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作者:紫星薇辰

14年抗戰,超過3500萬中國軍民血灑華夏大地。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國土上,處處英靈永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跨越西南邊境,在緬甸的深山高原之上、平原河流之間,也曾有過40萬中國遠征軍英勇作戰的身影。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在極其慘烈的大小戰役中,有将近20萬人傷亡,許多陣亡者埋骨他鄉,忠魂難歸故土。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某一天,在緬甸一座原本莊嚴肅穆的中國遠征軍烈士陵園裡,卻蓦然傳出一聲悲憤的怒吼。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前進,前進!為了最終勝利,甘願異國征戰

2009年3月,一部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電視劇首播,引發熱議無數。該劇所講述的,正是中國遠征軍的故事。

讓我們把月曆翻回到67年前,也就是1942年3月。當時應英國方面的要求,中國政府第一次派出遠征軍,10萬大軍開赴緬甸前線對日作戰。

在緬甸最北方的野人山,無數戰士失去了年輕的生命。此處山區北望喜馬拉雅山脈,方圓五六百公裡,最高點海拔超過3000米。密林間,瘴疠橫行,猛獸肆虐。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前進,前進!遠征軍不懼生死,奮勇推進戰線。短短半年,轉戰1500多公裡,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複戰等勝利。

同年9月,遠征軍撤出緬甸。在這6個月裡,傷亡人數竟然達到了56480人!正所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一年後的1943年10月,第二次入緬作戰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次總兵力達30萬人。

用“人間地獄”來形容彼時戰場的慘狀,可以說是毫不為過。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在央視後來的采訪報道中,遠征軍老戰士盧彩文是這樣回憶的:

“收拾戰場的時候有60對中國兵跟日本人互相滾成一團,有些身上受傷,有些耳朵咬掉,有些手斷掉,太慘了。我們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們犧牲太大了。”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戰士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巨大的勝利。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盧彩文

1945年3月,遠征軍與英軍勝利會師。資料顯示,此次遠征共收複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裡,收複緬北大小城鎮50多座。

這些勝利成果,為中國人民的抗日鬥争、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鬥争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壘砌之下,新中國的基石多了一塊又一塊。

勇者無畏,公者千古。如果當年的遠征軍烈士們能有預知能力,知道今天的新中國已是國富民強,想必也會深感欣慰。

但是,如果真有這種能力,可以知曉數十年後會在緬甸發生的事情,他們是否還會那麼奮不顧身,甘願捐軀赴難?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犧牲換來的不一定是尊敬,還有可能是“白眼狼”

“不要動!不能拆!”

這一聲怒吼,出自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口中。他身形略顯佝偻,卻如松屹立,隻是身體由于極度憤怒而顫抖不已。

在他站立之處的地面之上,是蔥郁的松柏和林立的墓碑。在他站立之處的地面之下,是他滄桑曆盡都片刻不曾忘懷的戰友。

這裡,埋葬着中國遠征軍犧牲戰士的遺體。他們為緬甸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現在卻面臨着身後還要被驚擾英魂的厄運。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彼時距離遠征軍進入緬甸抵抗日軍侵略,已經過去了40多年。那時候的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不久,國力蒸蒸日上,但與西方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

同時期的緬甸,也在想方設法發展經濟。這當然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問題在于,緬甸政府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中國遠征軍烈士陵園的身上。

打着經濟發展需要的旗号,緬甸政府竟然無視遠征軍的偉大功績,執意要拆毀總共容納着4萬名殉難将士的烈士陵園!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墓碑被強拆

大陸政府當然不會坐視不理,與緬甸方面進行了交涉,但後者一意孤行,表示非拆不可。

大家都知道,當時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非今日可比。緬甸雖然是個小國,在古代曆史上還曾是中國的藩屬國,但畢竟是時過境遷了。

交涉無果,緬甸政府終于還是動工了。

在推土機和挖掘機的轟鳴聲中,一座座墓碑被掀翻,一座座墳墓被刨開,一具具遺骸被随意抛撒……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儲存下來的也已破敗不堪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好心好意救助了一個人,給他吃穿,為他找工作,一轉頭卻發現他在背後說你壞話,甚至做了損害你利益的事情,你會不會感到憤怒?

