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鋪天蓋地的諜戰劇,大都胡編亂造,違反了曆史上地下黨的鬥争方針

作者:知兵堂光亭

老周

摘要:最近幾年,國産影視劇中最火的莫過于諜戰題材,諜戰劇如雨後春筍,幾乎成了最霸屏的最火題材,但其中水準上乘的佳作基本沒有,絕大多數都是胡編亂造,不僅沒有真實的曆史原型,而且完全沒有邏輯和常識,甚至徹底違背了當年地下黨十六字鬥争方針。

鋪天蓋地的諜戰劇,大都胡編亂造,違反了曆史上地下黨的鬥争方針

最近幾年,國産影視劇中最火的莫過于諜戰題材,諜戰劇如雨後春筍,幾乎成了最霸屏的最火題材,2023年就有《潛伏者》,《無間》,《薄冰》,《驚弦》,《蜂巢》等劇上線,今年還不到半年就有《追風者》,《哈爾濱一九四四》,《暗夜與黎明》,《群星閃耀時》等劇上線,之後還有《夢外灘》,《孤舟》等劇也即将上線。但其中水準上乘的佳作基本沒有,絕大多數都是胡編亂造,不僅沒有真實的曆史原型,而且完全沒有邏輯和常識,甚至徹底違背了當年地下黨十六字鬥争方針。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說,這麼多諜戰劇都被你說得一錢不值,那麼就沒有好的諜戰劇嗎?

當然有了,老周認為有兩部諜戰劇可以稱得上“神作”,是國産諜戰劇的天花闆。

一部是2008年上線的《潛伏》姜偉導演,孫紅雷,姚晨主演。講述的是軍統天津站的餘則成,是如何被策反,向地下黨提供情報的故事。尤其是劇情設計,因為陰差陽錯不得不安排了一個遊擊隊長來做餘則成的搭檔,是以引出了很多喜劇沖突,使得整部劇在緊張驚險的氛圍中還多了一些诙諧幽默。而且劇情中的故事都是有曆史原型的,隻不過都彙聚到了餘則成這個虛構人物的身上。餘則成這個人物在曆史上是沒有基本上能對号入座的原型。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全劇在邏輯上沒有硬傷。這本來應該是諜戰劇最起碼的要求,但現在卻成了絕大多數國産諜戰劇都達不到的天花闆。

鋪天蓋地的諜戰劇,大都胡編亂造,違反了曆史上地下黨的鬥争方針

另一部就是2017年上線的《風筝》,柳雲龍導演,柳雲龍,秦海璐主演。柳雲龍被譽為“諜戰教父”,自導自演了好幾部諜戰劇,老周認為《風筝》堪稱柳雲龍諜戰劇的巅峰之作。講述的是一個打入軍統潛伏多年的卧底,卻和上線失去了聯系,即便到了解放後真實身份也難以得到确認。但他還是幫助組織清除了打入我黨内部多年的軍統潛伏特務,表現了對信仰的堅定。這部劇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但在現實中潛伏在對方陣營當卧底的,下場大都很悲催。《風筝》隻不過第一次用影視劇的手法展現了這個情況而已。

另外還有兩部諜戰劇雖然相比《潛伏》和《風筝》都差一些,但總體也很不錯,可以算得上是佳作。一部是2012年上線的《懸崖》,劉進導演,張嘉譯,宋佳主演。這部劇的整體氛圍非常凝重,甚至有些壓抑。張嘉譯以及飾演反派警察廳特務科長高彬的程煜演技非常到位,為這部劇增色不少。但是女一宋佳的演技相對來說就拉胯了,再加上劇情在邏輯上還是有點問題,尤其是最後周乙為了救宋佳飾演的顧秋妍而自投羅網,就明顯不合邏輯,也違反了當時地下鬥争的紀律。是以在總體上要比《潛伏》和《風筝》遜色。

鋪天蓋地的諜戰劇,大都胡編亂造,違反了曆史上地下黨的鬥争方針

還有一部是2005年上線的《暗算》,柳雲龍導演,柳雲龍,王寶強,陳數主演。全劇分為《聽風》《看風》和《捕風》三個篇章,其中前兩篇《聽風》和《看風》分别是監聽和破譯密碼為題材,這在國産諜戰劇中也是比較少見的,是以很引人入勝。不過第三篇《捕風》講述的是1930年代地下黨打入國民黨内部的卧底故事,那就是漏洞百出了,是以拉低了整部劇的水準。

《懸崖》和《暗算》雖然比《潛伏》和《風筝》要差了一個檔次,但比起絕大多數的國産諜戰劇,還是要高了不少。是以,這四部劇可以算是國産諜戰劇的頂級作品了。

而絕大多數國産諜戰劇,要邏輯沒有邏輯,要常識沒常識,更不符合曆史真實,除了故弄玄虛,就沒有什麼好說了。而且這些諜戰劇基本上都是以抗戰和解放戰争為時代背景。而恰恰是這兩個階段,在中共情報曆史上并不是最高光的時期,尤其是抗戰時期,由于之前“左傾”思想的錯誤影響,加上紅軍主力放棄蘇區進行長征,與白區地下黨中斷了聯系,使得地下黨遭到了嚴重破壞。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以後,中共開始着手恢複白區的地下黨組織。40年5月4日,毛澤東指出在國民黨統治區(包括被日軍占領的淪陷區)的十六字工作方針,“蔭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這個方針貫穿了整個抗戰和解放戰争,堪稱是地下鬥争的總方針。尤其是在抗戰期間,地下黨主要是恢複組織,積蓄力量。除了潘漢年通過關露與汪僞高層以及特工總部76号接觸,擷取情報——後來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建國後潘漢年被關押長達22年,最終死于獄中,幾乎沒有什麼很亮眼的經典事例。

