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險行業沒那麼“保險”了?丨年報研究專題

作者:投資者網
保險行業沒那麼“保險”了?丨年報研究專題

《投資者網》崔悅晨

2023年,保險行業複蘇态勢明顯。

具體來看,7家A股及H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安線上,以及天茂集團旗下的國華人壽共實作保費收入2.76萬億元,較2022年的2.62萬億元,增長了5.41%。

其中,中國平安以8006.95億元的年度保費規模領跑行業,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緊随其後,2023年保費收入分别為6616.49億元、6415億元,漲幅分别為6.86%、4.28%。

保險行業沒那麼“保險”了?丨年報研究專題

值得一提的是,非上市保險公司業績同樣亮眼,2023年共實作保險業務收入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4.29%。然而,受利率下行和資本市場持續震蕩等因素影響,非上市保險公司整體利潤出現下滑迹象,2023年淨利潤合計虧損142億元,較去年減少184億元。

壽險業務走出“寒冬”

作為上市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2023年壽險業務保費收入均達成正增長,走出來2022年保費收入下滑的“寒冬”。

具體到各家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人壽、新華保險、人壽保險以及國華人壽2023年共實作保費收入1.72萬億元,同比增長4.99%。

其中,中國人壽實作保費收入6415億元,同比增長4.3%,保持壽險業務“一哥”地位。平安人壽、太保人壽緊随其後,分别實作保費收入4985.34億元、2331.41億元,同比增長5.82%、4.86%。新華保險收入1659.03億元,同比增長1.72%。

保險行業沒那麼“保險”了?丨年報研究專題

銀行業存款利率下調,是壽險業務業績回暖的主要原因。2023年,随着六大行及商業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低利率時代已經到來。

2023年6月,六大行宣布下調各類存款利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挂牌利率全部降至2.5%以下,執行利率告别“3時代”。随後,多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陸續下調部分人民币存款利率,幅度為5到15個基點不等。

在此背景下,一些投資者開始“挪儲”,把目光轉向保險産品,尤其是定價利率3.0%的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險。利率下行階段,保險産品的長期保障特點得到凸顯,更能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對于壽險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資料顯示,2023年11月壽險企業保費收入告别負增長,保費收入達到1194.06億元,從10月的同比下滑7.51%扭轉為11月的同比增長0.36%。

展望2024年,保險公司壽險業務有望繼續保持穩中有增的态勢。

财險收入明顯分化

财險業務方面,2023年上市保險公司财産險業務收入均實作增長,但增速明顯分化。

具體來看,4家财險企業中,人保财險持續保持領先地位,2023年實作保費收入5158.07億元,同比增長6.26%。平安産險、太保産險分别實作保費收入3021.6億元、1903.27億元,同比增長1.38%、11.42%。衆安線上實作保費收入294.78億元,同比增長24.65%。

保險行業沒那麼“保險”了?丨年報研究專題

分險種看,全年車險業務增速放緩,非車險業務保持較高增勢,成為财險保費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例如,人保财險2023年車險保費增長5.3%,非車險業務增長7.4%,其中農險、貨運險以及其他險種表現亮眼,分别增長11.9%、11.4%和30.2%。太保産險2023年車險保費增長5.6%,而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增長19.2%。

整體而言,财險業務2023年維持穩中有增,其消費屬性使之在經濟複蘇時期具備更好的保費收入彈性。

銀行系險企“增收不增利”

2023年,非上市保險公司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從已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62家非上市保險公司來看,2023年共實作保險業務收入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4.29%。

其中,泰康人壽實作保險業務收入2031.88億元,位列第一名。中郵人壽次之,2023年首次跻身“千億俱樂部”,實作保險業務收入1098.66億元,位居第二名。信泰人壽保險業務收入535.9億元,位列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受利率下行和資本市場持續震蕩等因素影響,非上市保險公司整體利潤出現下滑。2023年整體淨利潤合計虧損142億元,較去年減少184億元。

其中,民生人壽、招商信諾、中宏人壽、中美聯泰、工銀安盛、安聯人壽、國民養老、農銀人壽分别實作淨利潤4.6億元、4.6億元、4億元、4億元、4億元、3.6億元、3.3億元、3.2億元、1.8億元,占據利潤榜單前十。

在“報行合一”的大背景下,銀行系險企成為投資者及市場關注的重點對象。

此前,中郵人壽、建信人壽、工銀安盛、農銀人壽、中信保誠、招商信諾、交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以及中荷人壽這10家銀行系險企已全部披露2023年年度業績。

資料顯示,2023年這10家銀行系險企共實作保費收入3642.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9%。中郵人壽以1098.66億元的保費收入穩居第一。

盡管背靠财力雄厚的銀行,但10家銀行系險企出現普遍“增收不增利”的現象。2023年,10家銀行系險企共實作淨利潤-161.42億元。

其中,中郵人壽以114.68億元虧損位居榜首。然而2024年一季度,中郵人壽扭虧為盈,實作淨利潤27.54億元,保險業務收入736.58億元,同比增長26.2%。

2023年8月2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關于規範銀行代理管道保險産品的通知》,強調銀保管道傭金費用要嚴格“報行合一”。

所謂“報行合一”,指的是保險公司給監管部門報送産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産品定價假設,要與保險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當中的情況保持一緻,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整體來看,為了行業的平穩發展,避免出現經營風險,保護消費者利益,報行合一也是大趨所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報行合一”影響,在2023年上半年高歌猛進的銀保管道保費規模進入了緩慢增長狀态。保險行業的銀保管道規模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出現了下滑,同時,由于代理保險業務收入下降等因素,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也出現下滑。

管理層密集“換血”

自2023年下半年起,已有多家險企發生将帥生變。

2023年6月,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黎康忠辭任;9月,林順輝獲批出任建信人壽董事長;11月,農銀人壽原董事長肖彬調任,由農行信用卡中心總裁薛亞芹出任農銀人壽董事長,其任職資格于今年4月獲批。

此外,今年3月以來,太保壽險、橫琴人壽、幸福人壽、光大永明人壽、華海财險、華安保險等在内,已有14家保險公司披露總經理、董事長發生變動相關公告。

部分險企高層人事調整是由于高管到齡退休或到達任期,如太保壽險原總經理蔡強。有的險企“換帥”是由于原管理層人員的工作調動、調整和請辭等因素,如國聯人壽原總經理夏寒等。此外,也有險企為求業務及業績突破,主動調整管理層。

目前保險行業面臨投資端和負債端的雙重壓力,人事變動調整從某種層面上反映了行業發展正面臨着壓力。

董事長、總經理等核心管理層的變動,往往會對一家公司的發展理念、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産生影響。很多保險公司,尤其是中小險企,快速的人事調整是出于業務原因,随着保險市場的不斷發展,競争也日益激烈。

為了保持競争力,保險公司可能需要更頻繁地調整其高管團隊,以适應市場變化和業務發展需求。與此同時,随着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保險業正在進行業務轉型。這種轉型往往伴随着人事變動,因為公司需要具備新技能和視野的上司來推動變革。

未來,保險行業的管理層變動呈現怎樣的趨勢,值得拭目以待,《投資者網》将持續關注。(思維财經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