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作者:星空财富BJ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3月28日,小米汽車釋出上市,又一次點燃了國産新能源汽車的熱度。也就在同一天,小米投資的智能駕駛公司縱目科技向港交所遞表,開啟香港市場的征程。這次縱目科技棄A赴港,不知道能否搭上小米Su7的東風?

據悉,在征戰港交所之前,縱目科技曾在2022年11月向科創闆遞表,隻不過公司在經曆了上交所問詢後,于2023年9月撤回了上市申請。

在當下,縱目科技巨額虧損窟窿難填,業績拐點也尚未出現,同時公司應收賬款高企,依賴大客戶,股轉價格存疑等諸多問題,都将成為其上市路上的攔路虎。

一、虧損16億,何時有業績拐點?

縱目科技于2013年在上海成立,主要為車企客戶提供全面自動駕駛功能的解決方案,同時公司也自主開發自動駕駛能源服務機器人。

經過多年的發展,縱目科技也成功跻身行業頭部企業。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2022年銷售收入計算,在公司總部位于中國内地的供貨商中,縱目科技在多個領域均處于行業前五的狀态。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行業排名情況 由《招股說明書》整理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縱目科技已經就50款車型與16個OEM(汽車原始裝置制造商)實作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量産,同時涵蓋2022年中國銷量排名前10的所有OEM(據了解前10名OEM占中國市場乘用車總銷量的72.1%)以及多家中國其他主要新能源汽車品牌開展業務合作。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經營亮點 摘自《招股說明書》

然而,雖然在市占率上表現不俗,但是縱目科技的業績卻沒能交出一份好答卷。《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2023年(簡稱:報告期),縱目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别為人民币2.25億元、4.69億元和4.98億元,整體增長121.33%,然而,同期公司的淨利潤分别為-4.34億元、-5.88億元和-5.64億元,整體虧損達到15.86億元,即便是調整後,虧損也達到13.75億元。從每年虧損的金額來看,業績拐點尚未能達到,何時能實作盈虧平衡都還不好說。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經營業績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不難發現,在2021年和2022年,縱目科技的毛利率都為負,與此同時,報告期内研發開支和一般行政開支的占比整體太高。作為高科技企業,研發開支占比過高還相對能了解,不過平均占比超過40%的一般及行政開支确實畸高,而且,高比例大金額的研發開支也需要紮實的業績作為基礎,否則難以為繼。

後續如若縱目科技無法将相關費用控制到合理範圍内,公司想要扭虧為盈恐怕很難。也難怪上交所在問詢時曾對其持續經營能力持有懷疑态度。而除了要解決長期盈利的問題外,如何解決眼前的現金流問題,同時增強自主生存能力也很是迫切。

二、依賴大客戶,現金流極度吃緊

由《招股說明書》可知,公司目前尚未能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經營性現金流常年大額流出,報告期内,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達到14.75億元,公司隻能依靠持續的外部融資來補血。可是縱目科技的融資性淨流入金融也在斷崖式下跌,2021年為12.89億元,而2023年僅為1.53億元,這幾項綜合下來也導緻公司整體的淨現金流從2021年的7.99億元下降到3.57億元,降幅達到55.32%。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公司現金流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然而公司2023年全年的研發開支和一般及行政開支總額就達到了5.67億元。也就是說,現有的現金流,都難以支撐公司一年的開支。而公司在展業過程中存在的大客戶依賴,或許會進一步加劇公司在現金流上的問題。

報告期内,縱目科技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同期總收入的72.5%、88.7%和93.0%。其中,2023年理想汽車、賽力斯、長安汽車、岚圖汽車和一汽集團成為公司的前五大客戶,貢獻了高達93%的營收。

在大客戶營收占比逐年提高的同時,公司整體的應收款項餘額也在逐年增加,從2021年的2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2.62億元,整體增長31%,對應的,應收款項的減值撥備也從833萬元增加至2200萬元,漲幅達到164.11%,遠高于應收賬款的漲幅,這說明,現有應收賬款的收回風險正在快速積累。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應收款項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除此之外,在展業過程中,大客戶業務占比過高便容易形成大客戶依賴,進而降低公司對客戶的議價能力,影響機關營收,同時形成的大額營收,也是被大客戶侵占利益的一種表現,容易導緻公司整體經營風險的聚集。

作為市場曾經的當紅炸子雞,筆者覺得縱目科技的發展,受益于資本,也受困于資本。

三、股轉價格存疑,估值倒挂如何解?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此次IPO申請前,縱目科技完成了近10輪融資,累計獲得股權融資金額達22.47億元。在2023年的E輪融資中,融資成本為93.56元/股,按此計算,縱目科技在一級市場上的估值超過90億元。

巨虧難補!小米投資的這家智駕獨角獸,上市路茫茫

每股成本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當然,縱目科技在以往的多輪融資中,不僅有增資擴股,也伴随着老股轉讓。隻不過存在着,同時期增資擴股和老股轉讓的價格差異過大,不得不讓人疑惑。

在2021年12月,投資人複樸新世紀和東陽冠定以93.56元/股的價格進行增資擴股,與此同時,公司持股平台甯波縱目以56.48元/股的價格将其持有的公司226.29萬股股份轉讓給東陽冠定,二者之間的價格差異達到39.63%。一般情況下,老股轉讓确實是會低于增資擴股價格,不過二者的差異一般不會太大,保持在20%以内,一旦差異過大,确實讓人懷疑是否有利益輸送的問題。

而且,在科創闆遞表前夕,有多位股東以老股轉讓的形式,套現離場。難道是因為對公司的前景并不看好嗎?

又說到本次港交所沖刺,筆者認為縱目科技存在的估值倒挂問題也不容忽視。筆者選取了上市不久的知行汽車科技(01274.HK)來做對照。目前知行汽車科技最新的市淨率為18.10,市銷率16.661,按照截至2023年底,縱目科技3.66億元的淨資産以及4.98億元的淨利潤來計算,其算出來的兩個合理估值分别為66.17億元和82.97億元,均低于一級市場上90億元的估值水準,不知屆時股東們是否願意虧本發行。

行業的浪花逐漸平息,市場對智能駕駛的燥熱情緒也慢慢歸于平靜,持續盈利性成了市場考核企業的重要名額。在當下,不能盈利的企業,市場投資者确實難以給到高估值。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