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股進入技術性牛市

作者:紅刊财經

文 | 大衛·蘇切特

(David Scutt)

編輯丨吳海珊

自1月底的低點以來(截至5月的一周),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已反彈了31%,而标普500指數和MSCI其他新興市場指數及發達市場指數在同一時期内僅分别錄得6%、7%和5%的漲幅。

亞洲市場生态悄然發生變化——此前高歌猛進的日經指數看起來搖搖欲墜,日元走弱、企業改革和狂熱的風險偏好帶來的利好因素已全部被定價。相反,早前不受追捧的恒生指數在年初跌至多年低點後,悄悄進入了牛市。

5月13日,恒生指數突破19000點大關,收報19115.06點,漲幅為0.8%,外部關稅的消息也沒有阻礙港股反彈。同時市場傳言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深港通購買港股的股息稅或将被免除,機構認為這是對支援市場上漲而推出的一系列加碼措施。事實上,自1月底的低點以來(截至5月的一周),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已反彈了31%,而标普500指數和MSCI其他新興市場指數及發達市場指數在同一時期内僅分别錄得6%、7%和5%的漲幅。南向資金今年以來也淨流入超2300億元。

從外部環境來看,5月15日公布的美國4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低于預期,CPI六個月來首次降溫,這将讓美聯儲在考慮何時開始降息時感到寬慰。後續外部環境的好轉可能利好新興市場和亞洲市場。從技術面來看,恒指現在位于19000點的次要阻力位附近。上方的19600點值得關注,此處是去年年中多空反複拉鋸的點位,而20260點和20800點是此後要關注的點位。

港股進入技術性牛市

在歐美降息預期不斷推遲且地緣風險升高的情況下,國内外投資者近期将目光再次轉向了港股。南向資金近一個月的持續流入顯示出市場信心的暫時回暖。恒指在4月底的前一周大幅跳升7.5%,領漲全球主要股指,逼近18000點大關,周線圖上形成看漲吞噬形态,過去8個交易日連續上揚并沖破了長達3年的下降趨勢線和200天均線。如今,多頭已經将目标瞄準了20000點。

港股在4月的表現強勁,為連續第三個月上升。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分别上升7.4%和8.0%,追蹤中國香港上市龍頭科技企業的恒生科技指數在4月上漲6.4%。在恒生綜合指數的行業指數中,資訊科技業4月上漲了10.3%。

除了南向資金,海外對沖基金和量化基金的買入幅度也不小。對于這些投機性的資金而言,由于港股與西方股市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它對國外宏觀事件的敏感度也遠不及西方股市,是以目前這是有值得玩味的交易前景。

相比于南向資金,海外長線資金近期并沒有明顯流入港股的迹象。盡管如此,長線資金也減少了一些A股的低配幅度。年初至今(截至5月初),外資流動資料顯示,日本股市淨流入310億美元,南向資金淨流入290億美元,南韓股市淨流入150億美元,北向資金淨流入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則微幅淨流出,東盟市場淨流出20億美元。不難發現,在岸、離岸中國市場成為今年以來吸引資金最多的市場,低估值和複蘇預期是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和美元指數曆來具有較強的負相關性,是以美元的強勢表現對指數來說是一個負面影響。不過從更長的周期來看,目前港股毫無疑問是全球的估值窪地,若宏觀面(經濟資料)和微觀面(财報)能持續改善,港股将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和上行空間。

同時市場傳言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深港通購買港股的股息稅或将被免除。

恒生指數公司提及,由于香港目前并未征收股息稅,而紅籌股作為境外注冊的中資公司向非中國居民企業配置設定股息紅利時,還須再額外計提10%企業所得稅,是以該草案旨在避免重複征稅,對内地及香港兩地投資者更加公平。盡管官方未有正式确認将會免征港股通股息稅,投資氣氛卻已率先受到提振。截至2024年5月14日,以恒生綜指為代表,港股5月以來上升7.9%,帶動年内總回報擴大至12.4%。