遠征軍老兵和在緬華人的憤怒比這更深。他們怒斥緬甸政府不仁不義,奮起抗議。

可惜的是,這些怒斥和抗議最終還是淹沒在了施工機器的巨響之中,緬甸政府充耳不聞。他們别無他法,隻能盡力收集英雄們的遺體,簡單地加以埋葬安置。

但是,相對于4萬名戰士遺體而言,他們的努力也隻能覆寫到很小一部分而已。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就這樣,數不清的遺體不知去向,化為曆史的塵埃。那些在烈士陵園遺迹上建立的各種高樓大廈,仿佛在嘲笑着他們的奉獻。

這是英雄的悲劇,也是時代的無奈,更是“白眼狼”的恩将仇報!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在電影《讓子彈飛》裡,姜文飾演的張麻子有一句經典台詞:“好人就得讓人拿槍指着?”

電影裡面,花姐拿槍指着她認為是“好人”的張麻子,卻不去報複買了她、打過她、讓她痛恨無比的壞人黃四郎。

在緬甸,這一幕場景真實地上演了。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與中國遠征軍烈士陵園被毀、遺體被随意丢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美陣亡士兵在緬甸的陵園卻完好無損。

如果說緬甸如此對待英美陵園還情有可原——畢竟在當年緬甸抵抗日軍的戰争中,英美兩國都有參與;更重要的當然是,兩國的國力遠比當時的中國強大——那麼另一件事就讓人忍無可忍了。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緬甸最大的英軍墓地——satthwadaw,與中國烈士墓碑比一比就知道了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曆史。二戰期間,日軍在緬甸無惡不作,罪行滔天。單單是在1944年日軍制造的仰光大屠殺中,據估算就有至少1.6萬名緬甸平民和戰俘遭到虐殺。

緬甸女性在日占期間也處境悲慘。日軍占領仰光後,在當地開設慰安所,強迫緬甸婦女做“慰安婦”。那些日子裡,她們隻能在日軍慘無人道的獸行中苟延殘喘。

然而,事實上還有比這更慘的,那就是被稱為“死亡鐵路”的泰緬鐵路。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在這項工程中,參與建設的緬甸人有18萬人,其中4萬人不幸罹難。毫不誇張地說,這是由累累白骨堆成的一條鐵路。

如斯暴行,罄竹難書。那麼,緬甸是如何對待侵緬日軍墓地的呢?

答案是——秋毫無犯。

如果說緬甸拆毀中國遠征軍烈士陵園是“白眼狼”式的行為,那麼對待日軍墓地的行為,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大概就是“跪舔族”了。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緬甸仰光的日軍墓地,跟新的一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正處于經濟巅峰期。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說法:當時單單是東京的地價,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二戰過後,日本政府從1954年開始向緬甸政府支付戰争賠款,後來還加上了經濟協助和貸款。有資料顯示,這些款項最終的總和高達30億美元以上。

天平的兩端,一端是良心,一端是利益。在日資的滲透下,緬甸選擇了後者。

好人和壞人,拯救者和殺人者,正義者和邪惡者,就這樣在忘恩負義、見錢眼開的緬甸政府的眼中,徹底互換了身份。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魂兮歸來!國家是最強大的後盾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遺物歸國,被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在遺骸安葬祭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魂兮歸來,宣昭國光。英靈護佑,福祉綿長。百業俱旺,萬家樂康。我民既富,我土方強。濟濟多士,協和萬邦。中華複興,大道恒昌!”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就在最近,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于4月29日舉行新聞釋出會,宣布第11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正在磋商。

國富民強,盛世氣象;英烈魂歸,祀大陸殇。與身隕緬甸的遠征軍烈士相比,志願軍烈士得到了應有的追思和銘記。

好消息是,退役軍人事務部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大陸成立了16個部門組成的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上司小組,專門負責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工作。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截至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近20處紀念設施的修繕保護工程宣告完成。其中,就包括了緬甸密支那中國遠征軍陣亡将士紀念設施。

當國家貧弱時,即使你是占據正義和公理的一方,也仍舊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哪怕這個“他人”曾經接受過你的極大幫助。

隻有在國家富強之時,才能讓上至政府、下至平民都受到尊重。“白眼狼”的緬甸固然可恨,但唯有強大我們自身,方是有力回擊這種可恥行為的最佳“武器”。

忘恩負義,為蓋高樓将中國4萬烈士墓推平,卻對日本陵園保護有加

至今還飄揚在緬甸上空的中國遠征軍英魂啊,願你們安息。相信終有一日,你們也将回歸故土,在子孫後代敬仰的目光中安然長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