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愈僅有16個字的小詩,波瀾壯闊,寫出了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

作者:劉玲子candy

品經典詩詞,講曆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24歲的杜甫北遊齊趙,登泰山,作《望嶽》,抒發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28歲,作《登飛來峰》,抒發自己勇往直前的政治抱負。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望遠,超然物外,突破自我,抒發人生情懷,就如孔子,杜甫,以及王安石。

貞元二年,19歲的韓愈前往江西運城投奔族兄,登臨中條山,看群山莽莽,黃河濤濤,作《條山蒼》。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同他奇崛雄渾詩風一樣,此詩波浪壯闊 ,寫出了他志存高遠的意氣風發。

韓愈僅有16個字的小詩,波瀾壯闊,寫出了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

條山蒼,河水黃。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 ——唐 韓愈《條山蒼》

簡譯:

翠綠的中條山,郁郁蔥蔥,蒼松翠柏挺立在高崗上。

波浪滾滾的黃河水洶湧澎湃,一瀉千裡,流向遠方。

韓愈僅有16個字的小詩,波瀾壯闊,寫出了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

賞析:

貞元二年(786年),19歲的韓愈辭别親人,離開生宣城,隻身前往長安尋求功名。

彼時,其族兄韓弇在朝中供職,豈料,韓愈抵達京城時,韓弇已随渾瑊前往河中府。

渾瑊是唐朝名将,彼時任河中節度使,韓愈為得到他的推薦,又從長安趕赴河中府。

河中府即今山西省運城市,中條山處于山西省西南部,橫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

此山位于黃河北岸,居太行山和華山之間,因其山勢狹長,是以名中條,風景優美。

郦道元曾盛贊此山:“奇峰霞舉,孤峰标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

許多文人墨客登臨此山借景抒懷,王禹偁對其有“崛起巨河邊,奔騰欲上天”之贊。

韓愈彼時正青春年少,豪情滿懷,既然已經到了運城,又哪有不登中條山的道理呢?

韓愈僅有16個字的小詩,波瀾壯闊,寫出了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

這首《條山蒼》就是登山而作,觀莽莽蒼山,看滔滔黃河,情難自禁,寫下這首詩。

此詩雖僅有十六個字,卻寫盡了中條山山水相依的波瀾壯闊和色彩斑斓,堪稱絕唱。

“條山蒼”,首句寫登高遠眺,描繪中條山之蒼翠,條山就是中條山,蒼是深綠色。

群山莽莽,郁郁蒼蒼,一個“蒼”字就寫出了中條山山勢的連綿不絕,和渾然一體。

“河水黃”,次寫山巅俯瞰,河水即黃河之水,黃河波濤洶湧,奔騰咆哮奔向遠方。

渾濁的黃河水與蒼翠的中條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置身其中,這壯觀景象怎不贊歎。

“浪波沄沄去”,第三句繼續寫黃河水的浪濤洶湧,奔騰不息,沄沄形容波浪滔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伫立山之巅,看黃河水東流,韓愈怎不慨歎。

青山亘古,綠水長流,可自己又能幾度登臨呢?時不我待,歲月如流水,匆匆那年。

韓愈僅有16個字的小詩,波瀾壯闊,寫出了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

“松柏在高岡”,尾句抒發豪情壯志,直接化用“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之典故。

雖然我們生而有涯,但美好的品行卻如松柏一般,經冬不凋,四季常青,永存人間。

“高岡”即山岡,指中條山,是詩人伫立之山,此句表達其欲奮發有為的遠大理想。

詩的最後一句是全詩情感的升華,贊揚蒼山翠柏,急水洪流,也是抒發自己的志趣。

年輕的詩人登高遠眺,山水相依的壯觀景象,不僅令其詩興大發,也讓其鬥志昂揚。

山高我為峰,彼時,這山,這水,都成為了詩人的精神寄托,來日可期,壯志可酬。

韓愈此詩立意高遠,境界闊大,格調高亢,韻律感極強,借景抒懷,飽含人生哲理。

韓愈僅有16個字的小詩,波瀾壯闊,寫出了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

後記:

韓愈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飽讀詩書,父親韓仲卿官至秘書郎,哥哥韓會曾任起居舍人。

可是,韓愈卻命運多舛,2歲喪母,3歲喪父,9歲時,撫養他長大的兄長也因病故去。

而後的歲月,韓愈與是嫂子鄭氏相依為命,嫂子時刻不忘督促他刻苦攻讀,奮發向上。

15歲那年,韓愈得以拜在大儒窦牟門下,有幸成為他的學生,學業進而得以突飛猛進。

家世的熏陶,良師的教誨,使得韓愈在少年時就蘊育了開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韓愈秉持了他一貫的豁達開朗,雖仕途坎坷,卻始終不改其志,政績和文學都成就斐然。

如《條山蒼》這首小詩所抒發的情感那般,襟懷開闊,志向遠大,堅守初心,矢志不渝。#以書之名#

參考文獻:

《新唐書 韓愈傳》

韓愈僅有16個字的小詩,波瀾壯闊,寫出了初出茅廬的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