笑貌。

守孝期滿之後,年僅三十二歲的愛新覺羅·善耆正式被清廷冊封為第十代肅親王。這一刻,他站在王府的高台上,俯瞰着腳下的繁華京城,心中湧動着無盡的感慨。而善耆也成為了清廷的最後一代肅親王。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清朝覆滅之際,那位不願正視現實的善耆,便攜着全家老少倉皇逃離至旅順之地。在這片遙遠的海濱之城,他秘密策劃着如何重振大清雄風,再塑皇室輝煌。至于為何選擇旅順作為避難之所,其中緣由頗為曲折。

回溯到八國聯軍侵華那段黑暗歲月,一名日本間諜,名叫川島速浪,曾在戰火紛飛之際,巧妙地說服了德軍暫緩對紫禁城的炮擊。紫禁城,那不僅是清帝居住的宮阙,更是皇權與尊嚴的象征。若其毀于炮火,大清那本就搖搖欲墜的根基,将更加岌岌可危。

善耆歸來後,聽聞此事,心中對川島速浪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深知,若非此人出手相助,那金碧輝煌的紫禁城恐怕早已化為灰燼。于是,善耆親自登門緻謝,而川島速浪也早有結交之意。兩人一番寒暄,你來我往,竟成了莫逆之交。

清朝覆滅之後,善耆這位末代王族卻仍懷揣着不切實際的夢想,妄圖聚攏各地殘餘的保皇黨勢力,企圖重制那早已煙消雲散的皇家榮耀。他的這份執念,恰被狡猾的川島速浪所利用。川島深知,此刻的中國如同一盤散沙,正是分裂的好時機,而這正是他為日軍侵華鋪路的絕佳政策。是以,他巧言令色,誘騙善耆來到那已淪為日軍鐵蹄踐踏之地的旅順。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1912年6月,在東北遼闊的土地上,善耆終于組建起了一支名為“勤王軍”的隊伍,妄圖以此實作他那荒誕的“滿蒙獨立計劃”。他精心策劃,打算一旦起事,這支勤王軍便将從東北和内蒙兩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直搗黃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複北京,救出被囚禁的清帝溥儀。随後,他便以大清正統之名,恩威并施,意圖收複全國各地。

然而,就在善耆躊躇滿志,幻想着未來的輝煌之時,一個噩耗卻如晴天霹靂般傳來。原來,在公主嶺一帶,一列裝載着日本人賣給善耆的武器的火車,竟被奉系軍閥吳俊升率部劫掠一空。善耆耗費巨資購買的武器,最終卻落入了敵人的手中,反倒成了奉系軍隊手中的利器。

這一打擊對善耆來說無疑是緻命的。他原本就兵力孱弱,缺乏足夠的武器裝備,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沒有了武器的支援,他的滿蒙獨立計劃自然也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法付諸實踐。善耆頓時陷入了絕望之中,他那複辟的夢想也随之破滅。

在第一次複辟之夢破碎的煙塵尚未散盡之際,善耆這位矢志不渝的清朝遺老,并未就此罷手。他如一隻敏銳的鷹隼,時刻注視着國内的風雲變幻,靜待那風起雲湧的時刻。

1915年,袁世凱稱帝野心昭然若揭,神州大地為之震動。一時間,反對之聲如潮水般湧來,電報線上電流疾馳,北洋政府内部也是人心惶惶,離心離德。遠在旅順的善耆,感覺到了這股洶湧的反對浪潮,他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心中暗自盤算:這或許正是他再次發起複辟大業的良機。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善耆這次顯得尤為謹慎。他精心策劃,将武器分批次秘密運送,每一條路線都經過精心挑選,確定萬無一失。蒙古的巴布紮布軍隊和遼甯千山的滿清部隊,作為此次複辟的主力軍,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善耆的計劃是,先一舉拿下蒙古和東北三省,再揮師南下,直逼北京城下。

