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位元組花上百億買的婦産醫院,怎麼樣了?

作者:虎嗅APP
位元組花上百億買的婦産醫院,怎麼樣了?

出品 | 虎嗅醫療組

作者 | 陳廣晶

編輯 | 王一鵬、苗正卿

頭圖 | 視覺中國

位元組跳動辦醫療水準如何?階段性“摸底考試”成績揭曉了。

2022年8月,位元組跳動收購知名婦産醫院美中宜和的消息刷爆全網,不僅是因為這是該網際網路大廠首次入手如此大型的線下醫療機構,更因為收購金額達100億元左右。

一年多時間已經過去,一直保持沉默的美中宜和終于高調亮相,而此時,這家醫院也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産科專科醫院了。

“我們已經從一個簡單專科——産科醫院,發展到了由科技推動的綜合平台。”根據在美中宜和18周年活動釋出會上,醫院創始人胡瀾博士的介紹,美中宜和已經有15家機構,覆寫婦兒、惡性良性腫瘤、輔助生殖、骨科、醫美等領域,甚至還有一家是寵物醫院。

原本占比超過60%的産科業務,目前在整體中的占比降到三分之一左右。“這個不光是說産科業務下降了,更重要的是我們其他業務上來了。”

就在今年年底前,美中宜和還要在北京啟動一家大型醫院綜合平台。胡瀾認為,這将是該院的一個“裡程碑”事件,“我們将向各個學科有更廣更深的延展”。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裡,社會辦醫已經總結出了經驗,相比“綜合”,專攻某一學科優勢更加明顯。專攻眼科的愛爾眼科、專注血液病治療的陸道培醫院、專做口腔的通策醫療、腦科醫院三博腦科等,都是其中翹楚。

就算是美中宜和,在其創業之初,也是選擇了産科這一單一學科,并憑此發展成了一家大型婦産醫院。在DRG/DIP(兩種醫保支付改革政策,可了解為按病種“打包付費”)推行的當下,醫院把某一學科做精做專也是大勢所趨。在這種情況下,美中宜和所做的事情不是簡單的戰略調整,更是一次對傳統醫療模式的挑戰。

挑戰的過程中,網際網路大廠的身影若隐若現——也許這一次,他們真的找到了撬動産業的突破口。

逆勢做“綜合”平台的深意

“我們要做中國的梅奧。”這是胡瀾對美中宜和接下來發展的定調。

位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的梅奧診所是全球公認的高水準醫療機構,創辦160年以來已成為年營收超千億元人民币的頂級私人診所。他們以“患者需求至上”原則聞名,在醫療水準和管理模式上都有較高的造詣,甚至有醫學診斷界“最高法院”和醫務人員的“麥加”(聖地)之稱。

這家醫院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中國稱為MDT,也就是“多學科團隊診療模式”。這個對大衆很陌生的詞彙,是醫療界、醫療投資界越來越常提到的熱詞。

簡單來說,就是要打破傳統醫院科室與科室之間的壁壘,将患者,而非疾病,視為診療服務的中心,各個科室協同關聯,來給患者這個有機的整體制定和實施診療方案。這與傳統治療以疾病為中心的“會診”模式不同,不僅涉及學科更多,而且專家們也會全病程跟蹤。

這一模式為梅奧診所首創,也正是胡瀾所說的要做“中國的梅奧”的關鍵部分。

越來越多研究也表明,MDT更有助于患者的恢複。比如:《世界胃腸病學雜志》刊發的一項研究表明,MDT将腸道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從69.75%提高到了77.23%。更多研究顯示,MDT可以将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15%到40%。還能降低不同癌症患者的手術死亡率。

正因為此,國内外知名醫院都在推行MDT模式。

“我們感覺現在很多的學科都是需要這種多學科合作的”,而專科醫院在這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勢。胡瀾告訴虎嗅,而這也是美中宜和延伸做綜合醫院的初衷。

“比如惡性良性腫瘤,作為一種嚴重疾病,它涉及的是一個整體,不是某一個科室的醫生就能夠解決的。”胡瀾表示,如果把惡性良性腫瘤定位成慢病,那也有一個随着病程變化持續進行管理的問題。

美中宜和的轉變看似簡單,實際上并不容易。要知道,在學科高度分化的醫療領域,要推行MDT難度非常大,大部分公立醫院還沒有建立起這一制度,很多開始執行的醫院效果也不理想。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提出了相關建議,她引用的一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地區33家惡性良性腫瘤專科醫院和省、市級綜合醫院中,僅33%到54%的受訪醫院建立了MDT,其中,三級綜合醫院的使用率隻有15%到26%;地市級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對MDT的使用率不到13%。

