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阻止解放軍武統,賴清德又出一招,不料大陸未出手,台計劃先落空

作者:曹興教授

為了阻止解放軍武統,賴清德又向大陸發出威脅,沒想到大陸還沒出手,賴清德先收到了壞消息,這直接讓他的“以武謀獨”美夢破滅了。

一、自造潛艇計劃恐有變

此前,蔡英文當局為了“以武拒統”,提出了一項“自造潛艇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台軍要自己研制新型潛艇“對抗”解放軍,并且後續還會在這個潛艇的基礎上進行量産,甚至這個後續艦預計數量已達7艘,總經費已超2000億元新台币。

如今賴清德即将就職,也開始接手蔡英文手上正在推進的“工作”,而這項計劃也是其中之一。

據台媒報道,台軍自造潛艇“海鲲”号預計明年傳遞給台海軍,關于後續的7艘潛艇量産的任務,賴清德也承諾給予支援。并且台媒還表示,由于“海鲲”号後續的測試結果、部分投資外商的撤出,自造潛艇很可能會與計劃有一定出入。

阻止解放軍武統,賴清德又出一招,不料大陸未出手,台計劃先落空

(賴清德就職前接手“大雷包”)

台媒消息一出引起了島内一片熱議,此前蔡英文剛推出這項“防務政策”時,衆多群眾就紛紛潑冷水表示不看好,但台當局顯然不承認這項計劃有任何缺陷,執意要繼續推進,并且将“功勞”都歸于民進黨。

甚至在去年“自造潛艇”第一次下水時,“海鲲”号身上的許多關鍵裝備都無法安裝,島内群眾也對這艘潛艇的期盼定在“不要進水”。而不少側翼“專家”卻争先恐後放話,聲稱盡管“海鲲”号沒有配備一些先進裝備,但它的性能可以和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相媲美。

而實際情況卻是,在今年4月,該項目召集人辭去職務後,“海鲲”号的關鍵零件都沒有到位,民進黨就着急宣布下水,并且這艘自造潛艇之後是否能順利通過一系列測試,都還是未知數。

此外,有消息顯示,台海軍初步估計這7艘後續艦的制造預算已超2800億元新台币,這相比此前的預算超了800億元新台币,已經達到日本建潛艇價格的3倍。

顯然,大陸還沒對台當局“以武拒統”采取行動,台方的這項計劃先停滞了。

二、自造潛艇,進口零件

這時就有人會問起,台自造潛艇為何造價如今高,甚至後續潛艇的預算已經遠遠超出原型艇造價。

其實這很好了解,就是因為“台自造潛艇”,關鍵系統卻全靠進口。

有消息顯示,台船廠在制造“海鲲”号時,将它需要的技術進行簡單劃分,分别是“綠色”、“黃色”、“紅色”。

“綠色”是指,在台灣現有技術下,可以自行生産的裝置。

“黃色”則指,台灣自行自造比較困難的裝置。

而“紅色”就是指,在台灣現有條件下,沒有研制能力,隻能靠“進口”解決的裝置。其中就包括潛艇作戰指揮系統、潛望鏡、魚雷、飛彈等等潛艇核心裝置。

這就可以看出,“海鲲”号是集多個國家的潛艇建造技術和潛艇先進裝置于一體的,這也導緻在各種先進技術之間存在着是否比對、是否可以做到有效運作等一系列問題。這也是許多人不看好這項“台制造計劃”的原因。

阻止解放軍武統,賴清德又出一招,不料大陸未出手,台計劃先落空

(“海鲲”号是集多國建艇技術于一身的産物)

并且外界也曾多次議論“海鲲号”圍殼上存在的坑坑窪窪的“疤痕”,台方對此則宣稱是因外層鋼闆因無肋骨支撐出現的輕微凹陷現象,屬于正常現象。但有人則認為,其他國家建造潛艇都沒有出現類似情況,顯然是台船廠的技術還不達标。

三、台推進“防務政策”的原因

台當局在發展軍備的核心技術還沒掌握的情況下,就着急推進這項“防務政策”顯然是有特殊原因。

其一,是因為台方軍事實力弱,軍備較落後。

台前海軍艦長呂禮詩就拿台媒此前的報道舉例說明,“原型艇性能比台海軍現役潛艇進步了10年”,而現役的“劍龍”級潛艇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下水的,在這個基礎上進步10年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也就是說還沒進入21世紀。

換句話來講就是,如今已經進入2024年了,台海軍用的還是上個世紀的潛艇,可想而知,台軍在海上軍備落後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阻止解放軍武統,賴清德又出一招,不料大陸未出手,台計劃先落空

(台海軍使用着上個世紀的潛艇)

并且呂禮詩還用一句話簡單總結台軍現在所處的困境:前線吃緊後方緊吃,而這句話顯然打破了民進黨“以武拒統”的美夢。

其二,是因為大陸頻繁施壓,也讓賴清德清楚認識到兩岸的軍事差距,這無疑激發了其迫切的對先進軍備的需求。

不論是從台“自造潛艇”來講,還是從台研制自殺式無人艇而言,都是台當局為了阻止大陸武統,甚至是為了達到“以武促統”而做的決定。但就目前情況來講,顯然與民進黨預想的效果要差很遠。

阻止解放軍武統,賴清德又出一招,不料大陸未出手,台計劃先落空

(大陸對台的軍事活動讓台當局的要驟增)

這也就給賴清德執政留下了難題:這項計劃是否繼續開展?如何開展?

當然,不管賴清德做什麼決定,兩岸和平發展大勢、兩岸統一程序都不會因其而停滞。并且大陸在國家統一上不僅有十足的信心,也有充足的準備,用自身力量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