然而,就在善耆緊鑼密鼓地籌備複辟事宜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他的計劃。袁世凱突然暴斃身亡,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善耆措手不及。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再無人敢輕易稱帝。善耆原本高舉的“扶清讨袁”旗幟,也瞬間失去了往日的号召力。

更令善耆痛心疾首的是,日本人的态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看清了清政府已經失去了在中國的正統地位,不再具有利用價值。于是,日本人開始轉而尋找新的北洋軍閥代言人,善耆就這樣被無情地抛棄了。

失去了日本人的支援,善耆如同失去了一隻翅膀的雄鷹,再也無法振翅高飛。他心中的複辟大清之夢,也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變得支離破碎。善耆望着天邊漸漸消散的雲霞,心中湧起一股無盡的悲涼。他知道,那個曾經輝煌一時的清朝,已經徹底成為了曆史的塵埃,而他自己,也隻不過是一個徒勞無功的追夢人罷了。

兩次聲勢浩大的複辟運動,如同兩陣狂風,将善耆那原本殷實的家财幾乎席卷殆盡。此刻的他,已經步入人生的後半段,年近花甲,白發蒼蒼。曾經那般的意氣風發,如今卻隻能在歲月的洪流中,孤獨地品味着失敗的苦澀。他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憂傷和失落,如同秋天的落葉,凄涼而落寞。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在這沉重的打擊下,善耆的身體也日漸衰弱,他的病情逐漸加重,卻始終未能康複。他時常獨自坐在書房中,望着窗外那蕭瑟的景色,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慨。他深知,自己已經無力再改變什麼,隻能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于是,善耆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将自己的38個子女們紛紛送往了國外,希望他們能夠遠離這片充滿紛争的土地,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未來。在送子女們離開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滿了不舍和擔憂,但他卻努力掩飾着自己的情緒,不想讓孩子們看出自己的脆弱。

他望着孩子們漸行漸漸遠的背影,心中默默地為他們祈禱。在送别之際,他隻對他們交待了一句話:“今生不許在中國政府内擔任公職,也不準成為中國公民。”

在善耆的衆多子女之中,大多都如飄萍般在異國他鄉安了家,生了子,過上了平凡而安穩的生活,成為了一介安民。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些玩笑,就在這樣的家族裡,竟出了一個與衆不同的女子,十年之後,她不僅沒能在異國他鄉找到安甯,反而成為了中國人心頭難以消弭的恨意——她就是那位臭名昭著的大間諜川島芳子。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談及川島芳子,不得不提她曾經的身份——她原名愛新覺羅·顯玗,那是清朝皇族血脈的象征。然而,命運卻在她六歲那年發生了轉折。那一年,她被父親善耆送給了川島速浪作養女,從此便與故土漸行漸漸遠。

1913年,川島速浪帶着顯玗回到了日本,并給她更名川島芳子。在日本的日子裡,她接受着與故土截然不同的教育,那些關于武士道、關于忠誠與背叛的故事,在她幼小的心靈裡紮下了根。而她的父親,那個曾經權傾一時的王爺,也時常在信中向她灌輸着複國的夢想,讓她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

然而,川島芳子卻從未真正将自己當成一個中國人。在她看來,自己更是一個日本人,一個背負着複仇使命的日本人。她心中充滿了對故土的恨意,認為那是一片充滿了屈辱與失落的土地。

1927年,川島芳子回到了中國,她的歸來并非為了尋找故土的溫暖,而是為了完成她父親的遺志——策動滿蒙獨立。她選擇了與蒙匪巴布紮布的兒子甘珠爾紮布結婚,企圖借此機會深入蒙古地區,為她的複國大計鋪路。

然而,川島芳子與她已故的生父善耆卻有着本質的不同。善耆雖然也渴望恢複清朝統治,但他與日本的關系更多的是互相利用。而川島芳子作為一個日本間諜,她的行為卻處處受到日本軍部的掣肘。她不得不在複國與忠誠之間搖擺不定,她的心靈也在這沖突與掙紮中逐漸扭曲。