“在很多醫院,就算是院長的親媽住院,也不可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有醫療行業投資人曾公開這樣表示。

另據《中國醫院院長》雜志報道,知名惡性良性腫瘤專家沈琳曾透露,MDT在中國執行之初,遇到過很多難題,比如:超30%的患者因為來自外地等原因未執行診療方案,執行難以滿意,後期随訪難度大等問題。

在其背後,因為利益問題沒有理順,很多醫院還會有醫生借口工作忙,互相推诿不參加MDT。即便在今天,MDT已經成為主管部門都在力推的模式,資金來源問題也還是懸而未決。

從公開資訊看,部分省份已經在對公立醫院的MDT費用進行限制。比如:湖南省已将MDT的收費标準定為400元/次,深圳市的标準是300元/次。而在臨床實踐中,這個費用在1000元到2520元不等。這中間最高可超88%的費用沒有着落,這讓醫院很難調動起專家的積極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以服務見長的高端醫療機構更具優勢,對有志做MDT的醫生們也确實會有獨特吸引力。對改革試水和醫院發展,都是破局的機會。

位元組花上百億買的婦産醫院,怎麼樣了?

國内某醫院MDT現場

來自:視覺中國

位元組跳動扮演什麼角色?

美中宜和的轉變背後,位元組跳動起到了哪些作用,這也是業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對此,胡瀾表示,位元組跳動對其營運并沒有太多幹預。“讓我們用醫療的這種邏輯在做事情,是以我們主要采用自主政策來營運整個美中宜和集團”。

同時,與此前業界猜測的不同,位元組跳動并沒有給予美中宜和太多的流量支援,甚至這家醫院仍然是專注線下,至今還沒有推出網際網路醫院平台。

胡瀾一再強調,這一戰略是早在收購發生前就已經初步形成的。從發展曆程看,美中宜和新推出的綜合平台上已有的惡性良性腫瘤、輔助生殖、美容等業務,确實是在收購完成前就有的。而且從産科到月子中心到兒科到美容科,早就有形成小閉環。

這一次,則是在以往思路的基礎上,通過三級綜合醫療平台,借助MDT将各項業務闆塊盤活,形成更大的閉環。

在這個過程中,位元組跳動似乎确實采取了“無為而治”的态度,但是,它在醫院調整中的影響又是潛移默化、不可忽視的。

首先是在資金上的支援。

位元組跳動收購美中宜和之時,正是中國社會辦醫整體遇冷的時期。美中宜和等婦産專科醫院,更是面臨生育率連年降低,以及來自網際網路大廠旗下新一代月子中心的競争等多重壓力。根據《南方周末》報道,當時雖然月子中心客單價很高,但是房租、人力等成本就超過了50%,營運壓力也還是很大的。

此時,位元組跳動重金收購,無疑給美中宜和的轉型計劃提供了新的燃料。

其次,是“門店”支援。

位元組跳動控股的“北京小荷門診部有限公司”,在2022年9月也“過繼”到了美中宜和名下,改名為“北京新中關宜和門診部有限公司”,成為其版圖中的一部分。從天眼查顯示的動态看,這家門診部從去年8月起終于為引入CT啟動裝修了,盡管他們早在2021年底就拿到了相關許可。

第三,美中宜和做綜合平台,對經營模式做如此大的調整,本身就與網際網路大廠對各行各業的改造風格暗合。曾有在網際網路大廠從事多年醫藥相關工作的人士告訴虎嗅,大廠對他們的要求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經營模式創新”。

從這個角度說,美中宜和提出的“中國的梅奧”模式,雖然并非首創,相對中國傳統的醫療營運模式,也是極大的創新。如果真如胡瀾所說,這是美中宜和醞釀已久的戰略,那或許也正是位元組跳動斥巨資收購他們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作為非專業人士,位元組跳動不幹涉美中宜和的管理本身,已經是最大的支援。

從曆史經驗看,外行管理内行而導緻标的醫院關門大吉的案例不在少數。就在前不久,淮安市淮陰醫院關停,其背後就有投資方幹涉經營、調離原院長等事件。最終出現了醫院醫生大量流失、患者越來越少、醫院“轉盈為虧”的局面。

可以說,至少目前位元組跳動還沒有如此明顯的失誤,随着美中宜和轉型大幕拉開,真正的考驗也才剛剛開始。要知道即便是梅奧診所,創辦初期相當長時間裡也是虧損的。能不能燒得起錢,能不能承受轉型不可避免的風險,對雙方的膽量和實力都是挑戰。

位元組花上百億買的婦産醫院,怎麼樣了?

