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長行原創丨一個小小生命的成長(散文)

作者:真言貞語

一個小小生命的成長

文/周長行

周長行原創丨一個小小生命的成長(散文)

大前天,一位叫@葉醫生的網友詢問于我:你的那棵幼槐如今怎麼樣了?這個問号震動了我,嗷呦,還有人惦記着那棵幼槐哩。

葉醫生說的幼槐,是我寫于2022年2月25日的《為一棵幼槐留言》小文中的那棵幼槐,距今已兩年有餘。

當時它隻有11公分高,形同一根黃豆芽,如今它竟然高到1米66了。當時它長有弱弱的21個葉片,如今卻茂密肥大得數不過來了哇。

周長行原創丨一個小小生命的成長(散文)

這也叫成長吧。盡管很平凡很普通,但也是一種成長嘛。在這個到處都是“成長”的世界上,與我個人“面對面”的成長,一個是我的孫女和外孫,另一個就是這棵幼槐了。如今,孫女和外孫都在忙于上學讀書,個把星期才能見一面,而這棵幼槐竟然能夠與我長相厮守,經常在一起耍。

它就在我書屋的陽台上,隻要我不遠足旅行,我們天天就在一塊兒。讀寫累了,就看上一眼,或根根稍稍地撫弄一通,自有一番趣味兒。它就像一個活潑潑的幼童圍繞在我的膝下。

我伺養的花花草草,夏天都被我搬到了屋外去接地氣了,唯獨這棵幼槐仍被我留下來。因為它還太小,太普通,在随處可見槐樹的濟甯,一旦把這棵幼槐放到屋外,就有可能被人搉斷去趕狗趕羊,或被吃便當的人搉去當筷子用。

我留下它,卻從不慢待它,盡量把它放置在透風得光的地方。稍微有點兒幹了,我就會澆水,有時還給它施點兒肥料哩。野外的槐樹斷沒有“施肥”之說,幾乎沒任何講究,都是任其自生自滅。然而,我卻想着辦法讓這棵幼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知道我對幼槐近乎溺愛,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總覺得它是“獨苗兒”,怎麼愛就怎麼辦吧。比如,我有時還給它的葉子們淋淋水洗洗澡哩。

但凡有點兒說頭的遇見,或許都是緣分吧。誰有緣能夠在自己的家裡與一棵幼槐不期而遇呢(詳見行文原創公衆号《為一棵幼槐留言》)?誰有緣能夠在自己的書屋裡經年累月地見證這個小小生命的成長呢?這或許就叫“說頭”,叫故事。

是以,就有一位網名為@青山的讀者朋友,在百度上我的另一篇《“這個”收養記》的留言裡寫道:将來若放生此樹時勒石此文埋于根部,或許經年以後,在無稽崖旁,青埂峰下,能演繹出悲金悼玉的紅樓夢呢!

葉醫生的惦記,青山朋友的留言,抑或是預言,都為我這個守護一個小生命成長的有緣人,寄予了如坐春風般的快感和期許。我們會将這份愛,這份緣,進行到底。沒準還會産生出另一些故事呢!

(寫于5月17日。插圖一:兩年前的小東西;插圖二:兩年成長,有了樹模樣)

周長行原創丨一個小小生命的成長(散文)

【作者簡介】周長行(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進階記者、詩人。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鹍鵬騰飛的地方》《大山的呼喚》《大京九解說詞》《趙忠祥寫真》《喬羽戀歌》《不醉不說喬羽的大河之戀》《大國詞人喬羽傳》《偉大的我們》《大浪淘金》;中篇報告文學《岩石歲月》《悠悠玉蘭情》《巷道雪洞》。詩集《句子的隊伍》。作品曾獲《解放軍文藝》大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