就這樣,川島芳子在中國的大地上留下了她罪惡的足迹。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為日本軍部提供了大量的情報,策劃了多起針對中國人的陰謀。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1928年,川島芳子悄然嶄露頭角,她參與策劃了那起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成功除掉了奉系首領張作霖。張作霖,這位抗日意志堅定的北洋軍閥,他的離世無疑給日本的東北侵占計劃掃清了一大障礙。他的存在,是日本野心勃勃的擴張計劃中的一塊絆腳石,如今絆腳石被除去,日本的侵略之路似乎更加順暢無阻。

時間流轉至1931年,東北的天空被戰争的硝煙所籠罩。日本關東軍蓄謀已久,終于在這一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這場事變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釋放出了無盡的災難與痛苦。而在這場災難的背後,川島芳子的身影若隐若現,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響力,為日本關東軍提供了大量情報,使得日本的侵略行動更加得心應手。

到了1932年,東北的局勢更加動蕩不安。在日本的操縱下,溥儀被迫離開北京,秘密來到長春,建立了僞滿洲國。而川島芳子,則在這個傀儡政權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她被封為“安國軍總司令”,手握重權,成為了日本在東北的得力幹将。

然而,在這看似風光的背後,川島芳子卻是一個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罪人。她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和野心,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為日本的侵略行徑提供便利和支援。她的行為,不僅加劇了東北人民的苦難,也讓她的名字永遠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1936年,随着東條英機談判的契機悄然而至,川島芳子再次踏入了她曾一度背離的故土——中國。這次,她并非歸來尋根,而是為日軍充當一枚重要的棋子,繼續在背後攪動風雲。

她身穿華麗的和服,卻掩蓋不住眼中那抹狡黠與狠辣。她遊走于各方勢力之間,憑借着過人的智慧與手段,為日軍搜集情報、策劃陰謀。她的每一次出現,都伴随着一陣陰風,讓人不寒而栗。

然而,正義終将戰勝邪惡。随着戰争的結束,川島芳子的罪行也逐漸被揭露。1948年,北平的天空下,一場針對她的審判即将開始。人們紛紛聚集在法庭外,想要一睹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女間諜的下場。

在審判過程中,川島芳子的罪行被一一列舉:間諜罪、謀殺罪、漢奸罪……每一項都足以讓她身敗名裂。面對鐵證如山,她雖曾試圖狡辯,但終究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最終,她被判處死刑。在刑場上,她面色蒼白,眼中流露出驚恐與絕望。當槍聲響起時,她的身體猛地一顫,然後緩緩倒下。那一刻,圍觀的人群中傳來陣陣歡呼聲,為這個罪大惡極的女間諜的終結而歡呼。

他将38個子女送國外,臨終告誡:不許為中國效力,一女兒惡貫滿盈

善耆,這位曾經顯赫一時的皇族後裔,懷揣着一份與人類社會演進大相徑庭的複辟夢想。這份夢想,不僅使他自己走上了一條布滿荊棘的絕路,更是将他那些無辜的孩子們也拖入了深淵。

倘若善耆能夠順應時代的洪流,放下那不切實際的複辟幻想,他手中的巨額财富足以讓他的家族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他本可以帶着家人在寬敞明亮的宅邸中,享受着錦衣玉食,過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卻偏偏選擇了那條布滿荊棘的道路,沉醉于複辟的美夢之中,無法自拔。

善耆的執迷不悟,不僅讓他的兒子們流落在外地,無法回國與家人團聚,更是讓女兒川島芳子的一生充滿了痛苦和仇恨。川島芳子,這位本應是皇族公主的少女,卻因為父親的野心和執着,被迫遠離故土,生活在異國他鄉。

最終,川島芳子成為了一個人人憎恨的人物。她的名字成為了罪惡和恥辱的代名詞,她的行為更是讓人們對她充滿了厭惡和鄙視。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她那個執迷不悟的父親——善耆。

善耆的複辟夢想,不僅害了自己,更是害了他的孩子們。他的行為讓人們深感痛惜和惋惜,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順應時代潮流、珍惜當下生活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