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作者:钛媒體APP
文|觀潮新消費,作者 | 張菁,編輯 | 杜仲

近幾年來,雨潤食品營收持續下滑。據其4月26日公布的年度業績公告顯示,2023年,雨潤食品總營收為14.11億港元(折合人民币約12.42億元),同比下滑29.10%。對比之下,雙彙發展2023年營收穩定在600億元,是雨潤食品的約60倍。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淨利潤方面,2023年雨潤食品虧損額大幅增長,稅後虧損約為2.01億港元,相比2022年2532.9萬港元的虧損額擴大7倍。

此外,2023年雨潤食品存貨、應收賬款均有所擴大,資産負債率高達168.12%,還有大筆銀行借款逾期。

對于2024年規劃,雨潤食品表示,将以“哈肉聯”線上上、線下齊頭并進,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以“哈肉聯專營店”為管道建設核心,在東北地區重點進行店面優化和布點加密,在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市場主攻“熱鹵鮮熏”模式,并輻射至華南、西南市場,形成以東北為中心向全國六大區域輻射的基本格局。

從南京起家,到如今“退位”東北,曾經屬于豬肉大王祝義财的高光早已不再。

業績難有起色,負債壓力明顯

雨潤食品的主營業務包括冷鮮肉及冷凍肉和深加工肉制品兩大闆塊。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2023年,雨潤的冷鮮肉及冷凍肉業務整體銷售收入比上年減少41.3%至港币9.66億元。雨潤在财報中解釋到,這是受到銷售市場未如理想的影響,生豬平均采購價格較2022年下跌14.5%,屠宰量比2022年減少19.8%至約50萬頭。

另一方面,2023年雨潤的深加工肉制品銷售額為4.45億港元,較2022年的4.96億港元略有降低。從2019年至今的産品結構中可以得知,深加工肉制品闆塊在雨潤的整體銷售占比逐漸擴大,從2019年的13.51%增長至2023年的31.51%。這是由于雨潤旗下「哈肉聯」品牌毛利較高。

财報中提到,冷鮮肉和冷凍肉的整體毛利率約為1.2%,而深加工肉制品方面整體毛利率則可以達到24.9%。在低溫肉制品毛利提升的帶動下,2023年雨潤整體毛利率較上年的5.2%上升2.8個百分點至8.0%。

“深加工比冷鮮更賺錢”,這是肉制品行業的共識,從雙彙的産品結構變化中也能看出這一點。2023年,雙彙的包裝肉制品營收264.14億元,占比44.1%,較2020年提升了六個百分點。

對比雙彙的毛利率,雨潤仍有進步空間。2023年,雙彙發展的包裝肉制品毛利率為31.66%,生鮮産品為5.7%,均高于雨潤。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盡管毛利提升,雨潤也難改虧損之勢。2023年,雨潤食品淨利率為-14.27%,相比于2022年的-1.17%下降約13個百分點。

雨潤的經營費用包括分銷開支和行政及其他經營開支。2023年,雨潤的經營費用為1.77億港元,在營收中占比12.6%;2022年的經營費用為1.21億港元,占比僅為5.6%。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雨潤的行政及其他經營開支為1.32億港元,較2022年的7310.7萬港元增長近一倍。對于該項開支的大幅增長,雨潤在财報中并無過多說明。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來源:雨潤食品2023年年報)

随着雨潤的持續虧損,其負債率也高居不下。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雨潤食品資産負債率逐年增大,2019年的資産負債率首次突破100%,為113.60%;2023年的資産負債率高達168.12%。

從近五年的資料來看,除了2021年短暫盈利以外,其餘時間均為虧損狀态,且近兩年虧損幅度不斷擴大。而老對手雙彙盡管近五年歸母淨利潤有所波動,但仍保持在50億元水準。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截至2023年末,雨潤食品流動及非流動銀行借款分别為4.46億港元、2202.90萬港元,而該公司僅維持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929.80港元,并不足以覆寫借款。同時,年報中披露,雨潤4.37億港元的銀行借款連同應付利息2.63億港元已逾期。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業績難有起色,負債壓力增大,讓雨潤食品頭疼的問題還沒找到答案。

