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作者:茶人小談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撷。”宋代徐文通把端午節的一些習俗,通過詩詞的方式都表現了出來,這裡不僅提到了粽子,還有艾葉以及黃酒,另外還有佩戴香囊等,我們着重來講講,端午節驅邪的一個傳統,它是怎麼産生的,亦或者說有哪些講究?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端午節的起源有諸多的說法,早在春秋時期,中原地區就有過端午的習俗,當時端午節的主要目的是祛病防瘴。也就是說端午節最初的含義,其實就是驅邪防病,這個在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有記載,農曆五月五日人們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舊時人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古人在端午節這天,會采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是以端午也有叫浴蘭節的一個說法。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另外,端午節也被古人稱之為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并出。據《禮記》載:端午源于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以浴驅邪。

這裡都提到了端午節,它的忌諱是比較多的,而且人們還把它看成是一個惡日,既然是這樣的日子,自然有些人就要避開,也正因為如此,民間人們就經常會說,今年端午不一般,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也就比較好解釋了。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之是以躲午,是因為這天是惡日,人們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當中,可以順順利利,也是希望不被五毒困擾,那麼整個人就會更加舒坦的度過這個苦夏。

1、 年紀比較小的孩童

在端午節的習俗當中,就有相關的記載,古時南北風俗各異,“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為“惡月”,是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周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其實就是想要讨個吉利。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2、 年紀比較大的老人

根據記載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由于易經的陰陽轉化之道,盛極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則為“亢龍有悔”;從卦辭而言,“上九”為最陽之爻,再無上升的餘地,必然要走向衰落。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年紀大的老人,最害怕遇到的就是陰陽交替,天氣突然之間的變化,這樣會讓身體難以适應,是以這樣的人也要躲午。

3、體弱多病的人要躲午

前面我們提到了,端午節最原始的一個意義,其實就是躲災防病。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古人們認為在這一天,更容易生病,尤其是對于本身就體弱多病的人來說,在這一天病情會加重。是以遇到體弱多病的人,要記得躲午。

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說“3人要躲午”,具體咋躲,為什麼要躲?

具體要怎麼躲?

躲就是躲避,我們也可以了解為盡可能的少出門,尤其是在中午的時候,端午節的午時,更不要出門去,以免給自己帶來晦氣,甚至招來不順。

端午節躲午的習俗由來已久,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比較的盛行,目的也很明确,都希望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尤其是陰陽交替的時候,本身人就容易出現身體不适,更是要注意及時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