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留意

作者:布谷媽媽

很多孩子,在手能塞到嘴裡後,他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吃手指,哪怕家長制止也要吃。

很多家長,也分成了兩派:

“贊同派”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以後長大就不吃了;

但“不贊同”的家長則覺得,吃手指多不衛生啊,孩子的手上那麼多細菌,一塞到嘴裡容易“病從口入”。

是以一看到孩子吃手指,“不贊同派”家長就會馬上将孩子的手拿出來,或者打孩子的手。

那孩子吃手指到底好不好呢?

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多留意。

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留意

一:“吃手指”和“不吃手指”

大部分孩子,會在幾個月開始,就喜歡将手指塞到嘴裡“吧唧”個不停,像品嘗什麼美味佳肴似的。

其實,孩子吃手指,是出于一定的心理因素。

①自我安撫

很多時候,媽媽會忙着自己的事情,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

但小寶寶又很沒有安全感,一旦發現媽媽不在身邊,他可能就會不安、焦慮。這時候,如果吃手指,他會一定程度緩解焦慮。

是以說,吃手指,其實是孩子一種自我安撫的方式。

如果他能從中學會讓自己平靜下來,那他長大後,就能發展出一定自我安撫的能力,而不會動不動情緒失控、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在焦慮、緊張的時候,我們又不讓他吃手指,而且他沒有找到其他安撫自己的方式,那他可能就在調節壓力方面的能力弱一些。

是以,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在調節情緒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

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留意

②好奇心

孩子身體最開始被喚醒的,是口和手。

尤其是他的嘴能夠得着手後,他會從“吃手指”這個動作中,發現不一樣的觸感——吃手和吃奶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他從中激發出好奇心,就會不停地通過吃手來探索這個陌生的世界。

你可以看到,孩子在能坐後,他會由吃手轉為吃腳。1-2歲能走路後,更是拿着什麼都想塞進嘴裡嘗一嘗。

“吃”這個動作,對于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探索世界、激發好奇心的行為。

如果孩子從小不被允許吃手、吃腳、吃他夠得着的安全東西,那他的好奇心可能就會被限制,慢慢就不願意去探索外界了。

吃手指和不被允許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在好奇心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留意

③執拗與順從

孩子吃手指,還有一個原因,是緩解他出牙的疼痛。

6個月以後,孩子的乳牙就開始往外冒。在長牙這幾年,他的牙龈會有一定的脹痛感。

為了緩解這種感覺,他就會吃手。

如果我們斥責孩子,不讓他吃,或者強硬打他的手。孩子可能會發展出2種反應——執拗與順從。

孩子會跟你對着幹,你不讓吃他偏吃,性格中也會多一些“叛逆”。

而另一些孩子,則可能由于“不敢”或者“羞恥”而順從,自己忍着也要服從父母的想法。

那孩子的性格中,就會多一些負面的情緒。

相反,如果我們能了解孩子為什麼吃手指,并且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幫助,那孩子處理事情時,就會更積極一些。

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留意

二:超過這個年齡要注意

如果覺得孩子吃手指不衛生,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多洗手,或者用磨牙棒代替。

但到了3、4歲,若孩子吃手指的習慣仍然沒有改變,我們就要開始關注并采取措施、提供幫助了。

因為孩子長期吃手指,可能會導緻牙齒排列不齊、咬合問題和前牙突出等問題。還可能損傷手指皮膚,形成老繭。

更主要的,是可能會讓孩子對吃手指形成依賴,找不到其他安撫自己的方式。

三:引導孩子不吃手指

想要孩子漸漸不吃手指,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幫助他改變吃手指的習慣。

①提供其他安撫方式

當孩子是因為緊張、不安而吃手指、咬指甲時,那我們就需要及時安撫他,讓他從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

我們多抱抱他,或者讓他擁抱柔軟的布偶玩具,從柔軟舒适中獲得安全感。

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留意

②轉移注意力

我們還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不知不覺就改掉吃手指的習慣。

比如看到他吃手指,我們不動聲色地讓他幫忙拿個東西,或者給他一個玩具。

他注意力轉移了,手忙起來,自然就不記得要吃手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多陪伴孩子,多了解他的情緒,多一些關注和愛,隻要他覺得安全感足夠,就不會吃手了。

③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吃手指的行為特别頑固,且影響到了生活,那我們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像我一位朋友家的孩子,5、6歲還吃手指、咬指甲,後來朋友帶孩子去看兒科醫生,了解了相關的知識後,就慢慢幫孩子戒掉吃手指的習慣了。

孩子吃手指,會是他成長中的一個過程,我們不要太緊張,順其自然,給予一定的幫助就好。

你家孩子吃手指嗎?你會怎麼處理呢?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