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作者:CIO的夜讀時光

關注并标星【CIO的夜讀時光】

與更多CIO 一路同行

本文根據中順潔柔CIO楊森林在“百年品牌·向新而行 健康消費品數字化峰會——暨走進雲南白藥”活動上的分享整理

在當今技術世界中,人工智能(AI)無疑是最具革命性和潛力的技術之一。它能夠為各行各業提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激發創新。在AI的衆多分支中,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和決策式人工智能(Decision AI)是兩個重要且互補的方向。

生成式AI是指能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和偏好,自動産生各類内容和服務的人工智能技術。而決策式AI則是一種基于使用者資料和分析,能自動作出最優決策和行動的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實作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與業務的高效融合?中順潔柔CIO楊森林帶來了他的了解,下文為其分享的主要内容。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楊森林 中順潔柔CIO

大家好,我是中順潔柔的楊森林,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一個分享的機會。潔柔是生活用紙的頭部企業,有45年的曆史,如果說15年是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潔柔已經扛過三輪。近年來潔柔的動作和變化是非常大的,在今天的國内市場,傳統的方式已經沒有辦法經營今天的生意,想要去追求更好的增長,隻能用新的途徑。

大陸并不是一個技術研發的國家,與歐美相比,我們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也沒有自己的開發語言,我們真正的強項在于技術應用。在今天伴随着各類新技術的誕生,AI、元宇宙、資訊化、數智化、新質生産力等概念層出不窮,似乎我們一直在不停的追趕新技術,持續的擁抱新技術,但卻無法真正的落實到生意的增長上。

是以我認為改變這個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數字時代,需要加強的是認知,而不是術和器,市面上有很多優秀的服務商夥伴,但是如何去使用這些解決方案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地産行業的暴雷,人口紅利的消失,全球經濟的衰退,這是一個壞的時代。同時這也是一個好的時代,經濟下滑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更多可能,如果能夠基于數字化和創新,探索出新的通路,那麼将會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但數字化轉型是複雜的,邊界極其模糊,我認為盲目追求數字化,花式做系統是沒有意義的。真正的數字化是人的轉型、企業的變革。

客觀來說,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對于CIO自身來說,改變尚且不容易,更不要說整個企業層面的變革。過去我們盲目的請咨詢公司,我相信很多公司也是如此,自己還沒有想清楚,就将企業的發展和生意寄希望于咨詢公司,這是不正确的,“自己的娃靠别人養”這很危險。是以我們一定要思考自己的生意。坦白講到今天為止,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率僅有約20%,垂直領域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整體的成功。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打個比方,一個人騎着自行車送貨,一天送一箱,覺得很好。給他造一輛汽車,一天可以送20箱,從效率的角度來講,是大幅的提升,但是想要落地真的容易嗎?車造好了他會開嗎,誰來開,路線怎麼規劃,貨怎麼裝,這些都是問題。到頭來還是自行車送貨最舒服,這就是人性,也是思維的慣性,這與數字化是同理的。

當你希望用一些先進的東西去替代人工時,你會發現業務對于需求的了解能力隻有30分,但IT部門對于數字化的追求是90分,需求提不出,模型用不好,怎麼樣去平衡?這是很多大型實體企業所面臨的共同痛點,“無法駕馭”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數字化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總結起來有4點,第一是能賺錢,要使得銷售額和利潤獲得增長。第二是能省錢,有效降低成本。第三是提效,實作速度和效率的提高,絕非是一味的裁員。第四是實作業态的轉變和可持續發展。

我比較認可的是人來駕馭業務與技術的融合,而不是用技術代替業務,除了我們常談到的道、法、術、器以外,“勢”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我服務的一家企業,酒文化盛行,想要跟業務談需求,要從下午喝到淩晨,我嘗試着融入,用業務最喜歡的方式進入到他們的圈子,需求很快就能明确。還有一些企業是強管理,這樣的企業是能夠做業務标準化的,但潔柔并不是這樣的企業,而是一家完全彈性,靠人性和文化去支撐的企業。

想要做好數字化,必須要融入企業的環境,跟着時代走,往大了說是“勢”,往小了說是“圈子”,要用企業能接受的方式做好。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識,即使把行業内最優秀的東西照搬過來,也是行不通的。而且IT部門很容易就成為一個被孤立的部門,企業的中背景。

