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月15日入伏,農諺“頭伏有雨,伏伏有雨”,下雨好還是晴天好?

作者:選擇圖像

入伏,指的是三伏天的第一天,也是初伏的開始。每年入伏的時間不是固定的,傳統曆法說“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指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裡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幹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日子)。

由于入伏的日期是由二十四節氣和幹支紀日相配合來決定的,夏至日期不固定,“庚日”也有一定的變化,再加上存在閏月的原因,導緻了每年入伏時間也不一樣。

今年夏至時間是6月21日,往後數第3個庚日在7月15日,是以,今年的入伏時間就是從7月15日開始。每年頭伏的時間都是10天,而今年頭伏時間段就為7月15日至7月24日。

7月15日入伏,農諺“頭伏有雨,伏伏有雨”,下雨好還是晴天好?

“頭伏有雨,伏伏有雨”

關于頭伏,民間流傳着不少農諺,其中“頭伏有雨,伏伏有雨”這句流傳比較廣泛。意思是說,如果頭伏下雨了,那麼中伏和末伏也會有雨,或者降雨較多。

而這裡的“頭伏”有2種不同的解釋,其一,有人說指的是入伏當天是否下雨;其二,指的是在頭伏整個十天内有雨,都算下雨。據筆者所了解,贊成前者的居多,也就是如果入伏當天下雨了,預示着整個三伏天降雨天氣都比較多。

夏季是高溫多雨的氣候,尤其是進入三伏天以後,溫度高、氣壓低,而海洋氣流恰好相反,溫度低、氣壓高。當海洋氣流的風吹向大陸以後,熱冷空氣相遇,就容易形成降雨。

如果在三伏天入伏時就出現降雨天氣,可能預示着海洋氣流吹向大陸的風比較活躍了,也就增加了中伏和末伏降雨的幾率。

7月15日入伏,農諺“頭伏有雨,伏伏有雨”,下雨好還是晴天好?

三伏天期間降雨天氣多好不好?

從人們的感官以及日常生活的角度來說,多數朋友都不太喜歡三伏天長時間炎熱,如果一直不下雨,天氣炎熱幹燥,日常生活會不舒服。而對于室外工作的人們來說,還增加了中暑的風險。

是以,單從這個角度來回答,三伏天期間降雨天氣适當增多,比較受大家的喜歡。

而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三伏天期間降雨過多,有利也有弊,主要取決于降雨量的多少。

三伏天期間,是夏季作物生長的灌漿期,比如玉米處于抽雄、開花、灌漿期,過于幹旱的墒情下,玉米植株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會影響生育期一系列的生長,導緻有效玉米棒形成較少,後續灌漿籽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造成減産。

而有适宜的降雨,土壤墒情較好,玉米植株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有利于一系列的生長,促進玉米高産。

7月15日入伏,農諺“頭伏有雨,伏伏有雨”,下雨好還是晴天好?

但是,要注意一點,如果三伏天期間降雨過多,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導緻發生了澇害,就屬于水分過于充足了。當玉米植株長時間被浸泡在水中時,根系無法正常呼吸,時間過久之後,就會形成爛根,無法再進行水分和養分的傳輸。

如果積水能褪去,輕則造成減産,如果積水好幾天都不下去,就有可能造成絕收了。是以,從農業生産的角度來說,三伏天降雨過多,有利也有弊,就看降雨量多少了。

“淋伏頭,曬伏尾”

不少地區還流傳着“淋伏頭,曬伏尾”的說法,從字面意思來解釋,如果在入伏(或頭伏)時是陰雨天氣的話,那麼三伏天的降雨可能會主要集中在頭伏和中伏,等到了末伏時,降雨就會減少,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幹旱的情況。

7月15日入伏,農諺“頭伏有雨,伏伏有雨”,下雨好還是晴天好?

從農業生産的角度來說,這種天氣下,勢必不利于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長時間處于幹旱時,農作物長勢較弱,植株自身抵抗力也會降低,容易遭受病蟲害的危害。如果去澆水,三伏天期間又比較熱,再加上玉米植株長勢已高,也不适合去田間澆水。

看到這,不少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農諺“頭伏有雨,伏伏有雨”和“淋伏頭,曬伏尾”,所蘊含的寓意是不同的,那麼是不是錯誤了呢?

原因可能在于農諺所流傳的區域不同,比如南方和北方的差别,古人們在總結經驗時,就會出現寓意完全相反的農諺。

7月15日就入伏了,我們這邊流傳的是“頭伏有雨,伏伏有雨”,問問大家,你們那裡呢?