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作者:越玩越野

我曾問老男孩4x4日行者:如果沒有越野,你業餘會做什麼?

他很快回複說:那估計除了打籃球就是打遊戲了。

當然,沒有如果。

從事IT行業的工科男老曾在35歲那年,愛上了越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兩年後,已成為日行者·遊俠的老曾換了一台普拉多LC120,專注而堅定的走向了荒野無人區。

于是,一個普通男人本會無聊的中年生活發生“巨變”,鮮活了起來。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本期「56·越玩越野人車計劃」也是「普拉多的朋友們」系列特稿,想跟你講講老男孩4x4探險隊隊長日行者的故事,一個關于中年男人因為熱愛而給生活開了一扇窗,開啟另一種探險人生的故事。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特别提示:表述需要,本文采用第一人稱

01

我生于70年代末,大學畢業後留京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成為IT人,生活平順但多少有點無趣。

35歲,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因為那一年,我發現了還有越野這樣一件好玩的事,在那之前,我的人生字典裡連旅行都沒有,更别說越野探險。

一開始,我并不懂越野和車,甚至買了一台城市SUV誤以為那就是越野車,開着它一到周末就往北京的越野聖地潮白河跑。

在潮白河,我交了越野的朋友,開了眼界,也慢慢懂了點越野。

後來,我像中毒了一樣迷戀上沙漠越野,每周都去庫布齊、翁牛特,豁沙練技術,一點點地增加挑戰難度。

我把那台城市SUV做了升高改裝,也把它的可玩性幾乎發揮到了極緻。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02

2014年10月,是我第一次上高原,為了尋找長江源頭。出發前查了很多資料,自以為做足了功課,就約上幾個開硬派越野車的朋友出發了。

幾個無知無畏的越野愛好者,當然是被大自然給“教育”了,期間經曆了直接挖了三天才出去的陷車。

夜裡凍得要命,高原上挖車,真令人崩潰。但荒野裡的一切都令我興奮,而長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帶給我的震撼,足以抵消一路的折磨與疲累。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也是那次之後,我把幾乎被虐散架的SUV換成了在西部看到最多的越野車:普拉多。

也自此,我正式開啟了在荒野的人生探索。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03

我有了普拉多後的第一次高原極限之旅,直闖羅布泊+阿爾金+庫木庫裡。

如今回憶起來,敢這麼幹,真是帶着無知無畏的勇氣。

2015年10月,我和好友鴕鳥,我開普拉多,他開超級維特拉,又是自以為做了充足的準備,實際上狀況百出。隻能說我們運氣極好,經曆了一些狼狽的煎熬,甚至油箱都幹到滲油了,但終歸是平安回家了。

這一行,我心中的地理視窗被徹底打開了,荒野遼闊值得探索的很多,我徹底迷上了自由、遼闊、神秘、充滿魅力的荒野無人區。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也是在那年10月,我有一個朋友因為沙漠越野發生了嚴重的事故,最終不幸離開。這件事對我的打擊極大,為朋友難過的同時,我對沙漠的瘾一下就散了,戒了。

我也曾以沖大沙山、挑戰高難度為樂,但那之後再也沒興趣去做一些看起來很酷炫但其實危險而沒意義的動作了。

自此,我就把沙漠定義為我能穿越過去就可以了。玩越野的安全意識以慘痛的代價迅速提升。

還是在這年10月,我發起和朋友們組建了老男孩4×4。這是一個以興趣為導向、以探索無人區為主的越野車隊,初始隊員大多四十歲左右,各自有自己的事業,但熱愛荒野,想要科學探索。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後來,我們這支隊伍在不過幾年的時間裡,就協同出品了一系列探索無人區人文地理曆史的紀錄片。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老男孩4x4的部分紀錄片

04

我至今是上班族,一年隻有兩次大出行的機會,一次五一前後,一次十一前後,每年都要為出行努力的調出時間。

車隊成立半年後,我策劃了一次大型穿越活動,由北向南連穿高原三大無人區。

這次穿越的“奇遇”一定程度讓車隊火了一把:在勒斜武旦湖我們不幸遭遇冰湖沉車,但卻意外發現并帶回了在羌塘失蹤一年半的騎行者李聰明的遺物。

但事實上勒斜武旦湖沉車那天,對我來說是目前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

我至今仍記得,那年4月25号前後一系列的“巧合”。

頭天,在太陽湖遭遇大雪,我們不得不提前就地紮營。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第二天,我們先是“作死”的放棄原定軌迹,想探索新路線;而後又“作死”的非要走勒斜武旦湖北岸。北岸極陡,幾乎無法行車。

然後,我們先是遭遇了可怕的冰湖沉車,水深1.5m,冰厚30cm,沒有破冰的經驗,經曆了近乎絕望的七小時艱難救援;後來,車拉出來了,但卻壞掉無法啟動;到了晚上,還有三個隊友高燒39度,在高原,這是會出人命的。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勒斜武旦湖在三大無人區交彙的地點,往各個方向的直線距離幾乎都是250km(實際行駛距離約500km)。