美中宜和創始人胡瀾博士介紹醫院平台現狀

來自:美中宜和

破解行業困局才能活下去

相比京東、阿裡、拼多多,甚至百度、美團、餓了麼,位元組跳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更加低調、謹慎。這主要是因為,位元組跳動收購美中宜和,正式大舉進軍醫療領域之時,也正是國家對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台監管收緊的開始。

“魏則西事件”的影響至今沒有消散,這種嚴重“翻車”事件,令後來者倍加小心。正因如此,抖音平台雖然月活高達數億,但并未給美中宜和任何流量上的傾斜。

從抖音平台可以看到,美中宜和的幾家分院釋出的視訊,都隻有聊聊數十個點贊,浏覽量也非常少,顯然是像大多數非小荷健康注冊的涉及醫療的視訊一樣受到了嚴格的限流。相比之下,美中宜和在其他同類社交平台上反而關注度更高。

在賣藥上,抖音也并沒有特别的優勢;即便是“嫡系”小荷健康,能獲得的轉化也非常有限——根據華夏時報消息,線上醫院的轉化率約為1/10萬,導向線下小荷門診的就更少了。

盡管如此,位元組跳動仍然被認為是在醫療領域很有潛力的網際網路大廠,很大程度就是基于他們手握的美中宜和,如果後者此次試水成功,對整個醫療産業都有重要的影響。

在美中宜和此次高調亮相的當下,中國醫療體系也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2023年以來,規培醫生自殺、醫生護士被集體辭退、各大醫院虧損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在其背後,實際上是以藥養醫時期形成的靠增加床位數,簡單“複制、粘貼”開更多分院,虹吸患者來提高收入的發展模式,與當下新的支付方式、新的發展邏輯之間沖突的外顯。

比如:以前藥品用得越多收入越多,現在藥品銷量和醫院收入沒有直接聯系,超過一定量很可能要虧損;以前手術越多、耗材用得越多收入越高,現在如果醫院在某個手術項目中不具備比較優勢,按照DIP的規則(類似工分制),很可能做得多虧得多。

中國科學院大學甯波華美醫院成本核算中心(營運辦)進階會計師陳佳在2022年撰寫的文章中提到,按照國家衛健委對于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評價名額,專科能力水準是評價公立醫院能力提升的關鍵名額,要想做好,大型綜合醫院需要盡快挖掘醫院潛能、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營運效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的丁喆更是進一步具體指出,公立醫院在營運中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有的科室資源閑置,有的科室資源緊張,導緻整體營運效益不高,也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難度。

從上述研究看,整合多方資源的MDT,無疑是個好的路徑,甚至被部分管理者稱為公立醫院轉型的必由之路。

但是在公立醫院,因為前述提到的原因,如收費标準、績效傾斜不夠等難以推開。從實際情況看,MDT的單次成本确實要高于普通門診。

貴陽某口腔醫院的會計人員曾在撰文中提到,2001年8月該院以修複科為中心的MDT小組接診患者占傳統修複科接診患者的1%,診療金額占到6.64%,診療次數是傳統模式的4倍,不含材料費次均費用高出533.94元。

位元組花上百億買的婦産醫院,怎麼樣了?

來自:《中國總會計師》雜志

對此,胡瀾認為,評價MDT值不值,還是要算總賬。“不能算一次MDT的錢”。她指出,一個肺結節患者,到MDT門診獲得診療方案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肯定比他輾轉不同地方看各種醫生要少得多。

一定程度上,對醫院、患者、部分科室來說,MDT确實會有多赢的效果。如果美中宜和等MDT領域的“探路者”真的可以蹚出一條新路來,很有可能會改變整個中國醫療體系的營運模式,給身處困境的醫療機構們新的轉型方向。

此外,美中宜和還在積極借助新技術來提高醫療服務,如智能胎心監護、智能胃腸鏡、生殖AI輔助解決方案、智能病曆書寫等也都将給醫學同行啟示。

硬币的另一面,線上上線下監管趨同,網際網路+醫療無限靠攏嚴肅醫療的當下,第三方網際網路公司做醫療,雖然早已不是“得醫生者得天下”,但是沒有足夠的醫生資源也是萬萬不行的,美中宜和的模式,也是他們吸引更多專業合作者的重要砝碼。

可以說,在挑戰網際網路+醫療屢屢失敗之後,美中宜和的嘗試,對位元組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失為新的逆勢翻盤的機會。他們的命運,也将如胡瀾判斷社會辦醫産業發展趨勢時所說,“真正能解決問題,才能活得下去”!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