很多企業在做數字化的時候,容易忽略業務,一定要做到業務與IT相結合,每一個系統背後承載的不單是流轉和資料,而是商業模式,是以在設計時不要一條腿走路,脫離了業務去談IT毫無價值。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今天的企業對于數字化人才的要求是極高的,要求數字化人才懂戰略、懂技術、懂流程、懂創新,溝通表達能力好,組織協調能力強,數字化被炒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每個企業都認為數字化成為一道必答題,但能真正做好的企業寥寥無幾。作為CIO如何讓企業活的更好,上管理好老闆預期,下管理好員工的預期,做好橫向溝通,要懂戰略和業務。近年來市場上有很多低代碼平台,将一些底層的技術封裝起來,這一定程度上導緻了技術人員能力的下降,甚至喪失了基礎的寫代碼能力,技術人員能力低下又會尋找更加便捷、開箱即用的技術,我不認為這對企業數字化是有利的。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當下最需要我們去做的是把務虛的數字化能夠落到務實上來,大談改革、推動企業發展,如果做不出成績,行業的發展必将走向末路。到底應該如何去做?我認為取決于企業的“勢”,環境,先做人再做事。另外戰略、業務、技術一定要深度融合,業務增長是唯一的目的,用業績說話是最具說服力的,這要求我們有大格局,大心态,懂得分潤。同時要具備資本杠杆和資源整合的思維,不要把數字化做成CIO一個人的事,做任何事情,都要讓所有人參與進來,并一起分蛋糕,數字化是一個跨部門溝通協調的工作,隻有讓每一個人覺得數字化是自己的事情,才能落地。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對于AI,我們也進行了一些嘗試,生成式AI我們在人工客服、數字人、釋放底層勞動力上進行了實踐,但客觀說我認為并沒有影響到公司的整體業績。我認為對于小企業來說,如果不過多追求内容深度的企業,可以進行嘗試。但别忘了手機再智能在拍照上也是無法和單反相比較的,專業就是專業。如果是有一定規模,且對于産品深度有追求的企業,不建議嘗試。我認為當下的生成式AI還不夠成熟,還需要一段路來進行沉澱。

我們對于決策式AI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算法、資料。舉例來說我們基于前端的消費場景,解決了一個核心的問題,即消費者為何沒有以我想要的價格買走産品?為什麼好産品賣不出去?人在哪裡,場在哪裡,怎麼選貨,本質問題就是人貨場的比對。是以我們建構了海量的模型,對于人群進行劃分,有銀發人群、精緻媽媽等等。同時我們也對場進行劃分,哪些是高潛門店。我們在合肥做了這樣的嘗試,在16000家門店中選了900家,基于AI+算法和各類模型+資料決策,探索出了選店模型、選品模型、人群全選模型等,3個月業績飛速提高,扣除正常業績增長,帶來了50%的增量。這一套模型本質上就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消費者沒有以我想要的價格買走我們的産品?

改變時代的不是AI,而是駕馭AI的人

另外一個案例是我們做了發貨的試驗,過去是工廠點對點發貨,現在是動态發貨,通過算法+政策模型,找到最優解,實作了2024年電商快遞當區内多倉發貨成本下降5%。

數字化大家更加關注的是結果,而非方法和技術。不管是我們的線下生意增長人貨場比對模型,還是實時銷售模型、市場分析模型、營銷效果分析模型、全管道整合營銷模型、産品全生命周期模型、生意機會洞察模型,其實做下來成本并不高,但我們先讓業務看到了成果,再将其封裝成可視化産品,背後再做資料和流程的橫向拉通。這樣的做法談不上高明,但切實做到了先讓業務有感覺,再形成一個強大的可視化系統來為業務賦能,這樣才是更有價值的。

關于AI,決策式AI是潔柔要追求的路,為何需要應用AI。舉例來說,合肥的成功案例如何複制到長沙,品牌議價能力不同、區域文化不同、消費畫像不同、人員配置不同、投入不同、競争對手也不一樣,是以我們要用AI,建構一個模型提煉出成功因子,來進行橫向的互支。可能這樣的支援不能做到100%的準确,但能夠提供80%的支援也能夠帶來一定的效果的。一個生意中有80%的“笨蛋”加上20%“聰明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聰明人”的行為落實下來,借助AI的能力用模型展現出來,由“笨蛋”來執行“聰明人”的做法,業務流程标準化,這是我認為今天大消費行業有可能殺出重圍的機會所在,也是決策式AI的巨大價值所在。

最後我想說的是做數字化轉型,一定要明确業務增長是唯一的目的,IT部門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中背景,等着業務提需求,而應該成為解決核心問題的部門,這樣才能真正去談數字化是一級核心戰略部門,來引導和推動業務的增長。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END

往期推薦

大模型時代下,雲南白藥集團的數智化轉型

多系統內建分析——MES與ERP、SCM、WMS、APS、SCADA、PLM、QMS的關系

百年老字号“雲南白藥”,如何依靠數字化實作華麗蝶變?

津藥達仁堂資料産品化實踐探索

馬應龍藥業:用智能制造擦亮“老字号”品牌

關于CIO發展中心

「CIO發展中心」2005年由來自國内外知名企業的CIO、資訊化先驅人物、媒體精英共同倡導并發起成立,以 “聚合中國CIO力量,助推CIO商業價值”為宗旨。中心旨在通過搭建CIO群體的交流的線上和線下平台,促進CIO群體在企業管理、IT戰略、資訊化實踐及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經驗交流和知識共享,尋找資訊化實踐标杆企業和優秀人物,從整體上提升企業對資訊化作用的認知,帶動企業的資訊化水準的整體提升,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中心還通過組織多種熱點話題教育訓練,來促進CIO群體在專業和前瞻領域的認知水準,帶動CIO群體的專業素質和地位的提升。

本文經CIO發展中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