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區儲能為何突然“走紅”?

作者:中國能源報
台區儲能為何突然“走紅”?

台區儲能作為有效解決分布式光伏消納問題的新解決方案,快速走紅市場。

台區儲能為何突然“走紅”?

近日,中國能建陝西院設計的陝西省規模化配電台區分布式儲能項目竣工投運,該項目是國内規模最大的分布式儲能項目,覆寫7個區縣的130個鄉村,近8000平方公裡,配套149套台區儲能裝置,總體容量29986千瓦時,緻力于解決電壓越限和分布式光伏消納問題,提升配電台區柔性調節能力和配網運作靈活性。

受益于政策支援,近年來大陸分布式光伏發展迅猛,成為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的主力。但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多地傳出分布式光伏項目備案、并網暫停的消息,主要原因直指接入電網承載力不足,給快速發展的産業帶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台區儲能作為有效解決分布式光伏消納問題的新解決方案,快速走紅市場。

需求快速上漲

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光伏新增并網4574萬千瓦,同比增長36%,其中集中式光伏2193萬千瓦,分布式光伏2380萬千瓦。分布式新增裝機再度反超集中式。

不過,分布式光伏裝機快速增長帶來一個突出問題——消納能力不足情況愈發凸顯。此前,山東、黑龍江、河南、廣東、福建等地陸續釋出的分布式光伏接網承載力評估情況顯示,大量區域出現電網容量不足問題。據不完全統計,超過150個縣市分布式光伏可接網容量為0,也就是所謂的“紅區”。

“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電網,帶來一些安全問題,如使用者過電壓影響供電安全,配變電裝置反向重過載影響系統運作安全,系統調節能力不足造成新能源接入受限。”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嶽芬向《中國能源報》記者介紹,解決分布式光伏并網問題,一種方式是改造配電網,另一種方式就是配建台區儲能。

在配電系統中單台變壓器覆寫的供電區域即為台區,台區儲能屬于分散式儲能,安裝在配電台區,可用于動态擴容、平抑負荷波動和平滑台區内新能源發電輸出。

台區儲能主要應用在農村地區,部分山區村落負荷分散、遠離主幹供電網絡且全年負荷峰谷差異顯著,如農忙和春節等時期用電負荷激增,若通過擴大變壓器容量、增設配電台區或更新配電導線來減少電壓損耗,成本高昂,也存在供電能力過剩和電能浪費問題。台區儲能裝置的加入,可以在電力需求高峰時提供額外的供電能力,保障台區穩定供電,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創造條件。

山東是大陸分布式光伏裝機大省。2023年11月,山東先行先試,在德州市投運全國首例分布式光伏配套儲能項目。目前,山東德州、廣西南甯、浙江金華等地區均釋出政策強制或鼓勵分布式光伏項目配儲,配儲規模為10%—20%,時長2小時。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釋出的《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具備5億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這意味着,近兩年,大陸分布式光伏将保持高速增長态勢,如果配置儲能,規模巨大。嶽芬認為,随着分布式光伏大規模發展,台區儲能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成本賬有待算清

台區儲能雖然在電網側發揮作用,但并不等同于電網側儲能。嶽芬介紹,電網側儲能通正常模較大,能接受電力排程機構統一排程,在電力系統運作的調峰、調頻、緩解阻塞、電壓支撐與無功控制、故障緊急備用等方面發揮系統性、全局性作用。台區儲能主要分布在35KV以下的局域配電網。從接入位置上看,台區儲能可看作是電網側儲能的一種。從發揮的作用來看,受限于市場機制、裝機規模、接入電壓等級等因素,台區儲能目前還不具備能發揮正常意義上電網側儲能功能的條件。

“事實上,分布式配儲争議已久,如果當地有可開放容量,分布式光伏項目不會配置儲能;如果當地無可開放容量,該地光伏項目被迫上儲能。要知道,儲能本身不産生經濟收益,配儲無疑會增加項目投資成本,延長投資回報周期。”業内專家指出,配建台區儲能某種程度上成為分布式光伏投建的通行證。

一直以來,光伏企業與終端使用者之間存在一定資訊差,經銷商模式在企業與使用者之間搭建起橋梁,業務員找到合适站點資源,介紹成功安裝光伏闆的訂單,将獲得一定的居間作業費,也可以了解為介紹費或資源資訊費。在目前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愈發稀缺的情況下,終端業務員的居間業務費随之水漲船高。

光螢新能源全國管道中心副總經理、山東省總負責人董大海向《中國能源報》記者坦言,山東光伏市場一塊光伏闆的居間業務費已經高達五六百元,戶用光伏五件套(元件、逆變器、支架、線纜、并網箱)現在的價格在1.7元/W左右,折算下來,其中業務費就占了近1元/W。山東德州項目通過台區配儲,擴大光伏安裝量,可使戶用光伏居間業務費大幅下降,回歸到50—80元水準。“實際上是換了個思路,在整個EPC價格中,原本給業務終端的費用挪用于配建儲能,業主的投資收益并沒有發生變化。”

嶽芬進一步指出,目前台區儲能大規模推廣的主要難題在于收益模式不确定,沒有明确的收益來源,第三方投資主體沒有投資積極性。

多方協同破解難題

針對上述情況,嶽芬指出,台區儲能更适合電網公司做,一方面是因為電網掌握負荷資料,了解實際需求在哪裡;另一方面,電網公司可以通過經濟性比選,決定是否建設台區儲能來替代或延緩配電設施投資,更具時效和經濟性。

上述業内專家指出,分布式光伏消納問題不可能隻通過配儲一個方式解決。除了配儲,電網擴容改造,通過調整排程模式,推動分布式光伏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以價格機制調節負荷側需求等市場化方式也是解決消納的有效手段。

“台區儲能不是解決分布式光伏并網的唯一和優選方式,即使要做,也有待明确配置方式和比例,并将政策措施細化落實。”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向《中國能源報》記者指出,要做好光伏開發和并網能力統籌,加大配電網改造工作,提高分布式光伏在低壓側的接入能力,着力解決電網容量問題。在光伏達到一定比例地區,推廣集中彙流模式,實作台區和線路增容。

集中彙流模式是将一個區域的分布式光伏項目集中彙流至一台或幾台專用的升壓變壓器,通過10千伏線路并入電網。董大海表示,集中彙流解決的是台區變壓器容量不足問題,而台區配儲解決的是線路電量過剩、消納不足的問題,兩者要協同搭配。

“台區配儲不是萬能的。”嶽芬建議,為實作高滲透率的分布式光伏接入,加強配網建設和改造、完善電價機制、推動分布式光伏參與市場都是可行的手段。各種措施成本效益不同,在實際中應因地制宜考慮。總體來看,加快推動市場化建設,提高市場主體積極性,通過市場化方式實作電網、分布式光伏業主、使用者共同合理承擔分布式光伏接入帶來的調節成本的提升,是相對合理的路徑選擇。

台區儲能為何突然“走紅”?

文丨本報記者 盧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