此外,港股通股息稅或獲減免,有望利好南向交易。港股有機會連續11個月錄得北向資金淨流入。今年年初以來,淨流入金額達到2335億港元,或相當于2023年全年淨流入的73%。

值得一提的是,在機構看來,包括内銀股在内的高息股,或将直接受惠于上述潛在舉措,是以表現亦明顯跑赢大市。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于2012年12月推出,反映在港上市的高股息證券的整體表現,目前股息率達6.7%。該指數于大中型恒生綜指成分股中選股,入選證券須具備過去三個最近的财政年度的現金派息記錄。經過波動性篩選和股價表現篩選後,以淨股息率作排名及權重選取最高50家公司作為成分股。

據恒生指數公司的資料,自港股通股息稅減免熱議以來,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于三個交易日之内已錄得逾4%升幅,帶動年内總回報擴大至15%,跑赢恒生綜指2.4個百分點。過去三年,恒生高股息率指數微跌,年化波動率為20%,相對恒生綜指以總回報計跌27.9%,年化波動率明顯較高,達26%。另一方面,截至4月底,内地企業占恒生高股息率指數的比重高達84%,而金融業則是該指數的最大行業,比重為30%。

港股将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和上行空間

對于港股的後續表現,也有觀點認為,相比于南向資金,海外長線資金近期并沒有明顯流入港股的迹象,而一旦歐美和日本市場調整結束,或将加重港股資金面的壓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和美元指數曆來具有較強的負相關性,是以美元的強勢表現對指數來說是一個負面影響。

不過從更長的周期來看,目前港股毫無疑問是全球的估值窪地,若宏觀面(經濟資料)和微觀面(财報)能持續改善,我們認為港股将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和上行空間。

近期,美國的一些資料變化構成一定利好,提升了年内降息的預期。美國4月的CPI環比上漲了0.3%,低于3月的0.4%和預期的0.4%。按年率計算,CPI符合預期下降到3.4%。與此同時,核心CPI符合預期降至0.3%。CPI六個月來首次降溫。

其中,主要租金名額下降至31個月低點,新車和二手車價格下降,健康保險類别價格也從+1.1%降至+0.3%。業主等效租金(OER)從+0.44%放緩至+0.42%,旅行價格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醫院和個人護理服務價格強勁上漲,通信類别則意外反彈,汽車保險類别減速至+1.8%,預計今年餘下時間會逐漸放緩。在外就餐食品價格在+0.35%範圍内波動。非住房服務通脹從第一季度的平均+0.66%下降至+0.42%。

此外,同日公布的4月零售銷售環比持平為0%,低于預期的0.4%,也低于3月的0.6%。銷售疲軟的同時,消費者信心最近也有所減弱。通脹降溫和零售銷售疲軟的迹象支援美聯儲可能最快在9月開始降息的觀點。資料釋出後,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跌,推動美元走低并提振股市。利率期貨顯示,市場完全計入了2024年兩次降息的預期,而在資料釋出前并未如此。市場目前預計美聯儲在9月會議上至少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75%,高于前一日的65%。

強美元和高美元利率若能有所緩和,則将整體利好新興市場。從技術走勢來看,恒生期貨自2021年初突破200日移動均線和長期下行趨勢阻力線以來一直處于暴走模式,從1月份觸及的低點已漲近30%。

雖然指數期貨在站上18400點的阻力位後出現了小幅回調,但上周晚些時候的價格走勢是确定的看漲包線,周五又出現另一根看漲K線。它現在位于19000的次要阻力位附近。上方的19600值得關注,此處是去年年中多空反複拉鋸的點位。20260和20800點此後要關注的點位。

鑒于看漲基調,如果價格回到18000點至18400點之間可能會有逢低買盤。與價格走勢相呼應的是盡管RSI略微超買,這可能會阻止一些多頭在這些點位入場,但恒指勢頭仍保持上行。

港股進入技術性牛市

(作者系嘉盛集團資深市場政策師。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