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氪流血上市,吉利放手一搏

作者:媒體訓練營

美東時間5月10日,極氪汽車成功挂牌紐交所,李書福得償所願,親手締造了又一家上市公司。過去這些年來,吉利全方位被比亞迪遏制,對于吉利和李書福來說,極氪汽車被寄予厚望。

2020年,比亞迪乘用車的銷量隻有42.7萬輛,不到吉利汽車同期的三分之一。2021年至2023年,比亞迪銷量猛增,分别為74萬、186.9萬,302.4萬輛。2022年比亞迪戰勝吉利奪走本土品牌銷量冠軍。2023年雙方差距進一步拉大,比亞迪銷量超越了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的總和。

2023年1月,吉利汽車單月銷售21.3萬輛,以1.2萬輛優勢超越比亞迪。盡管一個月的領先不能左右全年,但對于吉利來說仍然值得慶賀。

比亞迪的業績爆發出乎吉利和行業預料,原因是比亞迪抓住了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市場機會,2022年4月比亞迪甚至官宣停止燃油車輛。未能跟上電動化是吉利重大的戰略失誤。

極氪汽車承載了吉利扭轉局面的希望,即便IPO估值和上一輪融資相比直接腰斬,但作為年内第一家上市的國内新能源車企,極氪還是創造了最快的IPO記錄。吉利需要新的故事,極氪就是那個新的故事。

成立不到四年時間,第三次沖擊紐交所成功挂牌。極氪汽車選擇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大變天的時候挂牌上市,是放手奔跑還是資本輸血?

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将開啟一部新的故事。

身陷虧損,極氪上市回血

美東時間2024年5月10日,極氪汽車正式挂牌紐交所,股票代碼為“ZK”,成為年内首家在美股挂牌上市的中國車企。

招股書顯示,極氪将發行1750萬份ADS,每份ADS對應10股普通股,發行價格區間為18美元至21美元/ADS,最高可籌集4.41億美元。此次IPO極氪的估值也達到51億美元。

極氪汽車上市首日開盤價為26美元/股,最高漲至29.36美元/股,當日收盤28.26美元/股,較發行價上漲34.57%,市值68.78億美元。對于極氪而言,這樣的IPO結果算不得一個好成績。

2021年8月,極氪汽車完成Pre-A輪,共計五億美元的融資,在英特爾、甯德時代等企業進行領投後,極氪估值89億美元;2023年2月,極氪汽車完成A輪共計7.5億美元的融資,本輪融資由Mobileye、甯德時代等企業領投,完成融資後極氪估值130億美元。

2024年,新能源車企愈發内卷,在這樣的環境下,極氪上市出現估值倒挂的情況,從結果看多少有些委曲求全,俯身上市的意味。

作為吉利汽車撬動新能源的支點品牌,這是極氪第三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2022年12月以及2023年11月均因不同原因擱置上市。

極氪汽車成立于2021年3月,今年是他獨立的第四個年頭。其前身是領克汽車新能源電動車事業部,在2020年9月成立,控股股東是吉利汽車,随後極氪獨立。

極氪汽車承載着吉利的新能源和高端化任務,但始終未能實作盈利,目前仍深陷虧損。

目前極氪汽車的在售車型有六款,極氪001、001FR、009、009光輝、007以及極氪X。這六款車型是極氪彙聚了吉利集團、領克、以及歐洲團隊三方人員組成的技術班底,共同研發出來的。

依托着強大的班底,極氪汽車的首款車型001聲名鵲起,也成為極氪汽車的銷量支柱。截至2024年4月底,極氪汽車累計傳遞超24萬輛,其中001是主力軍,占據了2023年超60%的份額。2024年全新極氪001上市後,大定數已超過四萬台。

這給了極氪汽車極大的信心,其銷售管道随着銷量的增長迅速展開。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末,極氪已經建立了24個ZEEKR中心、240個ZEEKR空間、31個ZEEKR傳遞中心;充電裝置方面,截至2023年末,極氪擁有882個充電站,包括436個超級充電站、330個超級充電站和116個輕型充電站。

但這也讓極氪汽車不可避免地陷入虧損,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極氪汽車總營收分别為65.275億、318.994億和516.726億元;淨虧損分别為45.143億、76.551億和82.642億元,三年時間累積虧損超過200億元。

極氪流血上市,吉利放手一搏

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虧損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即便是蔚小理三家新勢力,虧損也是常被讨論的點。蔚來、小鵬2023年分别虧損了207.2億和103.8億。

但蔚來和小鵬的現金流比較充足,截至2023年底,蔚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573億元,小鵬457億元。

相比起來極氪僅有41.05億元,這也是極氪最大的不足。極氪汽車需要資金輸血,是以在短時間内多次沖擊IPO。

上市對于極氪而言并非水到渠成的按部就班,而是大環境愈發内卷下的放手一搏。

吉利輸血支撐,上市才是考驗的開始

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極氪汽車隻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完成IPO,這樣的速度堪稱“曆史最快”。這背後離不開“汽車狂人”李書福對極氪的傾力扶持。

對于李書福而言,極氪汽車就像是自己的“親兒子”,多年來傾力為其打造供應鍊體系。001作為極氪的第一輛車,是基于浩瀚SEA架構研發的,而浩瀚SEA正是由吉利和百度共同打造,耗資近200億元。

