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廠積極引進,人形機器人加速“湧向”制造業

作者:新戰略移動機器人

近期,Tesla Optimus官方賬号在社交媒體X上釋出了一段視訊,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在特斯拉工廠中“打工”的實際應用場景。并配文說,“最近正在努力變得有用!這段90秒的示範視訊不僅展示了Optimus的高效工作能力,更預示着通用人形機器人行業将迎來新的爆發。

視訊中,Optimus機器人正在特斯拉工廠的生産線上忙碌地分揀電芯。這背後是Optimus的端到端神經網絡經過精心訓練的結果,使其能夠準确地對特斯拉工廠的電池單元進行分裝。值得一提的是,Optimus的所有操作都在機器人的FSD計算機上實時運作,僅依靠2D攝像頭、手部觸覺和力傳感器等簡單裝置,便實作了高精度的操作。

目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從實驗室邁向産業化的關鍵節點,尋找合适的落地應用場景成為所有人形機器人廠商發展的重點,其中,制造業正在成為人形機器人率先落地應用的主要場景。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制造企業工廠引入人形機器人,開始測試應用。

麥格納國際

今年4月,人形機器人開發公司Sanctuary AI宣布正在與汽車制造群組裝廠商麥格納國際公司建立新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通過擴大這種合作關系,Sanctuary計劃為麥格納的制造工廠提供通用人工智能機器人。

麥格納作為歐洲知名汽車制造群組裝工廠,為包括梅賽德斯、捷豹和寶馬在内的多家頂級汽車制造商制造群組裝汽車。麥格納自2021年以來一直是Sanctuary AI的投資者。不久前,埃森哲與麥格納宣布了對Sanctuary的投資,具體金額未公開。

麥格納先進制造創新副總裁Todd Deaville表示:“麥格納很高興與Sanctuary AI合作,共同實作推動制造業未來發展的共同使命。通過将通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內建到我們的制造設施中來執行特定任務,我們可以增強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産品的能力。”

随着 Sanctuary AI 開始推進對Phoenix機器人的商業化,該公司還計劃與麥格納簽訂合同,以便未來合作生産部分機器人。Sanctuary 聲稱,找到合适的制造合作夥伴來大規模生産機器人是最佳的外包方式,而且制造對于任何機器人初創公司來說都不應是核心任務。

,時長00:40

現代汽車

4月17日,波士頓動力在其官網上放出視訊,推出新Atlas人形機器人,新Atlas采用電驅動形式,标志着人形機器人先驅者波士頓動力繼續看好人形機器人這一領域,并且在技術路線上轉向電驅動方案。

此前波士頓釋出的視訊中,波士頓動力Atlas已經成功學會了搬運中等重量的汽車零件,展示了其在運動控制方面的新進展。

随着電動版Atlas的推出,波士頓動力CEO Robert Playter表示将與現代集團合作,共同持續展示人形機器人在實驗室、工廠和生活中的能力,并協助進行以合理的成本制造機器人。

移動機器人産業聯盟,贊13

蔚來汽車

據蔚來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對于人形機器人本身的思考和認識,蔚來汽車在2023年組建了一個人形機器人“戰隊”。主要關注人形機器人的底層技術,包括算法,動态感覺,大模型,并進行了一些研究。

蔚來汽車在“人形機器人造車”上主要進行了兩個嘗試,一是将類人機械臂固定于狹小空間内,利用5G、視覺算法等進行多任務作業,二是人形機器人的部分定項質檢等。

蔚來汽車主要完成了人形機器人跟生産制造系統工具融合,同時也利用這個人形機器人搭載視覺感覺器,對車輛外觀進行采集,利用算法對圖像進行品質判斷,實作整車檢查的功能。

移動機器人産業聯盟,贊18

梅賽德斯·奔馳

3月16日,梅賽德斯·奔馳和人形機器人公司Apptronik共同宣布達成了一項重要協定。在協定中,梅賽德斯·奔馳将引入Apollo機器人到其工廠,以測試人形機器人在汽車環境中的應用。

Apptronik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eff Cardenas表示,梅賽德斯計劃利用機器人和Apollo來完成一些低技能、體力消耗大的任務。例如,檢查車輛零部件、将零部件送到裝配線供勞工組裝,并傳遞組裝好的零部件等。

目前,還不清楚此次測試中将用到多少台Apollo機器人。梅賽德斯·奔馳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Jörg Burzer表示:“為了打造最令人向往的汽車,我們不斷推動汽車生産的未來。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進步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

大廠積極引進,人形機器人加速“湧向”制造業

寶馬工廠

2024年年初,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Figure宣布與汽車巨頭寶馬達成一項重要協定,正式将其人形機器人引入寶馬的汽車制造工廠。

這是Figure自2022年成立以來簽署的第一份商業協定。雖然該公司沒有透露寶馬将使用該公司的多少台機器人,但Figure的首席執行官Brett Adcock表示,雙方的合作将從少量機器人開始,如果達到了性能目标,就會擴大使用規模。

大廠積極引進,人形機器人加速“湧向”制造業

具體而言,寶馬計劃在其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工廠部署Figure的人形機器人Figure 01。該工廠是美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制造工廠,目前有11,000名員工。Figure的機器人将在接受特定任務教育訓練後,逐漸在未來12-24個月内整合到車身工廠中的房間、钣金和倉庫等制造流程中。

Brett Adcock表示:“通用人形機器人的潛力完全未被發掘。” 他進一步指出:“我們的機器人将使公司能夠提高生産力、降低成本,并創造一個更安全、更一緻的工作環境。”

可以看出,汽車生産作為最成熟的制造業,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在制造業落地的第一站。去年1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到,要面向惡劣條件、危險場景作業等需求,打造特種應用場景下高可靠人形機器人解決方案;聚焦 3C、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打造人形機器人示範産線和工廠;拓展人形機器人在醫療、家政等民生領域服務應用,推動人形機器人在農業、物流等重點行業應用落地等。政策的支援也為人形機器人落地制造業提供了有力支撐,但要從試點應用到規模化落地,人形機器人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