當時,沒人說出口,但所有人都對能否順利走出去感到擔憂。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我們把李聰明的自行車立了起來,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儀式緻敬孤騎者。并祈禱如果能順利走出去,那麼一定要找機會回來給李聰明立個碑。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隔天,發高燒的三人,意外的全好了。

大家很受鼓舞,最終決定往南走。那台壞掉的車,拖上,盡全力拖到不能拖為止。

後來,我們一路翻過高原的雪山,穿過崗紮日峰南的軟沙地,越過水大到滔天洪玉泉河,拖過一片片沼澤……

拖啊拖,500km,拖了足足4天,拖過了雙湖,拖到了安多,把本可能會被棄掉的車,拖回了人間。

拖的是車,也是不抛棄不放棄的情誼。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這次經曆又一次給我狠狠的敲了一記警鐘:無人區并不簡單,甚至是可怕的,不該貿然闖入,因為不是每次都能有好運氣脫險的。

回來後,我長久的陷入檢討:自己盲目地穿越探險價值何在?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05

2017年,仍在“檢討”中的我意識到自己喜歡上曆史了,特别是對漢唐史很是着迷。

喜歡的東西,我總要研究到透徹了才肯罷休。

某一刻,我忽然想到要把我了解的,在實地穿越中記錄下來傳遞出去。這樣是不是更有價值和意義?

于是2017年4月,我主導拍攝了紀錄片《精絕探秘》,在羅布泊範圍内完成了幾乎所有春秋-漢代的曆史遺迹的探索,又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找尋到了精絕古城。

也自此,我正式開啟了以越野之名去探索荒野無人區地理人文曆史之實。找尋曆史的痕迹、追溯文化的起源,記錄下來,傳遞出去。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06

再後來,老男孩4×4車隊的很多次大型穿越,都多少帶着點使命感。

我過了單純玩的時期,也沒有了想證明自己牛逼的那個勁兒了。就想做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也是以,後來就有了緻敬在羌塘走過的軍人、烈士、英雄、孤騎者的《N35英雄之路》;探索克裡雅河流域的曆史變遷,克裡雅人的遷徙的《克裡雅之魂》;還原了樓蘭後裔羅布人的遷徙路線及近代羅布泊不為人知的建設變遷的《羅布之魂》;還原了“大海道”這條漢唐古道的曆史定義和變遷《守海之道》等一系列探索荒野無人區人文地理曆史的紀錄片……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當然,我們後來也重返了羌塘為李聰明立了碑;後來又為幫一位陌生老兵實作心願,三進羌塘尋找到烈士李振泉的犧牲地,在振泉湖為其立碑緻敬。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重返羌塘為李聰明立碑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在振泉湖為烈士李振泉立碑

英雄不該被遺忘。我們能做的不多,能向烈士緻敬,能為英雄的家人做一些事,我和朋友們也榮幸、感激、驕傲。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07

在不便出行的那三年,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做分享。從長紀錄片轉向短視訊,用最真實的經驗分享高原無人區極限探索故事,分享西域探秘,分享穿越用車、裝備、線路的經驗等等,内容大多都是實用的幹貨。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我覺得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才更有意義,否則有些内容我研究是深刻,但吹牛B别人都不一定聽的懂。不如分享出去,還能吸引一些同頻的朋友。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無人區穿越這件事本身就很小衆了,多認識一些朋友很難得。而大家如果能從我的分享中有所收獲,那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動力和成就。

08

算起來,今年距離我第一次去高原荒野探索,恰好十年;也是普拉多,陪我的第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這十年,普拉多屢次陪我在荒野無人區極限穿越;陪我看遍荒野,踏遍河山,陪我去冒險,去探索;陪我從無知盲闖的越野小白,成長為了一個還算有資曆的越野人;也陪我走過擁堵的上下班路,而因為它在,讓日常都鮮活美好了起來。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我很感激,因為普拉多的陪伴,我始終守着初心,純粹的享受着熱愛越野帶來的樂趣。

人到中年,能有個純粹的愛好和一幫純粹的朋友,是人生幸事。而擁有一台陪我經曆過許多的極限考驗卻仍舊強悍的夥伴,也是人生幸事。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一個中年男人和普拉多的十年

未來,我應該會選擇一台新普拉多,但也不想丢下我這台LC120,因為它早已不是一台車,而是給予我十年有趣人生的最強支撐的夥伴。

不過要說有什麼遺憾的,那得是我遇見普拉多不夠早,雖說已陪我了十年,我還是覺得短;以及,我很喜歡新普拉多,但它的售價對我這個上班族來說,我還得再努力一點,才好更輕松的和它相伴。

文|燕七 圖|老男孩4x4 日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