極氪流血上市,吉利放手一搏

此外,極氪的Falcon Eye Vidar鷹眼視覺融合感覺系統、車身結構和骨架也都源于吉利。

在001推出之前,李書福将不少優質資産并入極氪,為其提供收入來源。比如向吉利集團銷售電池等零部件,以及提供研發服務等等。

招股書顯示,極氪在2023年向吉利控股提供24.978億元研發服務、出售84.618億元電池及其他零部件;2023年,極氪向吉利汽車出售32.626億元電池及其他零部件、向吉利汽車關聯公司出售了27.303億元的電池及其他零部件。

此外,李書福還向極氪提供了113億元的貸款。2022年4月,浙江極氪與浙江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10年的貸款協定,本金總額為人民币97億元。2022年11月,子公司甯波威睿與浙江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訂立本金總額為人民币16億元的10年期貸款協定。

極氪上市後,李書福也擁有了極氪的1951009520股普通股,有着78.8%的投票權。

李書福全力輸血,但極氪汽車并沒有按照初期預想走的那麼順利。短時間内成功沖擊IPO也讓極氪有了新能源車企的通病,比如智駕研發問題過多,市場營銷以及越賣虧得越多等等。

去年十月,浙江海甯的一場交通事故,一輛極氪001在高速上撞死了翻越護欄的行人,在事故過程當中,極氪汽車上搭載的AEB(自動刹車)等多項輔助駕駛功能均未能發揮作用。

極氪對此的解釋是事發時車速超過了AEB的工作範圍,進而無法成功激活AEB。

不久前,山西運城的問界M7交通事故,事發時出現的智能駕駛功能失靈,也成為了全社會的熱議焦點。

那麼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樣的低階智能輔助駕駛是否就是雞肋功能?無論日常使用效果多好,但關鍵時刻無法站出來保命,光憑這點就足夠一票否所有。

與其他品牌相比,極氪的智能化并未走在時代前沿,目前極氪汽車智能駕駛主要方案應用的是Mobileye方案,這與目前主流的高階智駕還是有些差距。

目前華為ADS 2.0、小鵬NGP等高階智駕方案均采用了高精地圖,對比起來Mobileye的REM地圖在采集完成度等方面完全不占優勢。基礎設施的缺陷,算力的影響,使得近幾年來包括特斯拉、寶馬、蔚來和理想等主流車企紛紛與Mobileye停止合作。

與Mobileye綁定過深的極氪汽車,結合CEO安聰慧定下的“2025年銷量達到65萬輛”和“全球豪華電動車品牌前三”這兩大目标,上市後失去吉利輸血的路,似乎要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2024,新能源車企的内卷元年

近一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改變似乎很大,新能源車的市場地位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被擺的很高,反而是各大車企之間的内卷愈演愈烈,随着時間的推移,新能源也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個供給過剩的市場。

今年2月,蘋果公司砍掉汽車業務,宣布停止“蘋果汽車”的開發,并解散了負責自主電動汽車研究的特别項目組。對于蘋果而言,探索多年遲遲未能落地,或許已經失去了占領市場的最好時機,不得不及時止損。

2024年,曆時三年的小米汽車成功問世,并且一上市就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攪局者”,定價二十萬出頭卻有着堪比保時捷的靓麗外表。一小時幾乎充滿電,六十塊錢八百公裡……,在配置、服務等方面,小米汽車稱得上高成本效益。

首批車主還享受了CEO雷軍親自開車門的待遇,“千億總裁為我開車門”,有車主表示爽文都不敢這麼寫。上市不久,小米SU7的鎖單量就超過十萬,小米汽車也成為了消費者的又一大選擇。

對于消費者而言,新能源汽車的可選項越來越豐富,成本效益高的新能源汽車也不再局限于從前的幾家企業。

行業競争加劇,新能源企業開始内卷。價格戰、智能戰、出海戰,新能源汽車行業翻了個天。

首先掀起價格戰的是老牌國企比亞迪,作為新能源轉型較為成功的國産汽車品牌,比亞迪在2月19日宣布将旗下的兩款車型,秦PLUS DM-i榮耀版和驅逐艦05 DM-i榮耀版起售價分别下調至7.98萬元和7.19萬元。這是國産新能源汽車混動車型價格首次下探至7萬元區間,這一售價甚至已經低于很多同級别燃油車的指導價。

随後五菱、哪吒、長安等多個汽車品牌也宣布調價,新年伊始,奠定了年内價格戰的主旋律。後釋出的小米汽車,其最終定價也是低于市場預期。

智能化方面,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都是提升人車互動體驗的重要闆塊。2023年,随着Open AI釋出的Chat GPT成功掀起浪潮,這一年也被稱為AI元年,各種大模型井噴而出,也被應用在各個領域。

在新能源汽車的應用當中,AI不僅讓車輛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同時也在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技術的不斷疊代,人工智能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AI技術和汽車的結合,也是車企智能化的主要競争方向。

極氪流血上市,吉利放手一搏

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增速超過傳統燃油車,占汽車出口總量的24.5%。

目前比亞迪、吉利等巨頭企業均将出口視為核心戰略。而出口的核心前提,是技術水準的提升和供應鍊的不斷完善。

各方面競争的加劇譜寫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篇章,無論是小米汽車、極氪汽車還是蔚小理,他們都是新篇章當中的重要音符。

2024年,新能源開啟了新故事,作為年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國内新勢力,極氪汽車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嶄新卻充滿競争、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