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作者:大河網

  “免費上門給寶寶拍照,要幫您安排嗎?”“早教班免費試聽,您要報名嗎?”新生兒剛出生,各種推銷電話就不請自來,而且對方還能準确說出孩子和父母的資訊。一旦放松警惕,同意他們上門,所謂的贈送很可能就變成價格不菲的收費項目。其實這背後隐藏着一條非法買賣、使用新生兒個人資訊的黑色産業鍊。

  01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揭秘案件細節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理了一起個人資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該案涉及的新生兒個人資訊高達3萬餘條。那麼這些新生兒的資訊是怎麼被對方擷取的呢?

  2021年5月,家住杭州蕭山區的葉女士剛剛生完孩子沒幾天,她就接到了攝影公司的推銷電話,對方聲稱可以免費給新生兒拍照,而且還可以提供上門服務。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拍照結束後從業人員向葉女士介紹,之前答應的3張免費照片不包含底片和精修,如果想要需要另外收費。考慮到對方已經到家裡拍了照片,而且自己也确實有這個需求,葉女士還是選擇了這家攝影公司提供的拍照套餐,總價值5000多元。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盡管當初對攝影公司是如何擷取到自己及孩子個人資訊的問題産生過疑惑,但是葉女士覺得這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是以并沒有進一步去追究和維權。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2022年5月,杭州警方接到江蘇警方移送的案件線索,蕭山區有攝影機構涉嫌購買、使用新生兒個人資訊,蕭山警方對此高度重視并進行了立案偵查,很快就抓獲了非法出售新生兒資訊的李某,以及購買新生兒資訊的兩家攝影機構負責人,其中就包括給葉女士孩子提供拍照服務的攝影公司,随後該案被移送至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02

  将新生兒個人資訊變現出售給攝影機構

  檢察機關在調查中發現,自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2月期間,李某通過非法管道購入新生兒個人資訊3萬多條,涉及山東、浙江、安徽等多地。本案中一些涉及杭州地區的新生兒個人資訊,被李某出售給了當地需要拓展客源的兩家攝影機構,李某從中非法獲利29萬餘元。

  據檢察機關調查,李某原本在北京也是長期從事兒童攝影行業,2020年他在同行業的社交群裡擷取了一批新生兒個人資訊,為了将這些個人資訊變現,他開始尋找買家出售。

  專程趕到異地與買家線下見面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在找到杭州的意向買家後,李某特意從北京趕來與買家線下見面,為了打消買家的顧慮,李某還會提供一部分當地的新生兒個人資訊以用作驗證真僞。

  兩家公司為拓展客源購買新生兒個人資訊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據檢察機關了解,這些新生兒個人資訊具體内容包括新生兒的出生日期、性别、父母姓名以及聯系方式等。為了拓展客源,杭州某攝影公司和某創意公司先後從李某的手中購買、使用了上述個人資訊,而李某從中非法獲利29萬餘元。

  03

  繼續追究民事責任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

  買賣個人資訊3萬餘條,李某因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目前他正在服刑。兩家攝影機構也被追責。之後,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起訴李某以及兩商家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三名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法院審理認為,本案涉案的新生兒個人資訊包含出生日期、性别、父母姓名及聯系方式等,足以識别到特定的新生兒及其父母,屬于民法典所保護的公民個人資訊。

  三名被告以牟利為目的,在未取得個人同意的情況下,非法買賣、使用特定人群的相關個人資訊,不僅有損相關主體的公民個人資訊權益,擾亂新生兒及其父母的生活安甯,還侵害了公共資訊安全領域的社會公共利益,故三名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判令公開緻歉 支付公益賠償金29萬餘元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4月16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當庭判令李某等三名被告在國家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并支付公益損害賠償金29萬餘元。上述公益損害賠償金用于個人資訊保護或者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等公益事項。

  04

  公益訴訟築牢個人資訊保護“防火牆”

  在侵害個人資訊案件中,受專業性、舉證能力等限制,受害者的維權難度比較高。法律通過将個人資訊保護納入檢察公益訴訟範疇,不僅推動實際問題更好解決,還有助于公共安全治理水準的提高。

  據了解,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明确将個人資訊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法定領域,對檢察機關等組織提起個人資訊保護公益訴訟作出明确規定。

  杭州蕭山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方式,要求3名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被告向社會公衆賠禮道歉,并以公益損害賠償金的方式修複個人資訊領域及婦女兒童保護領域受損的社會公共利益,為助推形成政府、企業、相關社會組織、公衆共同參與的個人資訊保護生态提供了司法支撐。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據記者了解,全國檢察機關瞄準電信網絡詐騙多發态勢,将生物識别、醫療健康、金融賬号、行蹤軌迹等敏感個人資訊保護作為辦案重點,2023年共立案辦理個人資訊保護和反電信網絡詐騙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600餘件。

3萬餘條新生兒資訊被倒賣 案件細節曝光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網際網路審判第一庭法官 趙溪:我們作出司法判決其實也是希望以判決為導向,從源頭上首先去提高人民群衆的法律意識,要知道我們的公民個人資訊是受法律保護的,不能以任何的非法手段擷取、買賣、經營、處理公民個人資訊,在加大思想意識的前提之下,各機關機關、各團體、各網絡平台,也要紮好自己的籬笆牆,從資訊的源頭防止這些資訊流落到黑産市場上面被轉售。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總台央視記者 張崗 倪铮 蕭山台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