鋪天蓋地的諜戰劇,大都胡編亂造,違反了曆史上地下黨的鬥争方針

解放戰争期間,地下黨主要工作重心是策反和統戰,例如淮海戰役中,第三綏靖區副司令何基沣、張克俠率部起義,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率部起義,以及渡江戰役中,江陰要塞參謀長王德容、參謀主任吳廣文、炮台總台長唐秉琳率江陰要塞起義……這些起義都對戰争的程序産生了重大影響。

另外,也通過國民黨高層擷取情報,例如國民黨參謀次長劉斐、吳石、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

而像很多諜戰劇裡所出現的地下黨與日軍、76号以及軍統發生槍戰,甚至是在鬧市街頭交火,在曆史上幾乎是沒有的。

在地下黨鬥争曆史上,真正驚心動魄的是1927年8月至1933年2月的中央特科,這是周恩來一手建立的情報、安全保衛機構,特科雖然前後隻存在了八年,而其中真正比較活躍的時期也不過隻有五六年,但是對于中共的情報和保衛工作卻是意義極其重大,之後成立的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衛局、抗戰時期成立的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中共中央社會部、中共中央調查部以及中共建國後成立的公安部政治保衛局、國家安全部都是由特科一脈相承,是以特科就是中共的情報和保衛組織的鼻祖。

特科成立之初下設第一科(總務科)和第三科(行動科),後來又增設了第二科(情報)和第四科(電訊)。在特科的4個科裡,第三科行動科是名聲最響的,第三科擔負兩大任務,一是對中共中央機關和主要上司人的安全保衛,這也是後來特科上司人顧順章被捕叛變,導緻中共中央無法在上海立足被迫撤往将死中央蘇區的原因。二是懲治對中共造成重大損失的叛徒和敵方人員,其中負責懲治叛徒的行動隊叫“紅隊”,也叫“紅色恐怖隊”,更有個“打狗隊”的别名,當時在上海絕對是名聞遐迩。

鋪天蓋地的諜戰劇,大都胡編亂造,違反了曆史上地下黨的鬥争方針

紅隊最初是在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中的勞工武裝糾察隊中精選出的政治堅定、槍法精準又熟悉上海情況的人員組成,成立之初隻有4支手槍,五六個人,到1929年8月就已經發展到40多人,不但有左輪、駁殼槍,還有催淚手榴彈(當時叫化學手榴彈),甚至還能夠通過關系從駐浦東的國民黨軍隊中調來機槍,可謂裝備精良,人強馬壯。

被紅隊刺殺的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後來中統的前身)的重要人員有何鑒清、馬紹武、錢義璋等人,其中馬紹武原名史濟美,是黨務調查科特工總部上海區區長,黨務調查科在上海的最高負責人。

被紅隊懲處的叛徒比較有名的有:何家興、賀稚華和白鑫,還曾經負責保衛在上海租界秘密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組織過武裝營救羅亦農的“劫法場”行動,可惜由于儲存槍械的油脂來不及清除而功虧一篑。

地下黨著名的“龍潭前三傑”錢壯飛、李克農、胡底都是特科成員,而他們的故事也是驚險曲折驚心動魄。

特科的這些行動,都是極富傳奇性,甚至連好萊塢大片都拍不出來,遠遠要比現在國産諜戰劇那些閉門造車胡編亂造的情節要精彩百倍,完全可以說秒殺現在的任何一部諜戰劇。但是非常可惜,特科的這段曆史,卻鮮有影視作品來表現。

鋪天蓋地的諜戰劇,大都胡編亂造,違反了曆史上地下黨的鬥争方針

至于抗戰中的諜戰,主要是軍統和汪僞76号特工總部之間的特工戰,以及軍統一系列的鋤奸行動,每一件都可以拍一部精彩的諜戰劇。例如李安的影片《色戒》就是以中統外圍人員鄭蘋如色誘刺殺76号主任丁默邨的曆史事件僞醫源型的。但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這些也很難被拍成影視劇。

如今的國産諜戰劇,放着這麼多驚心動魄的真實曆史素材不用,卻偏偏閉門造車胡編亂造,實在是令人歎息。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網名光亭,長期從事軍事戰史研究,曾多次在鳳凰衛視、上海電視台擔任軍事欄目嘉賓。出版過二十多本軍事書籍,可在微店“知兵堂書店”、某寶網店“知兵堂書店”上咨詢購買。現在喜馬拉雅上有個人專欄“老周軍事”,制作軍事類音頻節目。在各大視訊平台都開設“老周新觀察”視訊号,解讀軍事熱點,敬請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