一代豬肉大王從首富變“首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雨潤面臨的難題也非一日之寒。

1989年,從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的祝義财帶着200元離開了原先的工作崗位,開始了創業之路。1991年,祝義财紮進肉食加工業,建立雨潤肉食品加工廠,1993年,南京市雨潤肉食品公司成立。

1996年,國企改制如火如荼。祝義财抓住這個機會,并購了總資産7000萬元的國企——南京罐頭廠,從此底盤實力發生質變。

2002至2003年,祝義财一年裡就收購了多達20家國有企業,被稱為“國企專業戶”,祝義财也在2003年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27位,成為江蘇首富。

2005年,雨潤食品在港交所上市。與此同時,祝義财通過連續舉牌成為上市公司南京中商(中央商場前身,600280.SH)實際控制人。一舉控制兩家上市公司,“雨潤系”正式形成。

也是在這一年,祝義财再次折桂江蘇首富,成為名副其實的“豬肉大王”。

祝義财大揮雙臂,雨潤的多元化擴張之路不斷深化。2006年,雨潤集團成立,并先後進入地産、物流、旅遊、金融等諸多領域,雨潤帝國迎來巅峰期。

毫無疑問,雨潤的成功來自于祝義财的“豪賭”,他前期一系列大膽并購壯大了雨潤集團的資産和收入規模,也進一步擴大了他的野心,但同時也為之後的坍塌埋下了伏筆。

這一時期,肉制品行業經曆了前幾年的混戰時代,格局逐漸穩定,雨潤和雙彙、金鑼齊名,被稱為行業的“三劍客”。和雨潤的兇猛擴張不同,雙彙和金鑼則是守主業,不斷強化企業供應鍊等各方面的競争力。

2000年,雙彙集團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引入了國内第一條現代化屠宰冷分割生産線,正式進入冷鮮肉時代。随之建立了冷鍊生産、冷鍊銷售、冷鍊物流配送(雙彙物流)、全國連鎖經營(雙彙連鎖店)的冷鮮肉銷售模式。

作為火腿腸市場的後起之秀,金鑼創始人周連奎在1997年到2003年這六年間在全國多地共建立了12家生産基地,并購置冷鮮肉裝置,開啟了冷鮮肉時代。

2000年,金鑼冷鮮肉專賣店開業,正式開啟連鎖零售模式,并推出“加鈣金鑼王”等創新産品,進一步将市場細分,通過差異化産品争奪市場。

擴張模式過于激進粗放的雨潤慢慢迎來了“反噬”。

2010年,雨潤食品宣布在全國布局“三三三”戰略:即在全國30個省會城市建設雨潤農副産品全球采購中心、在300個地級市建設雨潤農副産品物流配送中心、在3000個縣域建設雨潤農副産品種養生産基地。

為踐行該目标,公司2011年曾斥資48億港元(約合40.05億元人民币),建廠房、投廠房、買裝置。這筆投資直接造成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值轉負。2011年現金淨額為-11.09億元,而2010年還高達33.45億元。

與此同時,雨潤的其他産業業績不佳,主業受到副業的拖累,虧損不斷加劇。

2011年,315“瘦肉精”事件對整體市場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雨潤、雙彙的業績均有所下滑。

雨潤在本就不斷虧損的情況下遭遇市場的負面影響,反應不及時,對産品把控的缺陷遲遲沒有彌補,在2012年再次遭遇“合江縣火腿腸”事件——四川合江縣多名學生食用雨潤火腿腸後出現腹痛送醫,雨潤的業績再次被推向低谷。

對比之下,雙彙的應對速度快了很多。“瘦肉精”事件之後,雙彙提出由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規模型轉變,産品由高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2013年,雙彙耗費71億美元并購全球最大豬肉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也正是因為這一并購,雙彙在此後長達三年的“豬周期”中受到的沖擊被降到最低。

2010至2014年這五年間,雙彙的淨利潤從11.59億元增長至42.56億元,而雨潤食品業績不斷下滑,直至2014年頹勢稍止,略有起色。

正當人們以為雨潤還有希望重新走向正軌時,2015年,中央商場公告稱,祝義财家屬接到通知,檢察機關對董事長祝義财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

這一重大利空為雨潤帶來了新一輪重創,2015年雨潤食品淨虧損29.76億港元(折合人民币約23.81億元)。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在被監管調查的4年裡,雨潤食品歸母淨利潤持續為負,中央商場更是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19年1月,祝義财重獲自由,并進行了一系列企業調整助其脫困,包括對公司管理層的調整,雨潤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在内的多位“老臣”退出,祝義财之女祝媛則被推上前台;在公司内推動反腐措施等。

然而早已債台高築的雨潤集團并沒有在創始人的回歸下重振旗鼓。2021年1月ST中商釋出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沭陽購物廣場拟向沭陽金源出售資産償還債務;同年4月29日,南京中院依法裁定對“雨潤系”122家公司進行實質合并重整。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據此前公開報道資料顯示,2012年,雨潤控股營業收入規模達到1061億元,2014年進入全國民營500強第五位,收入規模增至1500億元,為當時國内最為風光的民企之一。

而《雨潤控股等78家重整計劃草案》中統計,以2020年11月16日為基準日,雨潤系整體納入重整方案的有482家企業,總資産市場價值1273億元,賬面總負債1178億元。

從千億營收到負債千億,祝義财重獲自由回歸,但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

肉制品市場多變

不止雨潤,2023年,國内肉制品上市企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據觀潮研究院統計的9家肉制品上市公司2023年業績資料顯示,除聖農發展業績有所上升以外,溫氏股份、萬洲國際、龍大美食、得利斯、春雪食品等企業業績均有所下滑。

生豬價格低迷也是衆多肉制品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龍大美食在财報中用“毛豬銷售價格及豬肉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并疊加疫病影響”來解釋其業績下滑的原因;雙彙發展同樣在年報中提到:“肉類行業生豬供應充足,豬價相對較低,市場豬多肉多,競争激烈;肉制品行業總體消費不振。”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從整體市場來看,不論是屠宰業還是深加工,行業不斷集中,又充滿着新的變數。

屠宰業本身具有周期性風險和監管風險突出的特點,且固定資産占比高,毛利較低。在殘酷的競争下,價格不斷被壓低,中小企業生存十分困難,行業集中度隻會不斷提高。目前大陸屠宰行業中雙彙一家獨大,想從中搶奪市場佔有率,十分困難。

深加工方面,肉制品市場正呈現出“供需兩旺”的格局。資料顯示,大陸肉制品市場規模在2022年突破2萬億元,并保持着相對穩健的發展态勢。

從營收千億到負債千億,一代豬肉大王“隕落”

市場穩步發展,但競争環境日益複雜。雙彙、金鑼、新希望、溫氏股份、神農集團、天邦食品等上市豬企都在從屠宰業務進一步延伸到食品深加工。

此外,随着年輕消費人群的崛起,主打健康、零添加、高蛋白、低脂低卡等的新興肉制品企業不斷誕生,并打開了新的市場。

加上食品加工工藝的不斷提升,肉類深加工産品将進一步向定制品、預制品和肉蛋奶菜糧相結合的熟制品轉變,品類更加創新,種類更加豐富。

對内,大不如前的盈利能力,和壓頂的負債使得雨潤難以喘氣;對外,雨潤的對手也不僅是雙彙、金鑼等對手那麼簡單。

2022年1月28日,南京雨潤等44家公司重整方案以99.72%的高票率獲得債權人表決通過。根據重整方案,雨潤将通過其搭建的證券化平台雨潤精選來解決債務問題。雨潤精選承諾2026年實作淨利潤不低于50億元,并在2027年内送出上市申請。重整計劃目标達成後,轉股債權人從證券化平台退出。

2027年上市,不僅是雨潤重整的關鍵,更是祝義财對企業未來的期許,隻是這3年的努力對如今的雨潤來說或許也隻是毛毛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